景泰蓝简鉴
景泰蓝是珐琅没有错,因为景泰蓝确实是珐琅工艺的一种,但如果狭隘的认为珐琅就是景泰蓝就是无知了,毕竟除了景泰蓝,珐琅还包括画珐琅、錾胎珐琅以及透明珐琅的工艺。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法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线掐成各种花粘在铜胎上,铜花中填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景泰蓝的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考古学界对景泰蓝的起源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念觉得景泰蓝诞生于唐朝;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然而,在明代宣德时期学术界也认识到,它是中国场景"景泰蓝"生产技术的优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而"景泰蓝”也诞生了。釉料丰富,丝织品粗糙,装饰图案丰富。
国家的经济衰退直接体现在奢 侈品上。景泰蓝在所有工艺品中成本最 高,它以铜做胎。铜在历史上是制钱的原材料,使多少铜,就等于使多少钱。也就是说,抛开它复杂工艺所带来的成本,仅是原材料成本就非常高。所以清代中叶以后,景泰蓝迅速衰退。
目前景泰蓝收藏价值高,其中以明代宣德、景泰两朝的为代表,最 具投资收藏价值,而清代的珐琅器制作规模较大,在康乾时期有很多是仿造“景泰年制”款的,也极 具收藏价值。
明代景泰蓝的特点:色泽暗而凝重,器物表面布满砂眼。原因是原料中的调和剂不够黏度,高热时产生爆釉而形成的,这个技术难题到了清末时期才被研制解决了。这一特点也成为鉴定明清景泰蓝的一个重要的佐证。鎏金厚而发红,器物庄重,文饰多为宝象花图案。明代的景泰蓝分为官作与民间作坊共同经营的情况,当时的云南地区和南京地区都有相当规模的景泰蓝作坊。官家在南京和后来的北京设立官办作坊,而由于宫廷的使用对工艺和器型的高水准要求,使得景泰蓝工艺制品出现精品。而民间工艺的水平和工艺有限,使得当时的景泰蓝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目前在收藏者困惑的问题当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极为粗糟的明代特征的景泰蓝制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现象。而官制的景泰蓝却是天价难寻的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