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奥运冠军?

最近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中,每一次当中国的运动健儿们站上奥运最高荣誉领奖台、当我们的国歌在日本东京的体育场馆里响起、当我们的五星红旗挂在C位高高升起,小克勒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对这些奥运冠军们的敬仰不言而喻。

点开视频感受这份骄傲吧

看到90后、00后、甚至05后都开始成为奥运冠军,作为80后的小克勒感受到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紧迫感,不禁感慨奥运会还是属于年轻人的战场啊!

直到在乒乓球赛上我看到一位58岁的上海阿姨倪夏莲代表卢森堡对战17岁的日本选手,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才宣告惜败。

倪夏莲

小克勒突然觉得追逐梦想也不应当只是年轻人的特权,或许我也还有机会成为奥运冠军呢?

于是小克勒准备统计一下出生于上海的那些奥运冠军们,看看是否能找找成为奥运冠军有没有哪些规律或捷径可循。

如果您也和我一样,看完奥运会后也开始做起了奥运冠军梦,那么快来一起读下去:

PART 1
上海奥运冠军的不完全统计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非官方统计,如有不妥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在此小克勒也想说明一下:

因为篇幅及主题限制,所以本文仅挑选了出生在上海,以及拿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作为分析讨论的样本。

其实还有很多虽然不是出生在上海,但也是从上海队走出来的奥运冠军,例如乒乓球队集实力与喜感于一身的许昕,还有赛艇队的陈云霞和张灵,都是十来岁就开始在上海队训练成长起来的。

许昕

陈云霞(左一)、张灵(左二)

崔晓桐(右一)、吕扬(右二)

还有很多虽然没拿到金牌,但也为祖国的体育事业挥洒过青春与汗水的运动员们,在此先不一一赘述。

每一位为祖国荣誉奋斗过的运动健儿,不论地域、不论成绩,他们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尊敬!
PART 2
我是否还能成为奥运冠军?

好了,言归正传,接下来小克勒要以这12位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奥运冠军为统计样本,分析一下我是否还有成为奥运冠军的可能性:

1

分析一下性别

在这12位冠军里,女性共9位占75%,男性共3位占25%。小克勒窃喜,至少在性别上,我离奥运冠军梦又近了一点。

2

分析一下项目

其中和水有关的项目占了7个(游泳3个、跳水3个、帆船1个)、射击2个、田径1个、乒乓球1个、自行车1个。

作为一个对水有天然恐惧的旱鸭子,和水有关的项目小克勒是不予考虑了;射击项目阿拉完全不懂;跑个几百米就大喘气的人田径也是排除了;乒乓球勉强会一点吧,就怕上场会被打到哭;就剩自行车了,这个我也算是从小就会的技能,看来还是有希望的嘛!

3

让我们再看一下训练历程

75%的奥运冠军都是在7岁前就开始接受专业的系统化训练,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使然,有些是由少体校老师去各个学校挑选好苗子重点培养。

在刻苦训练之后,小运动员们开始参加一些国内赛事,表现优异的将会入选上海队(其中入选上海队的平均年龄为12岁),接下来又是枯燥而又漫长的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无限循环模式。

如果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就有机会入选国家队(其中入选国家队的平均年龄为15岁),入选国家队以后也不是百分百就能参加奥运会,因为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也是要靠运动员一场场比赛拼搏下来的,排名够资格的才能有机会去参加奥运会(其中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时的平均年龄为22岁)。

即便是上文提到的58岁还能叱咤战场的倪夏莲阿姨也是从13岁就开始训练乒乓球,15岁进入上海队,16岁入选国家队,20岁时就代表中国队在世乒赛上夺得了金牌,后来嫁给了卢森堡国际友人,又在欧运会上打出了好成绩拿到了奥运参赛资格,全靠实力说话,才能在年近花甲之际依然能在奥运赛场大放光芒!

看到这里,小克勒明白了奥运冠军梦算是已经彻底碎了,但是秉着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不能轻言放弃,虽然我没有机会成为奥运冠军了,或许还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呢?

PART 3
如何培养未来奥运冠军?

说到培养奥运冠军,很多人都会想到“天赋”二字。的确,在竞技体育这块领域内,天赋所占的重要性比在其他领域都要更高一些。

比如游泳冠军,很多都有天生的优势:肩宽、臀小、腿长、水感轻飘;

比如乒乓球冠军王励勤,身高臂长力量足,所以能成为国家队卧推第一名,也是国家队少有的中远台相持性选手,他的身体条件和欧洲选手对打就非常轻松,而且场面非常好看,你就看到两个大高个开球后倒两板就开始甩开膀子相互拉球,非常痛快;

王励勤

比如自行车冠军钟天使,她的短距离主教练本努瓦·梵杜是这样评价她的:“钟天使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运动员,也是我执教生涯里遇到的最有天赋的选手,她的耐力很好,同时技术也非常出色,技术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训练出来,她就是为自行车而生的。”

钟天使

还有跳水冠军火亮,据说火亮小时候,动作像闪电一样快,体操队到幼儿园招队员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立刻向教练推荐火亮,他也的确是练体操的好材料,柔韧性很好,别的孩子压腿压得哇哇哭,他的腿很软根本不用压。

火亮

在练了两年多体操后,又被跳水队教练慧眼识珠选去练习跳水(上海跳水队90%的选手都是从体操队选拔的)。

除了天赋以外,勤奋努力与坚持不懈就更加是不用多加赘述的了。从开始选择走上这条路,就注定是一段必须带着全部信念与热爱,付出全部努力去拼搏的荆棘之路。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05后跳水小将陈芋汐的训练视频,当时年仅11岁的她,由于训练动作完成得不够好,被教练严厉训斥,她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只能更加努力地不停练不停练,最后终于有了进步,教练脸上才有了笑容。

陈芋汐训练视频

让人看得很是心疼,如果我是她的父母,可能会心疼地说“囡囡,阿拉回去了,伐练了,忒苦了。”幸好陈芋汐的父母没有我这么心软,一路坚持下来,终于16岁的陈芋汐在这届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跳水女子双人十米跳台冠军以及女子单人10米跳台亚军!

陈芋汐

每一位奥运冠军的奋斗史,都充满着汗水与泪水,他们为了这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牌,付出了太多,也舍弃了太多。

除了忍受训练上的艰难与痛苦,长时间在外不能回家也几乎是每个奥运冠军家庭所需要面对的。

当我们普通人在享受着节假日阖家欢聚的时刻,运动员们依然在为训练和比赛努力着,不敢有一丝松懈。

这每一块金牌后面的功臣,离不开严厉而专业的教练们,也离不开每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的冠军家人们!

PART 4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小克勒明白了要想培养出一名奥运冠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异于常人的天赋,还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真的是凤毛麟角!

或许大部分人和小克勒一样,可能这辈子都无缘站上奥运领奖台,只能做那个在观众席鼓掌呐喊的人。

但是这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努力做到更好,顽强拼搏,在每一次与世界的交流中展现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和大国风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成为自己的“奥运冠军”!

郎平

最后想引用郎平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我想奥运会感动着我们的,除了金牌,更多的正是这样一种努力去赢的精神!

祝愿每一位努力去赢的奥运健儿们赛出佳绩、凯旋归来!

“克勒门”是啥?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点击图片直达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克勒门”掌门陈钢最全的故事了

快来把文物吃下去!

这个全球顶流男明星空降上海啦!

什么样的展才配得上上海这座大师级文化新地标?

跟着阎华逛上海之

克勒茶话 | 让·努维尔的深情

上海的女儿,巫慧敏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