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有几“巴闭”?
本文摘自《粤语有段古》 作者:李沛聪
李沛聪,知名节目主持人,粤语文化人、非凡读书会发起人、喜马拉雅粤语频道总编辑。著有《粤语有段古》,在内陆及香港地区出版,广受欢迎,成为2019年广东地区畅销书之一。
《粤语有段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沛聪编著,李卓言、韦静雯绘图。作者精心挑选了50个粤语俚语,以风趣活泼的方式讲述粤语俚语背后的故事和来源,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并配上点题幽默的插图。全书全彩印刷,每个故事还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听到粤语故事。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抱朴财经粉丝8折优惠专享价
【出版社直供,保证正版】
零基础学经典粤语俚语!
昨天《粤语有段古》一书连载
今日继续:
现代大城市的年轻人大都不着急结婚,但在以前大姑娘年过三十还未找到意中人,就有被左邻右舍、三姑六婆议论为“箩底橙”的危险。而类似的说法,还有“卖剩蔗”。
这两个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以前的商人在卖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用竹箩来装,一些商人卖柳橙,通常会把好的,好看的柳橙放在竹箩的最上面,而多数的客人挑选完之后,最后剩下来在箩底的都是一比较不好的货色,或是烂掉的,干干扁扁的,卖相不好的等等。而“卖剩蔗”也是同样意思。
旧时代重男轻女,男性娶妻的时限比较宽,甚至到了七老八十也能纳妾,但女性则往往被视为生育的工具,如果不能在生育能力最好的年纪出嫁,后面嫁人的机会就会大为下降,更遑论找个好人家了。不过现代社会婚恋观念已经大为不同,女性就算不嫁人,一样可以有幸福的人生,不必怕被人叫“箩底橙”和“卖剩蔗”了。
东省因为地处沿海,自古以来都是通商之地,与国外来往交流表多,所以粤语里面有不少词都是外来语,例如“巴闭”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唐宋时期,已有外地商人到中国经商,沿海地区外地商人云集,他们的语言便在中国流行起来。当其时,以中东、印度半岛的商人最常到达广东沿海,他们在语言沟通上的确有点困难,正所谓“鸡同鸭讲”,做起生意来有时产生了误会,尤其在金钱上的争拗引来的嘈吵在所不免。有争吵便会提高声浪,而外商经常又叫“BAPRE、BAPRE”,意思是“我的天”、“天啊”。
沿海居民不知这两个声音是什么意思,观察外商的身体语言、声态,看他们很烦躁的样子,又有嚣张之态,于是便以这两个音合成为一个广州话独有的词语“巴闭”了。
巴闭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厉害、了不起,但也暗含嚣张、自以为是的意思。所以听到广东人说你“巴闭”,不要以为一定是称赞你,也有可能是讽刺你哦。
“执笠”这个词在粤语里是店铺企业倒闭的意思。关于这个词的来由,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笠”在粤语中指疏眼的竹篓,普遍用来盛装物品,此与广东盛产竹器的地域特点不无关系;“执”是收拾的意思。
今天对城市中有固定铺面的新型商店来说,“执笠”一词已不好解释,可是追溯历史就不难理解了:广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贸易多为集散型的散摊集市,本地人谓之 “圩”,所谓“趁圩”即是赶集。传统的圩市上,商者多以竹篓盛物展销,日终“圩”散,商者自然要收拾盛货的竹篓准备回家,所以收摊就叫“执笠”了。而后来,更被引申为倒闭的意思。
至于第二种说法,是说以前一些店铺生意做不下去,为了在转让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个好的价钱,就把一些空的竹筐——也就是“笠”,放满整个店铺,以造成生意还非常好的假象。由于一般的店铺平时很少放有空的竹筐,所以倒闭的时候为了撑场面,要出钱去其它地方买,久而久之“执笠”就成为倒闭的代名词。
在粤语里形容一个人很别扭、脾气古怪、很难搞、不近人情不讲道理,往往会称之为“扭纹柴”。
那什么是扭纹柴呢?
大家知道以前一般人家里都是烧柴的,劈柴,也就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家务之一了。柴的来源是树木,而树木因为各自品种和生长环境不同,柴的纹理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柴枝纹理会长得很直,一刀劈下去就可以顺利地劈开两半,简直是“势如破竹”;而有的柴枝纹理确实扭扭曲曲,一刀能劈进去就已经不容易,而且刀势被木纹所引导,往往就会歪曲使不上力。这时候劈柴的人往往进退两难,继续劈吧,越劈越难劈;把刀退出来吧,柴枝又把刀夹得很紧,真不知如何对付才好。
这些纹理扭曲的的柴枝,就是“扭纹柴”了,就像那些脾气古怪不讲道理的人一样,你怎么对付他好像都不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由此引申,粤语里对于那些调皮导弹的小孩,也会用“扭纹”这词来形容。
如果有两个人互相发脾气,对对方不理不睬,我们说粤语的朋友往往会说“他们两个贴错门神”。
那何谓贴错门神呢?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喜欢贴一对门神在家门口,寓意驱除噩运邪气,保护一家平安。这个习俗到现在还有不少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保留着。门神这个典故出自于唐太宗和秦叔宝、尉迟恭,我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反正贴门神保平安很重要就是了。
以前的大门跟现在我们一般家庭的大铁门不一样,通常都是左右两扇的,所以门神也有一对,一左一右,两扇门各贴一个。
这两个门神如果贴得准确无误,那么秦叔宝和尉迟恭是面对面的,一副同心协力保护家园的样子;但如果贴反了,那两个就变成背对背,互不理睬的样子了。大家觉得两位门神这个背对背的样子,和那些相互发脾气的人挺相似,于是就称之为“贴错门神”啦。
而“贴错门神”后面还有一句歇后语,叫“面左左”,两个门神贴错了,背对背,当然就面左左啦。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贴门神这个习俗全国各地都有,但“贴错门神”这个词,似乎只有粤语里才有,你用普通话和外地的朋友说“贴错门神”,人家大概也只会“一头雾水”了。
有读者在后台表示很苦恼:
有些俚语只看字,不会读,怎么办?
其实书中每个故事插图都配有二维码
购买全书就可以扫码听到粤语讲故事啦!
购买全书
一睹为快
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沛聪编著 李卓言、韦静雯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