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注:主要适用人群是由胃下垂所致的胃缓成人患者,即对于符合西医学“胃下垂”诊断但不符合中医学“胃缓”病名诊断的患者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临床特点

胃缓多因患者禀赋薄弱、饮食失调、七情内伤、劳倦过度等,使中气亏虚并下陷,固护升举无力,以脘腹坠胀为主,或有疼痛,食后或站立时为甚的疾病,类似西医学“胃下垂”范畴。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常。病性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杂。本虚表现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胃体失于固托。标实则表现为脘腹坠胀,脾运失职,水谷津液输布失司,聚而为饮成痰,阻遏气机。本病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病理因素为食滞、饮停、气滞和血瘀;其病位在胃,与脾、肝、肾相关。

中医诊断

中医病名诊断:

胃缓以脘腹坠胀或有疼痛为主症,伴有倦怠乏力、纳食欠佳、恶心嗳气、体瘦肌削等表现。常为逐渐发病,病情时轻时重。空腹时轻,饱餐后重;卧位时轻,立位时重

中医证候诊断:
1 脾虚气陷证: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濡。
胃阴不足证:脘腹痞满,隐隐坠胀疼痛,舌质红或有裂纹,少津少苔,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纳呆消瘦,烦渴喜饮,大便干结,脉细或细数。
脾肾阳虚证:脘腹坠胀冷痛,喜温喜按,遇冷或劳累后加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食后腹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脾虚饮停证:脘腹坠胀不舒,胃内振水声或水在肠间辘辘有声,呕吐清水痰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
辨证论治
脾虚气陷证
病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常用药: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
加减:脘腹胀满,加木香、佛手、香橼以行气消胀;大便溏薄,加山药、白扁豆、莲子以益气健脾;恶心呕吐,加旋覆代赭汤以降逆止呕;有寒象者,加附子(先煎)、肉桂以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证
病机: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常。
治法:滋阴润燥,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等。
加减:兼气滞,加枳壳以行气;气虚,加党参、黄芪以补气;兼血瘀,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兼肠燥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以润肠。
脾肾阳虚证
病机:脾肾阳虚,胃失温养。
治法:温阳散寒,补益脾肾。
推荐方药:
①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常用药:炮附子(先下),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等。
②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合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常用药: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干姜,炮附子(先下)等。
加减:兼食滞者加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健脾消食;血瘀者加莪术、丹参、桃仁、赤芍、蒲黄活血化瘀。
脾虚饮停证
病机:脾胃虚弱,痰饮停胃。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痰饮。
推荐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金匮要略》)。
常用药:茯苓,桂枝,白术,姜半夏,生姜,炙甘草等。
加减:脾虚甚,加党参、山药以健脾;血虚加当归、熟地黄以补血。
对症治疗
1反酸、吞酸、烧心、嘈杂:海螵蛸、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煅瓦楞、黄连、吴茱萸。
2恶心、呕吐:旋覆花、制半夏、竹茹、砂仁、紫苏梗、枇杷叶、生姜、陈皮。
3失眠、多梦:夜交藤、酸枣仁、琥珀、茯神、龙齿、珍珠母、合欢皮;吴茱萸粉(适量以食醋调和外敷涌泉穴)。
4便秘:火麻仁、桃仁、冬瓜仁、瓜蒌、苦杏仁、肉苁蓉、莱菔子、生枇杷叶、白术。
5泄泻、便溏:仙鹤草、炒山药、石榴皮(壳)、煨诃子、芡实、莲子、茯苓。
名医经验
1.徐景藩
病因病机:胃缓多与脾(胃)、肝(胆)、肾等脏腑相关,病机以脾胃中气虚弱为基础,而气滞、水湿、痰饮是不可避免的病理因素。另外,肝郁可加重气滞,肾虚则易生水湿痰饮,各种因素相互夹杂,终致胃缓。
治则治法:调中理气,疏肝和胃,温肾化饮。
基本处方:
调中理气法: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升麻、山药、炙甘草、炒枳壳、木香、炒陈皮、大枣等。
加减:若遇寒则症状尤甚,加入高良姜;若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酌加桂枝或甘松以温中,并配加白芍。
疏肝和胃法:常用药紫苏梗、炙柴胡、炒白芍、炒枳壳、香附、佛手(或佛手花)、檀香、当归等。
加减:若性情抑郁、胸闷不畅,加合欢花、郁金、百合;若腹胀甚及小腹,加乌药、炒小茴香、防风;若神倦乏力、口干欲饮、舌苔薄净、病久肝胃阴虚,配加石斛、乌梅、麦冬、木瓜、枸杞子,去檀香,其他如麦芽、鸡内金、神曲等和胃消滞药物均可随症酌用,特别是麦芽,兼有良好的疏肝作用。
温肾化饮法:常用药制附子、肉桂(后下或研粉另吞)、益智仁、法半夏、白术、泽泻、茯苓、猪苓、干姜、炙甘草等。
加减:若脘腹鸣响甚,配加防风、藿香;呕吐甚,酌加煅赭石、旋覆花、通草、蜣螂等通利走窜药物,有利于使胃的“下管”通畅,胃中痰饮下行。
2.李寿山
病因病机:胃缓病机根本为中气下陷,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或由长期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伤其中气,脾虚气陷,升降失调所致。同时指出,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有关,还与痰瘀有关,应注意结合舌脉辨证治疗。
治则治法:
升陷益胃基本处方:自拟升陷益胃汤:黄芪15~30g,党参15~30g,升麻10~15g,葛根10~15g,白术10~15g,山药15~20g,枳实15~30g,甘草6~10g。
随证加减:治疗胃缓应用升举中气之方药超过20天而不效者,应仔细观察舌脉。如舌苔滑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是为痰湿之候,可予上方加桂枝、茯苓,即合苓桂术甘汤化裁;若见舌质暗赤有紫气,或舌下络脉淡紫粗长,脉弦或涩者,此为有血瘀之象,可先服当归芍药散得小效,继服升陷益胃汤以巩固,或两方化裁应用,根据虚与瘀的主次缓急而定。收效后仍应固本,可以继续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以健脾益气,巩固疗效。
3.朱良春
病因病机:有痰饮留伏而致者,有肝气久郁而致者,有湿浊弥漫而致者,有气血困顿而致者,有原气不足而致者,有风木不张而致者,有宗气不振而致者,有火不生土而致者,有金寒水冷而致者等。
治则治法:宣化湿浊,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基本处方:一味苍术饮辅以“补中益气汤、逍遥散”主药,即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组成基本方:苍术、白术、炙黄芪、炒枳壳、升麻、柴胡、炒白芍、茯苓、陈皮、甘草。
随证加减:水行肠间、漉漉有声,酌加桂枝;浊气弥漫、胸痞身困、神气呆滞,加厚朴、槟榔、草果、半夏等祛湿化浊类药物;原气不足,选加肉桂、附子、巴戟天、山萸肉等补阳类药物;症见食少、饭后作胀、烦热口干、少苔、嘈杂易饥、胃脘隐痛,酌加生地黄、山药、山萸肉、石斛、太子参等养阴类药物,取傅青主升阴汤之意。
临证要点
胃缓病位在胃,与脾、肝、肾相关。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常。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杂。在本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胃体失于固托;标实则表现为脘腹胀满,脾运失职,水谷津液输布失司,聚而为饮成痰,阻遏气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病理因素表现为食滞、饮停、气滞和血瘀。故临床上要围绕脾虚气陷,关注脏腑、气血、痰、食等复杂因素。根据脉、证,详审病因、病机进行综合论治,以有效地缓解症状。用药上虽以补为主,但不可太过,需补消兼施,切忌壅补阻运,且用药须顾胃气,不可过多,多药伤胃,容易增加脾胃负担,不同程度地影响脾胃功能,使胃下垂病情加重。

REF.唐旭东,温艳东,王凤云.胃缓(胃下垂)中医临床诊疗指南[J].中医杂志,2020,61(22):2010-2015.

整理丨菟絲子

   圖片丨Vine

專注於中西醫文獻及醫案整理

歡迎投稿、誠招廣告

◆版權聲明◆

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轉載請注明出處。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0)

相关推荐

  • 胃下垂不是“胃掉下来”了,真正病机其实是...

    胃下垂不是"胃掉下来"了,真正病机其实是脾虚气弱,当中气兜不住你的肠胃了,胃就下垂了.中医一副药方帮助患者把胃"扶起来". 胃下垂,简单地说,就是胃不在原来的位 ...

  • 经常胃胀,很难受,中医有1个几百年的老方子,给胃消消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肠胃病患者高达1.2亿.''胃不太舒服''变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胃胀.胃痛等不适. 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在各种工作.应酬和聚餐的包围下,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平时 ...

  • 中医-w-胃下垂(专栏)

    wei 胃下垂 刀疗象数 穴位: 穴位-t-提托穴(专栏) 足疗: 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胃.十二指肠.胰.肝.小肠.升结肠..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注意加强营养,锻炼腹肌.

  • 脾虚,胃就“下垂”!一张治胃下垂的方子,健脾,把胃抬起来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 ...

  • 脾阴虚有什么表现?应该如何治疗?

    脾阴虚有什么表现?应该如何治疗? 原创2021-06-20 09:42·陈延大夫讲中医 前段时间发了一个视频,讲到了脾阴虚的问题,由于这个证型比较少见,所以有很多人问起应该如何处理,视频的时间有限,无 ...

  • 痞满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疼 痛 因为爱,所以恒久: 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 南 1.痞满表现为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痞满的发生多数由胃肠本身的病变引起,部分可由其他系统的病变 ...

  • 痛风解析与临床诊疗指南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的的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受民族.地域.饮食习惯等影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饮食 ...

  • 最新发布|《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 (2021)》解读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该病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 ...

  • 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后附原文) 总结 恶性间皮瘤(MPM)发病率约为0.86/100万,死亡率约为0.56/100万. 最常见发病诱因为石棉.电离辐射.毛沸石.基因突变等. 组织病理上包括3种主要亚型,分别为上皮样型( ...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补血固脱

    补血固脱 tonifying blood and securing collapse 运用具有大补气血.固摄救脱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血脱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补血温阳 tonifying bl ...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养血舒筋

    养血舒筋 nourishing blood to soothe sinews 运用具有补养阴血.柔润筋脉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血不荣筋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养血平肝 nourishing blo ...

  •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与实例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与实例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清化三焦湿热 清利三焦 运用清热化湿为主,佐以具有宣展气机.分消走泄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治疗湿热弥漫三焦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清热药与芳香化湿药并用,佐以宣散透泄,治疗上焦湿热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清 ...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

    引用格式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6):591-621. DOI:10.3760/ cma.j ...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清化三焦

    清化三焦 clearing and resolving triple energizer 清化三焦湿热 清利三焦 运用清热化湿为主,佐以具有宣展气机.分消走泄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治疗湿热弥漫三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