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中医是如何被日本中医反杀的

别问冷哥这段时间为什么不更新了,问就是忙。

继续聊中医的历史,之前冷哥说过一个概念,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大概是在北宋时期

元朝以后,中医在中国的发展就呈现一路下滑之势,直到清末民初西方医学大举入侵,中医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中医的衰败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期间还经历过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段。不过的确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宣告了中医的彻底衰败,那就是中国的中医已经开始被自己曾经的徒弟——日本中医(汉方)所看不起了。

这就好像中日甲午战争,东亚传统强国清朝,被曾经的藩属国日本按在地上一顿蹂躏,从此宣告了中国在国力上彻底败给了日本一样。

那中国的中医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连日本汉方医都能踩在你头上了?

这件丢人的事情当然不会被记录在中国中医的历史上,但在日本的汉方医学历史上,可是尽人皆知的重要事件。

这就是发生在1803年的中日历史上第一次中医交流活动。


1803年,也就是嘉庆8年。此时嘉庆刚扳倒和珅,吃了个滚瓜溜圆,国事也没有什么波澜。

百无聊赖的嘉庆皇帝正捉摸着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 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派了使臣跑来找嘉庆皇帝商量事。

商量什么事呢?

日本这个时候还处于幕府时期,当家的是德川家族的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

德川家齐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一个中华文化粉,对中华文化迷恋至极,他当家的时期是日本19世纪中日交流非常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日本“黑船事件”之前中日关系最好的一段时期。(黑船事件大家自行百度)

1803年的时候,德川家齐派使臣跑到嘉庆面前,提了一大堆的中日交流方案,其中有一个方案很有意思,那就是德川家齐希望天朝上国可以派自己最优秀的中医,到日本做学术交流。

没错,对于德川家齐自己还是一个中医粉,他自己的幕府中就有专门的中医医官和培训机构。所以他希望能从自己的宗主国清朝,引入更优秀的中医医学资源。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嘉庆是一个老好人,那时候中日关系还特别的好,所以当嘉庆得知日本想邀请清朝派中医做学术交流的时候,嘉庆非常自鸣得意,他决定向日本派出当时国内最好的中医人员做交流。

19世纪初,除了皇帝身边的御医团队外,中国最好的中医资源集中在哪呢?

答案是江浙地区。

清朝的时候,江浙地区名医频出,发达的工商业和良好的基础教育,让那个时代的江浙成为了中国最著名中医资源的集散地。

所以当时嘉庆就把这个中日中医交流工作,交给了当时的两江总督陈大文,让一个封疆大吏亲自督办此事。

既然是皇帝交办的差事,陈大文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在当地组织中医专家团队,准备赴日交流。

最终选了谁代表中国的中医,去日本交流中医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胡振。

胡振也是一名书法大家


胡振是苏州人,祖上是中医世家,到他这一辈已经是苏州当地的排名前几的名中医了。

胡振学的是正统的《伤寒论》,师承清初著名中医大师尤怡(字在泾),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中医大咖,代表了中国那个时代中医的最高水平。

所以胡振就按照陈大文的邀请,带领一众中医专家远赴日本交流。

按照中方这边的说法,胡振去了日本做中医交流,受到了番邦的高度重视,并且被聘为了德川幕府的御医。

但当时写历史的人不会想到,胡振在日本交流中医的历史,日本人自己也详细记录在案,而且这些记录会在百年以后被翻出来。

纪录胡振在日本做中医交流这件事,就是日本著名汉方医大师——多纪元简

多纪元简看到的,代表中国当时最高中医水平的胡振是怎么给人看病的呢?

总结起来就八个大字——弊习为然,亦何陋也。

多纪元简写到,胡振给人看病,就是“寸口脉诊,而无按腹之说”。

意思就是胡振给人看病就是把脉,没有其他检查手段。甚至对于一些“患肿胀腹满之症者”也是把脉,而没有日本汉方医常见的按压腹部的“腹诊”。

多纪元简就问胡振:“这人明显是肚子不舒服,你怎么没有腹诊呢?”

你知道胡振怎么说?

古来并无此法,或患肿胀腹满之症者,视其腹之行色,按其腹之坚软耳。

意思就是我天朝上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腹诊,肚子胀痛的人,我们看一下肚子的颜色,然后摸一下软硬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多纪元简气的鼻子都歪了。

说胡振是“盖此彼邦近代之弊习为然,振不考古今医书,漫为之答,亦何陋也。

就是说这就是中国近代的臭毛病,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胡振根本不看医书,满嘴放炮,真是丢人现眼。

你也许会说多纪元简根本不懂中医,但事实是,中医历史上的诊断手段中,腹诊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日本当时学的是从唐代传过来的古方派中医,而腹诊正是最经典的诊断检查方法。

你胡振竟然说“古来并无此法”?说明你压根就没看过正版的《伤寒论》,你学的就是一山寨货。


胡振学的真的是山寨版的《伤寒论》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说是的原因,是从宋朝以后,《伤寒论》早已经分家,大类就分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后世地方有执错简派、徐大椿的以方类证派、钱簧的按因类证派等,说好听点是百家齐放,说不好听就是野蛮生长

那胡振学的是什么呢?

之前说过,胡振的老师是尤怡,尤怡也有自己的派,叫做按法类证派,所以尤怡也出了自己流派的《伤寒论》教科书,叫做《伤寒贯珠集》

所以胡振学的的确是《伤寒论》,这是正版的。

但由于《伤寒论》在后续发展中杂乱无章,尤怡以个人角度解读的《伤寒论》几乎完全独立于汉朝时期诞生的《伤寒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振学的中医也的确是山寨货。

总之,日本由于没有这么多闲人,一堆人拿着《伤寒论》整天瞎解释。所以日本几乎完整地继承了古方派《伤寒论》,也就是最接近汉朝原版的《伤寒论》。

所以当多纪元简拿着原版的古方派《伤寒论》给胡振看的时候,胡振自己都傻眼了,因为他打小学的中医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所以胡振虽然留在日本继续行医,但自始至终也是在民间,从来没有进入过幕府做医官。

毕竟人家日本人也看到了,这天朝上国的中医连自己老祖宗的经典都没看过,学了一肚子的邪魔外道,谁也不会高看你一眼。


也许我们今天的中医会说,腹诊也是中医四诊之一啊。

其实这并不奇怪,如果你看过冷哥之前的科普就会知道,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官方版”的《伤寒论》,原版就是保存在日本枫山秘府红叶山房的《伤寒论》,这被认为是最接近宋版《伤寒论》,是1931年中医书局远赴日本影印回来的,史称安政本《伤寒论》

历史上安政本《伤寒论》是远比中国现存所有《伤寒论》都更为权威的存在。宣统皇帝的老师徐坊曾经看过安政本《伤寒论》,他在《善本翻刻伤寒论·金匮要略》(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卷首写过:

“《伤寒论》世无善本,余所藏治平官刻大字影写本而外,唯此赵清常本耳。亡友宗室伯兮祭酒曾悬重金购此本不可得,仅得日本安政丙辰覆刻本。”

章太炎也考证过安政本《伤寒论》,认为单从方剂来说,安政本《伤寒论》是所有《伤寒论》版本中最好的。

话说回到这次中日中医交流活动。胡振这帮人带着已经歪楼歪到“他妈都不认识”的《伤寒论》跑到日本做交流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中日中医水平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起码在中医的实际应用上来说,日本人对中医的理解和应用,都不比当时的清朝差,甚至还有超出。

所以从1803年以后,日本再没有要求过清朝派中医专家赴日交流了,日本的中医走上了“独立自主”的汉方医学的道路上去,曾经的老师已经衰败了,


冷哥会继续聊中医的历史,下次准备说说《伤寒论》里的那些荒唐的认知和方子,有兴趣的朋友点赞关注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