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商场吃饭,都会看到父母指责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什么赶快吃,赶紧走,再不快点就不管你了......儿子小的时候,那个吃饭速度啊,简直了!吃着吃着竟然发起呆,感觉就像在思考人生。去网上一搜,关于孩子磨蹭,拖拉的帖子有大把,孩子磨蹭这事儿,已经成了当代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那么,孩子磨蹭,拖拉,究竟是怎么个情况?为什么他们总是需要父母反复催促?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们改掉这些毛病?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表明一下态度,我极为反对很多人,把孩子磨蹭,拖拉的责任推给家长,认为是家长造成的现状。父母有一定助推作用,但并不是孩子磨蹭、拖拉真正的“元凶”。任何事情背后都有道理,只有弄清楚它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相应的对策。
研究表明,即使是在醒着的状态,普通成年人一天将近有一半的时间在走神,真正专注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很难全身心地做一件事,除非这件事极具吸引力,比如说动画片或游戏。所以,对于写作业,吃饭,穿衣服等一系列事情,孩子一定会走神,走神就意味着磨蹭,拖拉。有学者认为,走神是好奇心的驱使,走神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探索的过程。有一次,我发现儿子吃饭时候又在发呆,我问他,你是不是在想什么?
比如,在系鞋带的时候,孩子会琢磨鞋带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要穿过这么多洞洞......看似是走神,其实孩子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那就是孩子各方面技能都不熟练,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快速,精准地处理某一件事情。就拿穿衣服来说,成年人只要抓住两个角,随便一套就可以搞定,可孩子不一样,他需要一步步执行,万一哪一个环节出错,就又得重新来过。别觉得奇怪,还记得你刚开始学车的时候吗,你不也战战兢兢,哆哆嗦嗦,生怕哪里出了错。
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这个概念跟大脑推理能力相匹配。小孩子根本分不清楚“立刻”,“马上”,“15分钟之内”是什么意思。单单早上,中午,晚上的顺序,孩子得到五六岁时才能搞清楚。因此,当家长跟孩子说这些虚幻的名词时,孩子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不仅如此,孩子也很难像大人一样,有预测未来可能性的能力。比如路上会不会堵车,公交车会不会晚点,上学迟到是因为出门太迟。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只知道此刻的事情,未来跟此刻有什么关系,这对他们来说,暂时有点懵。
每个孩子天生就不一样,有的闹腾些,有的安静些,有的性子急,有的性子慢。别觉得你们夫妻俩都是急性子,然后认定孩子也一样,这没有一定的,孩子跟你们之间有共性,但也有特性。我还真就见过父母是“急先锋”,而孩子是“慢乌龟”。由于他们的年龄还小,身体还不流畅,大脑成熟度也不够,因此,无法专注而熟练地处理各种事情。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可能会觉得,都已经是生理问题了,这还能有啥办法,只能被动等待了呗。其实不然,虽然我们不至于揠苗助长,但采取一些科学的干预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也有不少的孩子,他们并不磨蹭,也不会拖拉。
前面说了,父母在孩子磨蹭这件事上,有一定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孩子贴“磨蹭”和“拖拉”的负面标签。当孩子不符合预期时,父母很容易在言语上,给孩子贴上这俩标签。但这种标签贴上就摘不掉,孩子潜意识当中就会认定自己是个磨蹭的人。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因此叫做“标签效应”。基于“标签效应”,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贴上“不磨蹭”,“不拖拉”的标签。跟负面标签一样,当你经常说孩子“很准时”,“很配合”后,孩子下意识地,会把自己的行为,往你所说的方向去靠拢。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孩子目前的情况是容易走神,不够熟练,暂没有时间概念。你不可能要求孩子立刻跟上你的节奏,你只能把孩子当成“弱者”,耐心地引领他往前走。如果早上时间太紧,那咱就早起一点,早做安排,多给孩子一点“磨蹭”时间。
记得针对吃饭问题,我是这么跟儿子说的:光头强为什么没有头发这件事,爸爸吃完饭跟你一起探讨,现在先吃饭吧。
因此,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列成清单,比如刷牙、洗脸、换衣服、吃饭、上学、写作业......就像做游戏任务一样,让孩子完成后立刻打钩。千万别小看这个操作,孩子可喜欢打钩了,而且事情推进的速度极快,时间还没到,孩子就急于进入下一个任务环节。
由于孩子的时间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咱需要把时间可视化。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会把一个大的钟摆在孩子面前,告诉孩子,当长的这根走到6时,咱就需要吃完了,如果没吃完,咱就直接收碗筷了。实际上我发现,就算孩子前面会磨蹭,但只要他发现快到点了,他会立刻加快速度。通过多维度,多频次的训练,孩子慢慢就对时间有了概念,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做不完是需要承担后果的。但只要你愿意换个视角,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面对磨蹭、拖拉的孩子,父母们不妨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相信孩子带给你的惊喜一定不会少。
*作者:米哈里EDU,中科院心理所课题组,985学霸,青少年问题解决专家。对此本平台感恩作者的美文,如涉及版权,本平台立即致歉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