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不愧是玩跷跷板的高手,竟然从玩跷跷板中悟出了结字规律
这是《〈兰亭序〉逐字精讲》系列文章的第24篇,今天来讲王羲之《兰亭序》第5行中的第3-5个字——带、左、右。
一、“带”字精讲
(一)“带”字的整体印象
《兰亭序》中的“带”字基本是左右对称的,但是,王羲之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却没有处理成左右完全对称的结构,而是有所调整,形成一种左右错落的对称感。
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带”字
(二)“带”字的上半部分
王羲之在安排“带”字上半部分四个短竖的位置时,并不是以横画的中点为中心左右平均分布的,而是让第二个竖画与横画的交叉点,位于横画的中点上。
这样,就加大了横画左半部分的留白,并将竖画更多地集中在横画的右半部分,从而形成了左疏右密的视觉效果。
与此同时,“带”字的上半部分就形成了不平衡的感觉。为了中和这种不平衡感,王羲之行笔时,将长横略向右上方倾斜,并将第一竖写得比较粗重、正直,从而弥补并镇得住左半部分大片的留白。
同时,王羲之还将第二竖写成向右突出的弧形,并使这一竖极力向左回旋,使它仿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一般,不断强化它对左边的留恋。类似的处理,还有第四个竖画。
另外,王羲之还压缩右边三竖之间的空间距离,进一步弱化它们的力量。
“带”字注意事项1
经过以上处理后,我们再看“带”字的上半部分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跷跷板,虽然左边只坐着一个壮汉,但他却在与右边三个弱女子的博弈中占据上风,轻轻松松地让跷跷板倒向左边。
“带”字上半部分与跷跷板的对比
(三)秃宝盖和“巾”字
1.秃宝盖和“巾”字的位置
由于上半部分中左边的“壮汉”太强壮了,王羲之为了帮一下右边的三个“弱女子”,只好将下面的秃宝盖和“巾”字,从长横的中线上略向右边错了一点儿,从而中和了上半部分的左坠之势。
2.一个平行错落关系
秃宝盖的宽度,与上半部分中长横的长度,基本相等,但秃宝盖略向右移动,二者形成了一种平行错落的关系。它们的边线相连,可以组成一个等腰平行四边形。
“带”字注意事项2
3.秃宝盖与“巾”字的呼应
秃宝盖与“巾”字的呼应关系,体现在秃宝盖的两个盖左垂右缩,“巾”字的竖和竖钩左轻右重,从而使这两部分形成一种上下、左右交相呼应的紧密联系。
4.笔画交叉点和一个三点一线
另外,“带”字中有关笔画交叉点的占比,以1/2为主,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三点一线来基本确定长竖的长度。
这些内容比较简单,如图所示,不再赘述。
“带”字注意事项3
二、“左”“右”精讲
(一)“左”字精讲
《兰亭序》中“左”字的字形比较简单,我们只要掌握笔画的行笔角度,以及某些笔画的长度和交叉点,就能轻松写好这个字。
1.“左”字的第一横向右上方大约30度左右行笔,撇画向左下方大约30度左右行笔。
二者的交叉点,位于横画的大约1/2处,撇画的长度,至少超过横画长度的2倍。
2.“工”字与撇画的交叉点,大约位于撇画的1/2处。
“工”字中的两横基本等长,均向左上方大约15度左右行笔。其中,第二横微向右错。
不过,由于这两个横都是左尖横,左细右粗,于是,从笔画的下半部分(实际行笔角度)看,是向右上方15度行笔,但从笔画的上半部分看,仿佛是向右上方30度左右行笔,从而造成了“左”字中三个横画平行的错觉。
“工”字中竖的长度基本与两个短横等长,这三个笔画的交叉点,分别位于第一个短横的1/2处,第二个短横的左边1/3处,我们可以由此判定短竖的行笔角度。
“左”字注意事项
(二)“右”字精讲
《兰亭序》中“右”字的写法更简单,我们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1.横、撇的交叉点,位于横画的大约1/2处。
2.撇画与“口”字左肩的交叉点,位于撇画1/2略偏下的地方。
3.“口”字不能超出横画的覆盖范围,字形接近正方形,我们可以由此确定“口”字的大小。
“右”字注意事项
三、章法精讲
《兰亭序》中“映带左右”四个字的轴线基本是平行的,但略有变化。
其中,“映”字的轴线基本是垂直的。
“带”字的轴线是基本垂直但略向右倾斜的,这是因为“带”字并不是处于“映”字的正下方而是左下方,因此,“带”字轴线略向右倾斜,可以与“映”字形成更好的呼应,保证行气连贯。
“左”“右”二字的轴线,是基本垂直但略向左倾斜的。这是为了将偏向左边的“带”字再引导到中间来。
“映带左右”的章法关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别人讲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的事,不如自己买本好字帖,拿起笔来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