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离婚内幕曝出:什么样的女人,离了婚也能幸福?

【 蘑菇心理  第1849天 】

 ◆ ◆

文 | 实用心理学主创团

 01 

佟丽娅官宣离婚,评论区一片“恭喜”声,让人啼笑皆非。仿佛坏的婚姻如同牢笼,离得越干脆,生活越快活。

别说,还真是。近几年持续走低的结婚率、持续上升的离婚率、频繁爆出的离婚新闻,都把“离婚等于自由”六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可离了婚,真的就能重获快乐吗?

知乎一名网友说:“我36岁,因为夫妻三观不合,揣着10万存款离了婚,孩子归我。婚后丈夫不给抚养费,父母嫌我丢人,只能租房生活,省着花钱。

看到大街上光鲜亮丽的同龄人,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结束错的关系,我自由了,可我不快乐,因为单身的烦恼并不比在婚的烦恼少。”

婚姻,是人生难以回避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不婚、结婚、离婚,但我们无法选择幸福还是不幸福。

因为经营幸福,是一种能力。如同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学会爱与被爱,是成年人的必修课。多少离婚后的不幸,是尚未学会这一课付出的教训。

情路上摔了跤才知道,亲密关系充满阴霾,点亮幸福的钥匙,其实藏在自己手中。

 02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幸福有三个组成因素,分别是愉悦、投入、意义。

愉悦,是我们进入一段关系的契机,也是链接人与人的第一纽带。无论面对他人还是自己,我们都会下意识趋乐避苦。

愉悦感很常见,很多人以为“刺激”和“快感”是它的源泉。令人意外的是,获得愉悦的最佳方式竟是“付出”。

塞利格曼研究发现:投入越高的人,越容易体会到快乐,因为投入会带来专注,而高专注度的人,各种幸福感测试题评分都更高。

愉悦和投入,为关系增添了一层意义。“意义”即是价值观,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超越、不断更新成长的价值观,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不难发现,幸福的三要素,没有一个和“婚姻”有关,可它和我们婚前婚后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

朋友小桃24岁,闪婚闪离,逢人就吐槽自己遇人不淑,世上渣男遍地。可她常常一头热,飞快投入一段关系,没有思考过投入和意义,也从未以此为标准挑选伴侣。

小桃的脸上,从未有过“我值得付出”的笃定自信。她渴求幸福,却总是被愉悦感迷晕了眼睛。这种情况,生活中也很常见:

一时激情冒然结婚,因为三观不合结束婚姻,离婚后遇到对自己稍好一点的人,立刻沦陷,结果重食恶果;

婚后不想改变自己适应丈夫,为了追求自由重回单身,离婚后痛失避风港,无力抵挡外界风雨,结果饱尝孤独。

成长这条路上,她们都忽视了“爱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第一段亲密关系,其实是和自己谈的恋爱。若不能对自己投入专注和意义,便很难回馈到他人身上。

 03 

那么,怎样的女人即使离了婚也能很幸福呢?

21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总结了幸福女人的六个要素:自尊、漂亮、果敢、自主、独特、富有竞争性。实际生活中,能达到的人太少了,很多女人并不具备这六个要素,依然很幸福。

她们怎么做到的?美德可以千变万化,但有一条“四海之内皆准”的真理:懂得适度依赖的女人,与幸福走得最近。

什么是适度依赖?

心理学家伯恩斯坦认为,适度依赖意味着信任自己、信任他人,能敞开心扉暴露脆弱,同时有足够自信处理关系中的冲突。

电影《还珠格格》中的晴儿,就是一个很懂得适度依赖的人。她童年凄惨,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却从不卑躬屈膝、看人脸色,无论对谁都坦率真诚。

晴儿具备适度依赖的要素:能够信任他人,也能独立自主。

她喜欢尔康,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他“你好吗?你快乐吗?”得知尔康喜欢紫薇,她认真地问:“你是不是好喜欢好喜欢她?”

她敢于表达好感,得知心上人不爱自己,也不嫉恨,而是满怀憧憬地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只属于我的那个人。”

喜欢时全力以赴,不喜欢就礼貌退场,晴儿的大度让人感动,最触动我的却是她处理冲突的能力。

皇太后和皇帝母子不和,闹得正僵,她留皇帝和皇太后一起吃早饭,无形中化解冲突;

小燕子惹皇太后不开心,她吟诗一首,以幽默的方式平息了皇太后的怒气。

伯恩斯坦曾对年轻人做了一则调查,发现最快乐、对生活满意最高的,就是那些表现出适度依赖的人,他们能够在亲密和自主之间达到平衡。

像晴儿这样高情商的女性,生活中太罕见,但“适度依赖”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我们身边那些离了婚依然活得很好的女人,实际上都具备这个能力:

她们懂得经营关系,无论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婚姻中,她们不过分依赖丈夫;离开丈夫后,她们也不寂寞。

无论身边有没有爱人,她们都能够在依靠他人同时,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这使得她们能够无时无刻呵护自己、爱自己。

 04 

培养适度依赖的能力,需要掌握四个关键技巧:善于求助、情感协同、有成长动机、有关系弹性。

善于求助,并非“伸手党”,什么都指望着别人帮忙,而是能够将行为和人分开来。求助被接受,就找机会回报恩情;求助被拒绝,也不气馁自卑。

电影《壁花少年》中,害羞内向的查理想自杀,但他不愿求助,一次鼓起勇气吐露“我的朋友想自杀”,小伙伴意识到这个寂寞少年并没有朋友,他渴望轻生。

小伙伴将孤僻的查理拉入朋友圈,告诉他:“你只是坐在那儿,把所有人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重要,然后把这叫做爱。爱是支持和陪伴,不是冷眼旁观。”

这句话打消了查理害怕被拒绝的恐惧感,他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理解他人的难处。小伙伴帮助他离开了不幸,但真正拯救他的,还是他自己。

情感协同,是用健康的情感模式,打破“我很没用”的刻板印象。离婚的女性朋友姗姗,常把“没有人会爱我”挂在嘴上,她原本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却因为内心的羞愧和挫败无法收获幸福。

所谓情感协同,就是在依靠别人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自信、很值得被帮助,而不是畏手畏脚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我告诉姗姗: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别人就不会嫌你麻烦,无论是否得到帮助,你都能感受到对方真诚的态度,并从中收获温暖的力量。

是否寻求帮助,和是否无能、不成熟无关。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需要通过其他温暖关系来治愈。

在不适度的依赖关系里,我们要么拼命抓住别人,慰藉寂寞;要么总是远离他人,浑身带刺,这让我们停留在安全地带,也让我们失去成长机会。

成长动机,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途径。这不一定非要通过人际关系,电影《百元之恋》中,家里宅的女主角遭遇强暴,她没有朋友可以倾诉,一次偶然机会邂逅拳击,迷上了这项运动。

她开始刻苦训练,渴望成为一名拳击手,虽然比赛失败了,但她收获了健康、自信,体型也变得纤瘦,最后还得到了家人的尊重与爱情。如果身边没有朋友可以慰藉,追逐兴趣爱好,也能让我们走出自我隔绝。

最后,要理解关系弹性,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他人,什么时候需要一个人呆着。刚离婚的女性常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正是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走出去,向信任的朋友诉说创伤。

一段时间后,时间平复了打击,便可以回到自己的空间,独立处理一些事情。比起一直依赖他人,或者一直只靠自己,这种松弛有度的节奏,更加舒适。

伯恩斯坦认为:人一生的友谊,最初都是和自己的友谊。我们离开了一个错的人,结束一段错的关系,也告别了一个不安全的自己。

每一次告别都是磨练,好的关系受益一生,错的关系,也可以教我们学会结束不幸、拥抱新生。懂得与他人安全相处,就能和幸福并肩而行。

作者:芒来小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