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吵死了!”|读后感
不知从哪天开始,我发现身边很多妈妈都在读《老子的养育智慧》。出于好奇,我也买了一本。迫不及待地打开,妈呀,有的地方读不懂呀!后来跟着徐金老师拆读,才知道成人读书,不用纠结看不懂的地方。个别地方看不懂,不影响对整篇主题的理解。我们只需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的改变。也就是说成人阅读,重在学以致用。
轻松上阵,开始阅读。周正教授通过第十四篇告诉我们:少说话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唠叨、指责是最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方法,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是兴趣探索欲望的枷锁,是孩子成长道路的绊脚石。
记得儿子3岁生日时,我送他一辆儿童自行车。看着心爱的礼物,儿子高兴极了,每天起床都快乐地和小自行车打招呼:“嗨,早上好!”我知道,他羡慕小表哥的自行车已久了!心愿实现,儿子兴致勃勃,骑着车子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看着他遇到台阶时,一个人拼尽吃奶的力量搬上搬下,我很为他自豪——小小男子汉一个!
就这样兴致大发地骑了一个星期后,有一天突然脑洞大开、突发奇想,非要把车子搬进旁边的一个沙坑里。我一看,急忙拉住车子阻止: “不可以!自行车都是在路上骑的,只能在平地上骑,哪有你这样的?在沙坑怎么骑?!”
天马行空的儿子坚持自己的立场,偏不听,和我对着干。一边大哭一边争抢自行车。三岁的儿子细胳膊细腿,当然抢不过大人。他一看抢不过妈妈,急了,突然打了我一下。我一怔,立马教训儿子:“打人对不对?”
“不对!”从未打过人的儿子意识到打人不对,态度诚恳地表态。
“知道不对,快向妈妈道歉!"我严厉地说。
“妈妈,对不起!可是你也错了,你也要向我道歉!”儿子一脸委屈。——我迷糊了,不明白我怎么错了?儿子振振有词:“你没给我说'没关系'、你抢我的自行车!”
我据理力争,辩驳道:“妈妈是为你好,不能在沙坑里骑车,会摔倒的!"
儿子太小,拗不过我,到底也没进入沙坑。话说天也黑了,该回家休息了。我连拉带拽,把大哭大闹的儿子带回家,任凭孩子的哭得犹如雷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哭吧,哭累就不哭了!”我心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里儿子哭哭啼啼地说梦话:“别抢我自行车、别抢我自行车!"哎,一夜也没睡个安稳觉,第二天早上他可起不来了,起床后仍坐在床上发呆,也不和自行车说“早上好”了,连食欲也受影响,喜欢喝的奶粉没有喝完就去幼儿园了。
放学回家,儿子看到自行车,下意识地快步走过去摸了一下,但突然又转身去玩别的玩具了。我想让他继续骑,就把车搬到楼下,但儿子还是看也不看,傻坐旁边看别的小朋友玩。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看他如此冷漠,我就不停地唠叨孩子:“你怎么三分钟热度?几百块钱买回家,玩几天就不骑了?你以为这是几块钱的东西啊?以后再要玩具也不给你买了!"任凭我如何唠叨,儿子置若罔闻,就像没听见似的,继续专心地玩他的沙子。我急了,大声吼道:“妈妈说你呢!你听见了吗?”
儿子听烦了,突然扬我一脸沙子,还击道:“妈妈吵死了!”同时还急躁地捂住了耳朵。
扬我沙子?!这还了得!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长大还不上房揭瓦!我越想越气,厉声喝斥:“给我道歉!你把沙子弄我身上了!”
儿子毫不示弱:“你给我道歉,我就给你道歉,你先吵我的!
看着儿子可爱天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违心地说:“对不起!"儿子果然高兴地说:“没关系!”接着又说:“妈妈,对不起!以后我不把沙子扬你身上了!"说完飞快地从沙坑里跳出来,跑到自行车旁,骑了一圈,继续实现他未完成的心愿,又骑着自行车往沙坑里去了。
我想儿子终于愿意骑自行车了,不管他了吧,反正自行车在沙坑里也不会坏。我倒要看看他咋骑?
只见儿子仅仅走了一厘米,就陷入沙子里。下来推车把,没推动;又绕到后座推,还没推动;又坐上去骑,不但没动,还摔下来好几次。看着他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正想帮他,突然旁边几个小朋友过来了,大家七手八脚,拉的拉、拽的拽、推的推,小家伙们轮流骑轮流推,呦喝得满头大汗,开心得要命!
玩美了回家,电梯里,儿子煞有介事地告诉我:“妈妈,自行车在沙子里走不动!"我正想说“那以后不要在沙坑骑车了”,以证明我阻拦他是正确的,谁知儿子总结了一大堆经验,自豪地说:“因为沙子把车轮埋住了呀!我一个人没力气,推不动,有森森、小龙、杰瑞帮忙就能走动了,我以后也要帮他们!"
听了儿子的话,我又惊喜又羞愧!喜的是儿子不但体验到了沙地骑不动车的原因,还懂得了合作共赢、团结就是力量、相互帮助一堆大道理!愧的是我还差点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兴趣和探索欲望!真是无知啊!
这天晚上,儿子睡得很香,睡觉前满足地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是好人,妈妈漂亮,晚安!"说完还抱着我的脸猛亲几口。睡梦中还在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漂亮!”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妈妈不能说太多话,要少指责、少唠叨孩子,让孩子多去体验。周正教授说“唠叨就像是麻醉剂“,是的,要想改,太难了。哪怕下次孩子把自行车扔进小河里、拆散了,只要他能想得到的、想尝试的、能做到的、没危险的就不要去阻止。与其告诉孩子1000遍道理,不如让他尝试一次。自动自发地自悟才深刻、深入骨髓的体验才能牢记一生!
希言自然,需要的时候说,不需要的时候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