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经:博雅沉潜,兼通理数,不可多得的奇才
李天经自幼聪颖异常,勤奋好学。小小年纪便爱好“星纬之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天文学。金榜题名后,李天经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一样,从基层做起,先后出任河南开封府学教授(从九品),不久又转为国子监博士(从八品),户部员外郎(从五品)等职。
由于忠于职守、办事认真,受到上司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济南郡太守,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开始主政一方。在职期间,李天经为官清正、一尘不染,当地群众为他建祠立碑,称为“李青天”。
不久,因工作出色,李天经又转为山东省督粮道,专管粮政,剔除了粮政的许多弊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后任河南分守道、山西驿传道、陕西按察使等职,颇有政绩。因表现优异,升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式步入省级行政长官序列。
当时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而李天经嫉恶如仇、守正不阿,积极设法整顿纪纲,惩治贪污,人民对他很是尊敬,誉其为“中州方伯”
当然,我们说李天经是吴桥最闪耀的一颗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政绩,而是他干了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
有一次,李天经去北京拜访徐光启,两人在交谈过程中,徐光启发现李天经不仅长于吏治,而且在天文历法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李天经大为赏识。
崇祯六年(1633)九月,徐光启因病无法继续主持改历,他以李天经“博雅沉潜,兼通理数”,荐举其来京。崇祯皇帝下旨调李天经为光禄寺卿,命其主持修历工作。
李天经受命以后,先后启用了当时的天文学家李之藻、王应遴等人,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后又聘请外籍科学家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望等人充当顾问。
他亲自执笔,编写了《参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成为指导当时修订历法的准绳。而李天经自己亲笔著述的《浑天仪说》阐述了十余种精巧天文仪器的制作和运用,为中外天文学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崇祯七年(1634),经过李天经等人的不懈努力,《崇祯历书》这部总计137卷的历史巨著终于问世 。
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三角学,几何学,天文仪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交食,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共四十六种。
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天文学知识,形成了对中国已相对落后的传统天文学的冲击。从此,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吸收和融合西方天文学为主的新路,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开始向近代天文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