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楠:人言可畏,谨慎!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人言可畏,谨慎!

“扬翼”班为何优秀?结论是,班主任领衔在群舞,而不是班主任一人的独舞,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着建设班级的力量。看看金牌管理员江楠的值日小结,或许,你就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了。

请看下面的视频

分享一个视频,大约5分钟,告诉你网络暴力、语言暴力的伤害有多大。看完之后不妨问问自己,你是网络暴力的帮凶吗?—— 不随意标榜他人、不搬弄是非,你能做得到吗?

人言可畏

生活在相对安全的校园里,言论暴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实则不然,其实这样的言论暴力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影响有轻重之分。我们也很少会反思自己,从未想过自己的随口言论竟会成为别人插在心口的刀子。

语言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这个视频反映的只是极小部分,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这个词并不陌生,这种言论暴力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商业化。最明显的就是在中国的各大交友网站上,譬如微博、微信、知乎,涵盖了军事、体育、政治、娱乐等各项讯息。因为网络自身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信息量越多,人们思考的就越少。丧失了判断力的公众,媒体、自媒体疯狂宣传,再加上并没有打到实处的法律约束,导致网络成为攻击他人一个“全新”而残忍的渠道,只要有人煽风点火,就能厝火燎原。前不久的乔任梁自杀事件,只是网络暴力的一个小小体现,有多少人还依旧在黑暗中挣扎,又或是台湾作家林奕含事件的发酵,总有些人高举正义的旗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事指手画脚,隐瞒真相,不惜编造谎言,来实现自己的宣传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甚至还衍生出相关职业,来达到控制网络评论的目的,这样想来说不定有很多事只是一己之见罢了。

基于这样的现实,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是最重要的,人云亦云,从众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其实仔细推敲,人云亦云的人多半是阅历不多,实力不强的人:因为阅历不多所以掌握的信息也很有限,因为实力不强所以不敢承担发表自己言论的压力。这就会引出另一种言论暴力,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言论暴力。

它不像网络暴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它实实在在得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或与有些人性格大大咧咧并不介意,但有些言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只要听见了,就像木板上钉的钉子,即使拔出,即使解释,伤害已经造成,并且很难弥补。这种现象几乎会在每个人身上出现,我们既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施暴者。这种言论暴力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纯属“得不到”的心理。

这也就是俗称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就像视频里展示的一样,因为自己没有那样的好身材又或者自己追求不到这样的人,用自己狭隘的思想,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人,以此得以慰藉,或许这样说有失偏颇,但这样的人确实存在。这就是纯粹的思想不成熟,修养不到家的表现。

另一种是发生在绝大部分人身上的,由于自身阅历有限,而导致的偏见。这种言论暴力往往很难被人察觉,并且在被指出时,通常认为自己是占据绝对真理的一方。就比如说视频中的纹身师,由于社会文化的引导,纹身不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固有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就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进我们的认知,并且很难剔除。我们不免用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去对照别人的行为,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断章取义,管窥蠡测,坐井观天。这样固有的思维模式或许要从更多的生活阅历中才能得以破除吧。不过在此之前,最起码的是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不乱给他人带标签,黄金里也会混有杂质,尘埃里也能开出花朵。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追求美好的权利,或许渠道不同,但殊途同归。

不堪入目的言论时常有,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应该习惯接受,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承担这些,也没有人天生就高人一等。要有判别是非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要扩大自己的人生版图,要伸展自己的丈量尺度。

多些善意理解,少些恶意揣测。

毕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