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中国

来源: 湘军旗粟裕研究室

“遍体伤疤堪自勉,此生聊可为诸先。

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粟裕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建国十大将之首,是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中唯一一个被官方在人民日报上冠以常胜将军称号的人。粟裕同志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的战略头脑。

他严谨踏实,对革命忠诚的态度为人们所钦佩。粟裕同志一生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战略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在大兵团作战上又不拘一格、善于用兵,是有着极高指挥天赋的优秀指挥员。以下就是本文对粟裕同志作战指挥艺术的一点见解。

1、以攻为守,注重变通

“如果共产党可以打下宣家堡,那么他们(指粟裕、张鼎丞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可以倒扛着枪,一弹不发进南京。”整83师57团在苏中战役前叫嚣华中野战军。

整83师敢如此狂妄,还是有一定资本的,整83师整编前为100军,曾参加过常德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半美械军。让整83师万万没想到的是,粟裕的第一刀就砍向了自己。

  • 苏中战役战前的战略态势为:进攻苏中苏北、淮南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总计11个整编师30个旅。其中由第1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的整编25、4,、83、21、65、69师总计6个整编师15个整旅的兵力,由南通、泰兴、扬州北犯,主力沿南通、赣榆公路奔袭盐城、阜宁;另一部沿运河向北进攻淮阴,企图占领淮阴,割裂苏中解放区和淮南解放区的联系;整5师(欠整200旅)和整74师整58旅共计3个旅的兵力,从六合、天长北犯淮阴,配合第1绥靖区的攻势。

形势异常严峻,敌人分多路向我解放区进攻,摆在华中野战军首长面前有一个难题,是集中主力打击一路弱敌,还是打强敌?根据我军的一般作战原则。应当是发挥我军的特长,先打较弱的一路敌人,这样较为稳固容易获胜。

但是这次情况不同,部队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械部队,对美械军存在恐惧心理。敌人以6个整编师12万大军的兵力大举进犯,华中野战军则刚刚完成改编只有3万可用之兵,中央军委也建议华中野战军避敌锋芒,出外线到淮南作战调动敌人。

但是粟裕同志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决定利用内线根据地的有利群众基础,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打实力较强且骄横的蒋军嫡系整编83师,苏中战役中的首战“宣(宣家堡)泰(泰兴)战斗就打响了。

粟裕迅速集中1师、6师、7纵等部总计15个团,以6:1的优势兵力向宣家堡、泰兴之敌发起攻击。经过2天激战,是役华中野战军歼灭整83师第19旅56团、57团以及旅属山炮营,俘虏3000余人,缴获山炮12门,轻重机枪200挺。

毛主席对此战极为关注,曾亲拟电文要求粟裕查清,所歼灭的是否为整83师?该师歼灭了多少?尚存多少?粟裕一一做了汇报,毛主席十分高兴,电示粟裕:泰兴战斗结束后,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再打四五个大仗。

苏中战役使我军积累了对美械军的作战经验,挫伤了敌人的进攻积极性。从战略上来看,敌军12万、我军3万,是以少胜多;但是战术的具体运用上则恰恰相反,宣泰的敌人有2个多团,我军集中了15个团,6:1于敌的优势兵力,是以多胜少的战术原则运用。

·按照红军时期的反围剿战法,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敌疲我打的战术,但是粟裕却不拘泥于此,果断的先发制人、先打强敌,敌进我进,依托内线对敌人主动进攻。

2、因时而动,寻机制敌

“善于利用良机对于一个庸才来说从来都是一个秘密,而这正是比一般水平高出一等之人的主要力量所在。

· — 拿破仑

  • 寻找战机,捕捉战机,这就要求指挥员忍耐持重,不要性急,不要急于分兵,等待战局的变化。在等待战机的同时,也要善于调动、迷惑敌人,适时创造战机。

1947年3月,国民党在山东战场集中了24个整编师、61个整旅,总计45万人,蒋介石以整5师(著名的第5军)、整74师、整11师(土木系18军)作为进攻骨干,编成3个机动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接受了鲁南,莱芜被分割歼灭的惨败教训,决以“密集靠拢、加强纵深、逐步推进、稳扎稳打”的新战法,妄图采取集团推进、加大兵力密度方式,将解放军压缩到鲁中山区决战。

在莱芜战役结束后,指战员普遍表现为轻敌、求战心切的焦躁心理,想要再打一两个莱芜这样的大仗,将敌人赶出山东解放区。由于国民党转用新的作战方针,一次歼灭敌数个整师的大兵团作战已经不大可能,这个时候指挥员能否沉得住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毛主席和军委指示陈毅、粟裕 “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急于分兵、好打之则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于是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华东野战军开始在鲁中地区实行“高机动回旋,大踏步进退”的作战方针,采取耍龙灯的方式调动敌人,时而忽东、时而忽西,这期间陈毅、粟裕曾先后5次下定歼敌作战决心,除在泰蒙战役全歼敌整编72师,其余均因敌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错过歼敌良机。

1947年5月3日,敌骨干整11师突出突进至新泰,粟裕集中4个纵队准备歼灭整11师,然而王敬久兵团的整5师、整85师迅速来援,粟裕只好主动撤围,主力继续隐蔽休整。为了能够进一步调动、疲痹敌人,陈毅、粟裕命令华东野战军全体后退一步,主力隐蔽集结于莱芜、蒙阴以东地区。在华野几个月的避敌回旋的情况下,蒋介石、顾祝同像被灌了迷魂汤一样,认为解放军“溃不成军”,“攻势疲惫”,命令汤恩伯第1兵团全线急进、稳扎猛打,将华野全歼于沂蒙山区。

1947年5月10日,张灵甫的整编74师妄图实施中央突破,消灭华野总部于坦埠地区,于是整74师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与周围整25师、整83师脱节。粟裕当机立断使用5个纵队捕捉围歼整74师,另4个纵队阻援,陈毅将此次围歼整74师,形容为“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

经过数日激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师部、51旅、57旅、58旅以及整编83师19旅57团,总计3.2万人,击毙整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缴获步枪9800支,轻重机枪980挺,山野炮28门,步兵炮以及战防炮14门,迫击炮235门。

此次战役中,粟裕牢记毛主席不要性急、不要分兵的指示,忍耐持重、冷静沉着,耐心等待战机 ,教育部队戒骄戒躁,克服毛躁的求战心,一次又一次的耍龙灯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粟裕欲擒故纵、让部队主动后退的战法让蒋介石、顾祝同、汤恩伯、乃至张灵甫都利令智昏了,认为“共军不堪一击”,放弃之前稳扎稳打的战法,命令部下大胆出击·、跟踪进剿。

孟良崮战役正说明了指挥员不仅要有忍耐力,还有有着明确的战场分析能力,不被假象所迷惑。解放军虽然一个多月都在迂回避敌,但是国民党军并没有抓住解放军的1个师甚至1个团的兵力进行歼灭,所以顾祝同产生共军无力再战的错觉就很令人费解。

孟良崮战役也是一次经典的视情歼敌、先打强敌的战例,在汤恩伯兵团大胆进攻的时候,该兵团的右翼—整7师、整48师也暴露出来,但是粟裕并没有对这2个桂系师进行围歼,因为这2个师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如果围歼,敌中央军部队一定坐视不救,且会继续实施中央突破,华野定会陷入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局面。因此华野采用猛虎掏心的方法将强敌整74师掏出来围歼,粉碎了敌中央突破态势。

3、欲擒故纵,创造战机

“兵者,诡道也。”——孙子

  • 对敌施用欺诈欺诈手段,调动敌人,达到战役目的也是粟裕指挥的一大特色。以小利让敌人心动,同时让部队后退几步,给敌军造成我军已经溃不成军的假象,让敌人放松、大胆出击,从而对敌进行捕捉歼灭。

莱芜战役就是这样的经典战例,1947年初的鲁南敌军有多达8个整编师的兵力前后重叠,稳扎稳进,不易分割歼灭,战机似乎很难寻觅。这个时候,急功近利的国民党参谋总长的陈诚决定,让李仙洲从济南率领3个军(军和整编师为同级作战单位)向南进攻,南北夹击共军。

于是粟裕决定集中主力北上歼灭孤军深入的李仙洲的3个军,以2个纵队的兵力在南线节节后退、钳制鲁南敌军,同时以地方武装在运河架桥,声称渡河与刘邓汇合,给敌造成山东共军溃散假象。陈诚果然上当,命令李仙洲3个军迅速向莱芜、新泰出击,结果敌人钻进了我军北上主力提前布好的口袋装,于是就有了“就是5万头猪,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的经典。

无论是欲擒故纵、还是声东击西,粟裕都是以小利诱敌贪心,给敌人产生错觉,按照我军的战略意图调动部队,钻进我军提前布置好的圈套。对敌欺诈,就是要虚虚实实,以假乱真,让敌人上当,核心在于一个“诱”字。

粟裕辉煌的军事生涯中有着数不清的经典战例,在此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做阐述。粟裕同志长期脱离中央,在敌卧榻之侧浴血奋战了14年,坚持毛泽东思想,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全国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虽然是无情的,可能很快会忘却一些人,但是粟裕同志是被历史铭记、并且用金字刻在史册上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