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关注自己的兴趣是危险的,兴趣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服务处理信息和知识的知识工作者,看世界的另一个角度」

转给你的小伙伴们,也熏陶他们一下吧!

1

1

被周总理誉为“三钱”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里面,钱伟长是命运最曲折的一一位。他1956年就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但1957年6月就被停止了一切工作,打成右派。到1983年,突然被调去当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长,而且是终身校长,据说是邓小平特批的。

他是怎么被打成右派的呢?

五十年代,正是我国全面照搬苏联模式的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选择了苏联式的高度集中和专才教育。1957年 1月,钱伟长发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文,反对苏联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并且提出要理工合校、重视基础学科等意见。

钱伟长:反对学习苏联,苏联那一套不是我们需要的一套,它对这个基础课很不重视。

 记者:当时您能够,敢于明确地提出来,反对学苏联?

钱伟长:我明确提出来了。

记者:当时苏联是老大哥。

钱伟长:老大哥我不管,你那东西我晓得,我对苏联的文献很熟,他们的工作不好。我是很清楚的。

-来源:央视国际

这就是专家立场:我确认你的不好,我就直言不讳的说出来!

钱伟长是很传奇的人,18岁那年的高考中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考进清华大学历史系。曾经我以为这些是误传,后来看到钱自己在采访中确认才知道,他是真的物理考了5分。但入学后第二天就赶上九一八事变,使他认识到中国最缺的其实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历史文学,所以要去学造飞机大炮才是正经路数,因而义无反顾的要转到物理系(据说当年新生中有五分之一的都想转系去学物理),但5分的成绩人家物理系一定不愿意收,这哥们就软磨硬泡每天去系主任办公室“上班”,加上他的四叔钱穆的朋友的帮忙,最终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同意他试学一年,如果这一年期末考试能达到70分以上才成。

5分的物理入学成绩却敢转学到物理系,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而人家NB的地方是最后还成为了全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这个“知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这位老兄NB到什么程度。

还有就是,钱伟长大学入学的时候量身高,149cm,是不合格的。

2

2

昨天看《新闻联播》的时候瞄到报道一个人物贾立群,他的一句话让我产生了了解的兴趣,他说当年上山下乡时自己烧锅炉,只要轮到自己值班大家就放心了,说小贾烧锅炉今晚一定冻不着。

在东北插队“很多人都会记得他,从砖窑里扔砖给卡车上的人,不扔到胳膊不听使唤不会停下来;干木工活儿跟老师傅一块儿上房梁;做瓦工活能独立砌一个墙角。因为工作出色,他曾被派去烧锅炉。他烧锅炉基本就没封过火,冬夜里不睡,让连队每个炕都暖暖和和的,多早起来出车的人都有腾腾的热气烤发动机……他让所有平凡都不同凡响。”

查了一下,贾立群是很多年的老模范了,网上有很多他的故事和介绍,在窗口行业工作也不大可能造假。他的工作岗位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被誉为“B超神探”、“贾立群牌B超”,常见的描述是“36年接诊30多万名患儿,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个危重患儿的生命”,这些数据怎么来的?”,这是截止2013年的数据。

他为什么能这么牛呢?

贾立群自己说:“从小我爱和淘孩子在一起就是觉得他们比我聪明。儿童医院的B超从我用起,没有现成经验,也不能照搬成人医院的一套,许多儿童疾病在原版的《儿科超声波学》和其他国外资料上都找不到答案,就只有边实践边琢磨……”。

他不认为自己是靠聪明的!

实践:他经常到手术室里观摩,就为了拿刀口下的“一清二楚”和超声波探头下的“模模糊糊”相比照。手术结束,还要把血淋淋的人体组织用相机拍下来,带回家接着比对琢磨。

他跟着外伤病人去手术室,看能抽出多少毫升腹血,赶紧记下来。反复几次,就能根据B超测量的腹血深度估算出血量是多少了。以后就在这类B超报告上加上这个信息。术中抽出的血量和他的预期十分接近,这让手术大夫大为诧异,不知贾立群是怎么做到的。

妻子说:他脑子里不装别的,下班时间也不归自己,节假日从不敢走远,甚至还有理发理半截就赶去医院的时候。夜里急诊室什么情况都有,有时一夜要被叫起多次,“一晚上净在那里仰卧起坐了”。傍晚开车到郊区驻会,医院一个婴儿腹内疝,家长点名要贾立群确诊才肯手术,只好拨他的手机,他二话没说,又风驰电掣地驾车一个多小时返回来。

在对他的描述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思: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以儿科影像诊断水平高闻名,贾立群安排他一手带出的高徒王小曼去那儿进修。对方的超声诊断未见多强,倒是小王带去的B超图像让美国同行兴奋不已,结果王小曼反客为主,受邀介绍北京儿童医院的超声诊断技术及经验,还现身说法帮着诊断疑难病例。

  我大为不解:他们那么好的条件,不去想B超可以做到这些吗?贾立群实话实说:“他们每天见几个病人?而我们科室每天要看600多患儿,一天顶他们半个多月做的,各种各样的病例比他们多见太多了。”

北京儿童医院应该是国内最忙的儿童医院了,这样大样本的机会锤炼了贾,提升了他的能力。

我想到的是,贾这样的人仿佛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但却将每个到他跟前的事情做到极致:当年上山下乡是潮流,没得选择,他就去了。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关系和依靠的他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大家认可,他是被大家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他本来喜欢无线电和汽车,但推荐上医科大学也就读了,在学校时十分刻苦,据说在学习解破学的时候将头盖骨借到宿舍研究,早晨醒来时头边就是头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儿童医院的放射科,通常这样的科室是辅助科室,但他又能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做成顶尖高手,把贾氏B超诊断托向炉火纯青。

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人呢?这是不是也代表着一类人?

3

3

按现在时髦的说法,每个人都要follow your heart,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岗位,才能够做出成就。但这两个人,钱伟长和贾立群仿佛都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的,一个基于责任,救国图存抵抗侵略;一个基于外力的安排,但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

许多人以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为借口,说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不需要去努力、不需要去将事情做到极致、不需要下功夫去遍历,但如果你一辈子也没找到自己的兴趣,怎么办?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17331899与他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