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南怀瑾先生:春分有雨病人稀

提  示

春分有雨病人稀

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气,两气就是一节。一年有七十二个候,叫气候;二十四个节气:清明呀、小满呀、白露呀、冬至呀……这二十四个节气在我们农村很有用处。每一个节气,各地区都有一些歌诀,很准的!我很想把它收集起来。譬如“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北方的话。就是在惊蛰这天打雷的活,一定丰收,米像泥巴那么贱。“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有雨,便少疾病。但是各地不同。哪个时候涨潮,哪个时候退潮,都准得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祖宗们一个一个留下来的经验。
——《易经系传别讲》

 春分与《春秋》

我们读历史就知道,孔子出生的那个时代,我们后世称它为“春秋时代”,就是西周与东周之间的时代,孔子写了一本书叫作《春秋》,后来“春秋”成了历史的代名词。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中国文化中为什么把历史称为“春秋”而不称为“冬夏”呢?照理冷就是冷,热就是热,称冬夏也无不可。有人说因为春秋第一句话“春王正月”——后世把“春王正月”读成一句话,是读错了。所以我们再三讲,读古书要注意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纸笔,文字要用刀刻在竹简上,很艰难,所以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复杂的意义。这个“春”是春季;“王”是中央政府,是周朝;“正月”是周朝所行月令的正月;而成为“春王正月”——以此来解释历史所以称作春秋的原因,这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不平均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讲昼夜,白昼在冬天太短,在夏天太长,都不平均。只有春天二月间和秋天八月间,“春分”“秋分”两个节气,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黑夜一样长,气候不冷不热很温和,所以称历史为春秋。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个时代当中,社会、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气上来批判。
——《论语别裁》
我常常给同学们讲,孔子著《春秋》,写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他为什么叫《春秋》,不称冬夏呢?春天是由冷变热,慢慢一点一点热起来。秋天是相反,夏天的热慢慢退掉,退到了秋天刚好凉爽,不算冷也不算热,所以春秋是持平的。不但气温如此,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春秋两季的日夜长短也是持平的。所以我们讲“春秋持平也”,是个天秤。古今人物,对于国家社会有没有贡献,《春秋》在这个历史上持平论之,所以“春秋”是持平之论的意思。
——《我说参同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