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中国中医药报2011-09-06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例。特别是应用经方,一定要合乎经方药量之间的配比法度。《伤寒论》、《金匮要略》上所载的经方,因药味少而精,药量配比法度谨严,出神入化,疗效肯定,可重复性强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最能体现中医临床学术价值的精华。如桂枝汤,其药物配比是桂枝、芍药各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功效在于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疗太阳中风证;而同样是这五味药,如果将芍药的剂量加至6两,功效就不仅解表,而且能温通,除腹中血痹而止“腹满时痛”;再同样是这五味药,如果将桂枝的剂量加至5两,功效就在于温通降逆,主治表虚而又有下焦寒饮上逆的奔豚证。如小柴胡汤,其药物配比是柴胡半斤(据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编写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汉代1斤=250克;1两=15.625克),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甘草3两。柴胡为主药,其用量非常重要,现在虽然用不了这么大的剂量,但无论开出的药量大小,柴胡与黄芩、人参、甘草之比为8:3:3:3的这个比例是最好要遵循的,特别是对于治疗发热等病证,如不按此比例用药,其疗效就不会理想。再如五苓散功效为解表通阳,化气利水,主治水肿,微热,心烦口渴等水湿内停不化津液,兼有表证者。应用此方也要注意药物间的配比,泽泻的量一定要大于其他药物的量,否则疗效就差。

笔者临证体会,用经方遵守经方的药量间配比,应按原方规定的比例,要多全多,要少全少,不能随意为之。如果方证辨准了,按原方的剂量一定可以获效,有时依据患者病情及体质状况而用药,如果药量间的比例相符,用轻量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以下是笔者治疗的一个病例。

石某某,男,40岁,2011年8月8日初诊。1周前因为感冒服用退热药过量而大汗,此后便汗出不止,动辄更甚,全身肌肉感觉发凉,心慌头懵,乏力,渴喜热饮,愈喝水则汗出愈多,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中风证,方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炮附子9克,肉桂、白芍、炙甘草、生姜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红枣6枚(掰)。3剂,水煎服。患者服1剂后汗出就明显减少,3剂服完痊愈。

按:患者因服药之误,致使汗出伤津损阳,阳气不足,心神不敛而致诸症。因为患者体质相对较强,故给予小剂量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敛汗。生龙骨、生牡蛎重以镇心,涩以敛汗,加之暗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意,能通阳宁心。方虽小,但药量之间的配比正确,疗效亦很好。桂枝易以肉桂,温阳固表敛汗力量更大。《本经》所载牡桂,就是肉桂、桂枝、桂心。汉代时桂枝和肉桂是不分的,所以仲景方中桂枝可以据证用肉桂代替。

(0)

相关推荐

  • 桂枝药证——黄煌教授

    小石头的博客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其幼嫩而香气浓郁者,品质较佳.<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伤寒 ...

  • “一味药”的变化,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导读:今天跟着张家礼先生学习<金匮要略>是如何通过改变一味药的种类或用量来遣方治病的. <金匮要略>一书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的典范,蕴含有丰富多彩的辩证法思想,而在仲景方药配伍 ...

  •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诊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诊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诊.脉诊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l ...

  • 【可收藏】中医十大名方,个个都是救人无数的 药量配比都在

    天地同向 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中药(图片:pixabay) 中医药方向来以其简单的配方.出众的疗效让人拍案叫绝.中医的特色是对症用药,辩症施治,在千年的时间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 ...

  • (七)经方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在线收听

    七.经方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传承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我们老祖师的经验有两点要求,一个要用他的理合法,第二个就是要用他的方和药里合法,当然大家都清楚了,但是如果方和药的环节不到位,也不可能成功,因为汉代的 ...

  • 经方药量的折算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

    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 ...

  • 伤寒论经方的药量如何换算?

    <伤寒论>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制,往往不同于我们临床上的习惯用量,所以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折算是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

  • 经方小方治大病,药量小了也不行【转载】

    经方小方治大病,药量小了也不行!(2015-12-10 22:27:19)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谈及中医特色这个问题啊,一.向来说中医治病慢?我说:中医治病一点也不慢,原方原量,效果很快 ...

  • 老医真言:经方的药物剂量须熟

    "经方"药味相对较少,加上<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言辞简练,理义精深,以及后世数百家智仁各见的注解,使"经方"的应用难以掌握,尤其 ...

  • 经方不能随意改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须变通!

    作者/刘渡舟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 ...

  • 浅谈经方药量

    浅谈经方药量 --"小剂量免煎中药的由来" 原创 李冠杰  2020-04-06 中医的药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在经历了几千年后的今天,由于度量衡制度的变更,使本来就不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