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金厂峪特大金矿床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金厂峪特大金矿床。金厂峪特大金矿床在迁西县的东北部,33度方向,与迁西县城直距22公里,矿床位于迁西县金厂镇金厂峪村。金厂峪金矿大约在唐朝就已经开采,日军侵华时,建设一日处理50吨矿石的选矿厂,日本投降后,矿山被日军炸毁,解放后1958年重新建立矿山,初始日处理矿石50吨,1965年扩建至日处理500吨的选矿厂,后期扩建至年处理矿石30万吨,现在矿山已经生产60多年,矿山已经接近矿山生命周期的末期,就要走完它漫长生产黄金的光辉历史。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冀东太古界迁西岩群变质岩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硅质斜长角闪岩、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及少量的磁铁石英岩。金矿床产于深变质绿岩带内,含金脉带主要是由石英脉、钠长石脉、次生石英岩等断续分布于绢云母或绿泥石片岩中。
矿区褶皱构造主要有金厂峪复背斜和崔堡子复向斜,以及次一级的小背斜、小向斜,金矿床就位于复背斜的轴部;矿区内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等四组断裂,控矿构造以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最发育,表现形式为片岩带或片理化带,矿区有六条矿化带。
矿区内没有大的火成岩体,仅在矿区西部2公里处分布有燕山期青山口花岗岩体和西北部7公里处分布有贾家山花岗岩体。矿区内主要出露脉岩相岩石,主要有伟晶岩脉、超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闪长岩)、钠长石脉、石英脉、安山玢岩脉、煌斑岩脉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钠长石脉、钠长石英脉、石英脉等。
金厂峪金矿床主要赋存在迁西群上川组下部斜长角闪岩的韧性挤压剪切带内,带内主要由片岩和片理化岩石组成,在片岩中含金石英细脉、含金钠长石英细脉构成复脉。矿区内含金脉带自北向南分为北部黑石峪矿段、中部金厂峪矿段、南部桑家峪矿段三个矿段。黑石峪矿段长度1700m,金厂峪矿段长度1300m,桑家峪矿段长度3000m,脉带总体呈北东东向分布在东、西部两断层之间,脉带宽360—390m,矿区由西向东划分为0—Ⅴ号六个较大的脉带,这些脉带主要有20度、0度、60度三组走向,它们的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一般70—85度,相邻脉带间存在交织复合,呈束状、扁豆状、雁形状、'人'字状等形式展布。
1968年地质队提交地质勘探报告时,发现了16个矿体,矿床金平均品位10.86g/t,这些矿体已经采空。后期又发现了10多条矿体,规模较大的有Ⅲ-5、Ⅲ-4、Ⅳ-1等3个矿体。
Ⅲ-5号矿体,位于25—4号勘探线之间,矿体长540m,赋存标高223—-120m,矿体走向35度,倾向北西,倾角65—78度,平均厚度2.36m,金平均品位3.32g/t。
Ⅲ-4号矿体,位于29—17号勘探线之间,矿体长240m,赋存标高-120—-570m,矿体走向24度,倾向北西,倾角58度,平均厚度2.91m,金平均品位2.97g/t。
Ⅳ-1号矿体,位于41—37号勘探线之间,矿体长度120m,赋存标高-417—-580m,矿体走向20—25度,倾向北西,倾角65—76度,平均厚度2.6m,金平均品位5.53g/t。
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有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斑铜矿、磁黄铁矿及微量的碲-硫碲铋矿、针硫铋铅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还含有少量的银金矿。自然金的粒径一般为0.02~0.005mm,自然金的成色平均为930。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绿泥石、绢云母、铁白云石、斜长石、金红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溶蚀结构、骸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错结构、碎裂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等。
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矿床累计查明金矿石量1241.1万吨,金属量74.97吨,金平均品位6.04g/t。截止至2009矿区共保有矿石资源储量(122b+332+333)矿石量231.6万吨,黄金金属量8.29吨,金平均品位5.12g/t;现在矿山已经到了矿山生命周期的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