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红土地

故乡的红土地

汪瑞宁

图片选自网络 

故乡桑树店,是一片深深镌刻我心融化于血的红色热土。春和景明,天朗风清的日子,在外工作的我,又回到了我恭敬的红色家园桑树店。

踏上故乡的热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多种形态的耀眼红色:路旁的山坡上,有被风雨雕刻的红岩石;对面的张家山,有我少年时做过泥塑的红粘土;母亲河漳河日夜流淌,火红的河岸红光映日;胡家山岗地,有新石器时代的烧红土;还有深藏于水下的,并在大旱之年,被乡亲们从王家堰的淤泥中掘出的一方泉眼,上面正压着一块禇红色的石磨盘……故乡的红色,融入了土地,化成了岩石,既有历史的纵深,又有文化的底蕴。

图片选自网络 

故乡的红色,并不全呈现在自然界,还有许多红色人文故事,在四里八乡流传。

乡亲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红色的火种,在桑树店这片热土上熊熊燃烧。1940年2月,直属于鄂豫边区党委的中共云梦县工作委员会,在桑树店小镇秘密成立。随即,统一领导京山、安陆、随县、云梦、应城五县边界地区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核心—中共京安县委正式成立,并且坚持在桑树店地区开展活动。由此,桑树店与共产党领导的鄂豫边区中心地京山八字门连为一体,成为鄂豫边区红色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新四军的野战医院、被服厂,纷纷汇集于桑树店地区。边区党委主要领导陈少敏亲任校长的“洪山公学”,也在这里的山沟边学习边战斗。一些大规模的抗日活动,专门选择此地开展。数十平方公里的桑树店,一片红红火火,热气腾腾。乡亲们至今对李先念在桑树店街南头召开群众大会的情景记忆犹新,常常用讲评书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景象。

高庙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摄影:水易居

在汇聚于桑树店红土地上的抗日洪流中,乡亲们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1928年参加鄂豫皖边区工农红军的陈焕,长征结束后,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调鄂中分区任独立团政治委员。1945年,任京安指挥部指挥长,踏入了桑树店这片热土。乡亲们至今对陈焕同志的许多事迹口口相传。

抗日的烽火,越烧越旺。青壮年直接参军参战。商户积极组织物资,保障供给。特别是粮食、药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四军部队。

柏树黄抗日烈士纪念碑   摄影:水易居

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供给链,在桑树店通往京山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多处军事据点与关卡,严加盘查,仍然不能奏效。于是,侵略者从查封供给点动脑筋。一家姓药店首先引起敌人注意。那天,全副武装的敌人,占领了桑树店小镇,不问缘由抓捕了代姓老板,严刑拷打。敌人又把代老板推到街边壕沟进行迫害。代老板仍不屈服。敌人变本加厉,把代老板反绑双手,面向壕沟,推进水里,让他不能张嘴,不能呼吸。张嘴就会吸进壕沟的污水和泥浆。硬是把代老板活活折磨至死。困在家中的代老板兄长担心被抓走的弟弟,想探个虚实。当他将头刚刚伸出窗口,“啪——”的一声,敌人的子弹就飞了过来,击中代老板兄长额头。为了支援新四军五师抗击日本侵略者,代家兄弟同时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倾刻间,血流成河,哭声动地,如同天塌一般。

红土屋、老豇豆    摄影:水易居

侵略者的残暴,更加激发了乡亲们的抗战热情。大批青壮年,纷纷投身新四军五师部队。有文化能执笔的青年,还担负起领导身边的机要工作。

有一位姓杨的乡亲,参加五师后担任便衣侦察任务,经常往返于部队与桑树店小镇之间。有一次他执行任务回到家中,敌人包围了我们小镇,把全镇青壮年集中起来进行搜查。敌人的目标是抓捕新四军。然而,他们是睁眼瞎,侦察员在眼前也认不出来。日寇抓住几个被怀疑的青壮年,把他们押到附近的河岸上,进行威胁。其中一位是我祖父的三哥。这段河岸又高又陡,与对岸的河滩落差数十米。河面宽有2-30米,而且下临一处深不可测的大潭。敌人把我亲戚和几位乡亲押到这里,逼迫他们招供,否则就把众人扔到对岸。然而,我的亲戚和同伴,没有任何人招供。敌人气急败坏,对他们采取了闻所未闻的毒辣办法。日本兵凭人力从这边高坡,向对岸远距离抛甩我的父老乡亲。这种毒刑,无异于毒杀。抛甩的结果,或坠入深潭淹死,或能落到对岸也会骨头散架。可是,毒刑用过,还是没有人招供。敌人准备再下毒手。新四军侦察员不忍让乡亲们继续遭罪,挺身而出,站到了敌人面前。敌人如获至宝,赶紧抓捕了这位新四军侦查员,押往15华里外的据点。侦察员的岳父,毫不犹豫作出决定,用自己的老命去替换女婿,去拯救新四军的侦察员。老人不顾年迈体弱,一路连走带跑,双脚都磨出了血泡。老人仍不停步,抢在天黑之前赶到了日军据点,换回了杨姓侦察员。侵略者唯恐再生变化,第二天就把这位申明大义的岳父杀害了。死里逃生的女婿一直铭记岳父的救命大恩,特地将自己的第一个男孩随母姓,立志继承前辈遗愿。

高庙山抗日烈士墓群   摄影:水易居

夺取政权的共产党,对桑树人民更是不能忘怀。为了解决山区的水源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上世纪50年代初期,桑树乡人民政府就选定当年的中共京安县委所在地,修建了一座水库,并取“洪山公学”校名中的“洪山”二字,命名为“洪山水库”。到了六十年代,又修了一座大容量的水库,依旧命名为“洪山水库”。只不过前面增加了一个“上”字,为“上洪山水库”。第一个建成的理所当然就是“下洪山水库”了。不单修水库,而且建学校。为了方便边界地的孩子上学,在“洪山公学”办学的地方,政府投资,兴建了第一所小学,并且取名为“洪山小学”。后来又开办了“洪山初中”。这块三县交界地上的农家少年,沿着冠名“洪山”二字的学习长梯,一天天成长,一步步走向未来,走向外面的世界。而这深含红色基因的“洪山”二字,随着冠名与日俱增,正式成为桑树店地区内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新兴地名,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集市。

故乡的红土地   图片选自网络

山风吹来动情的音乐:“……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此情此地,这首《血染的风采》格外扣我心弦。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革命先辈,对红色家园桑树店,的确是一往情深。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壮丽的事业,还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它化成红色的山脉,与老区人民世代相伴。老红军陈焕即是如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前的那个六月二十八日,正在指挥部队作战的陈焕同志,被从背后偷袭的日伪军击中,光荣牺牲。安葬地,就在当时中共京安县委和京安军事指挥部驻地的山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焕同志仍然长眠此地。成了三县交界一处共同的红色教育基地。而陈焕同志的夫人刘琦,一直心系桑树店这片热土。上世纪60年代初,在南京市政府任职的刘琦同志,带着已长大成人的女儿,专程从南京返回故地,祭扫陈焕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日子,仍然念念不忘桑树店。叮嘱家人,一定要让自己回到桑树店故土,永远陪伴陈焕同志。如今,在那个名叫“鸡虱子塆”的红色冈地上,原红二十五军的老战士陈焕,正与新四军老战士刘琦一起,日夜值守着,为老区的乡亲们站岗放哨,展示着革命伴侣的血染风采。

音乐声在我耳畔回荡:“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是歌声,还是老红军的心声?我肃立恭听,浑身热血沸腾。

故乡的红土地   图片选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新四军精神

    听党指挥,坚定信念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贯彻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官 ...

  • 《文学的故乡》第二集阿来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的爱,不是盲目地说爱或者不爱,我按照它本来真正的面目,去认知它,书写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识自己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阿来(来源:央视网)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 ...

  • 混迹在宿舍的好声音,缅甸佤邦小哥唱《故乡》,唱出漂泊的感觉

    混迹在宿舍的好声音,缅甸佤邦小哥唱《故乡》,唱出漂泊的感觉

  • 我和我的故乡

    最近老家盖房子的人家特别多,村里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工,可父辈们还是给他们盖,大部分的年轻人出去奋斗的不错,都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老家很少回来,只有些留守老人了,可他们从不闲着,地里的庄稼种着,家里的房 ...

  • 【赣雩文艺】作者:宋建勤《这片热土——写给第二故乡湖北宜城》(柔巴依·组诗)总第923期③2021年第129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这片热土 (柔巴依·组诗) 写给第二故乡湖北宜城 作者:宋建勤(青青草) 一.序篇 当踏上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一股暖流不自主从心底涌出 我多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 为你写 ...

  • 唱给妈妈、唱给故乡的两首歌曲,勾起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 人文之窗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 <妈妈的吻>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王付林作词.谷建芬作曲.讲述了非常朴素的.中国式乡村的人文情怀,表达了一种来自乡村母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

  • ​故乡的四月花香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白居易对四月的描写.要说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应该是四月的春天.都说阳春三月好风光,但故乡的三月常有乍春寒的时侯,偶而还会春雪飘絮,棉衣裏身,枯萎的树枝没有绿色.四 ...

  • 韩淑玉诗歌:梦回故乡(外二首)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早安心语 这世界真小,一条路,一个转角,一段音乐,一部电影,都能让人想起曾经的熟悉.这世界真大,一句再见,一句谢谢,一句意味深长的对不起,都能将原本亲近的人,生生拉开天涯海角的距离 ...

  • 《文学的故乡》第三集迟子建:北极村里藏着她的创作秘密

    因为我写作是写这片土地,是生命和这片土地滋养赋予我的,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其实就是冰雪根芽.--迟子建(来源:央视网) 因为我写作是写这片土地,是生命和这片土地滋养赋予我的,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其实就是冰 ...

  • 宝岛台湾看南阳,诸葛躬耕之故乡

    宝岛台湾看南阳,诸葛躬耕之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