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种书法,比较容易入国展!赶紧看看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入展?
我们归纳成10种作品,下面配以作品,给大家分析:
1、由90年代宗法民间书法转向文人经典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形学”的艺术,其风格的独特新颖是其在展览会展厅中取胜的法宝。
于是在新时期书法复苏之后,其乘清季以来碑学余续二十世纪民主平民文化主义的影响,一度形成以取资摩效具有“新理异态”穷乡僻壤之民间书之流行书风成为书坛展览会书作主流。
而对需要耗费大量心血和功力又难与古人齐肩更遑论创新的古代经典书法则采取“绕开走”的“聪明”办法,将其敬而束之高阁。
然而书法不仅是简单的形学,而且它是一门建立在道家“庖丁解牛”“技进于道”的艺术。
它不仅要求具有形的独特新颖风格要求,而且更要求其在一定程式化书写挥运中能够体道、抒情、表意、写志,使简单的笔墨具有深厚的意蕴内涵。
而要臻至后者,则舍宗法文人经典书法而无它。
因而在世纪之交出现了宏扬文人经典书法的“新文人书法”的呼吁倡导和讨论。
特别是在中国书协以注重传统精华“兰亭奖”的举办和广大书家功力学养的提高,一向被视为危途的经典书法开始被当代书人所重视和效法。
二十一世纪以来,展厅书法的主体宗法风潮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民间书猎奇转向了对经典书法的宗法、挖掘和时代阐发。
2、向精微化发展
现代展厅的高、大、阔和展览竞技的对比性要求,使得展览会展厅书法的创作着眼点集中于获取较强的视觉张力。
作品及字体线条的宏大、笔墨的粗细、枯润、焦湿,拙巧、丑秀强烈对比组合成为当代展厅书法创作的主要手法。
甚至在过去被认为的败笔、散锋、宿墨、涨墨、喷洒、滴落等也被为获取强烈的视觉效果而运用。
民间书、明清调大行其道,其结果则难免流于粗俗简陋。新世纪以来随着展厅书法向宗法传统经典的转变,其具体笔墨以及整幅作品的营构也向精细化、精微化发展。
在保证获取展厅效果的同时,要获得高品位、高内涵、高质量的书作,则书法创作的精细化、精微化则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当代书法自我发展规律的必然演进。当代书法时代经典的呼吁打造,而舍精微化而难臻。
3、笔法结字的纯化与杂交、嫁接
当代书法发展已触及到书法本体性的用笔结字精微阶段。如何实现书法的历史性传承和创新突破成为当代诸多有识书家思考的焦点。
在继承基础上的创变,即“先因后创”成为较之先锋派的“另起炉灶”“绕开走”“独辟蹊径”成为当代的主流或主导思想。
在对传统经典继承上,我们以为存在着两大方式,一是纯化或强化经典书法的某些特征、特性进行发挥发展,所谓“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这类书作特征鲜明,易见渊源功力,但个性不足;一是综合诸家或异类进行杂交或嫁接。
如同类书体魏碑与唐楷的杂交嫁接,或如同为行书苏轼与米书的杂交嫁接;再如楷书中篆书、隶书笔法的运用,篆隶中楷书方笔,行草书映带笔法的运用,以及篆隶楷正书对行草书作品笔法墨法、章法作品图式的运用等。
杂交是动植物提高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艺术创作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许多有个性的当代展览会获奖走红者都是书法继承创作上对诸要素资源进行杂交嫁接的高手。
4、矩阵式大巨制抢眼
大无疑是获取视觉感受的重要手段。
为了在展厅中能够跳眼和获得教强的感染力,大幅式一致是一个展厅书法作品的主要特征。
从近几年的国字展览来看,作品幅式的大还有发展之趋势。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模仿明清高堂大轴的纵向发展到顶天立地的极值,近年又有横向富态肥胖发展之趋势。而象王冬龄、陈振濂在地上创作张挂于展厅,纵做顶天立地,横占一面墙的作品更是将巨幅作品的尺幅之大感染力之强探索到了极值。
鉴于作品的过于纵向高长,许多大展征稿启示中规定了最大尺幅的限制。
如不超过八尺等要求,但聪明的作者们却在横向尺幅上做起了文章,于是竖向八尺、横向八尺的方幅作品,横四条、六条、纵八尺或横八尺,纵四、五、六条叠加组合的“组合柜”式作品出现了。
它在不违背征稿要求的同扩大了作品整体幅式面积,使作品达到了最大可以达到的赚取观者眼球的效果。
这些大巨制大幅式作品,不仅表现于较大字号和靠功利取胜的小楷作品。
而且也表现于那些那些讲究微妙情调趣味的精致行草书手札,这些既往多以册页手卷形式出现的作品,因册页手卷作品数量的限制,也以高层洋房纵四、五、六,横二、三、四方阵形式改头换面于展厅中出现。
这些“组合柜”、“高层洋房”阵列作品形式的出现,以排比式、递进式、多回环形式刺激着观者的眼球,它在取得展厅展览效果的同时,是否也存在着作品割裂断气的弊端,也许值得讨论。或许需要在组合关系上做细功夫和营构。
5、 拼贴色纸成为书作构成新趋向
书作用纸采用拼贴色纸可以说在唐代即有先例,传张旭《古诗四帖》就是写在五色纸上的。但这仅是偶见,其在古代并不盛行。其被重视并作为重要手段是借鉴西方美术的学院派创作。
虽然学院派以主题型与传统的书写型为异相标榜没能如其倡导者的愿望发展起来。但拼贴和色纸的运用手法却被作为展厅书法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手段逐渐被多数作者所普遍接纳和运用。
而且近年来聪明的造纸商也根据这一展厅书法创作的需要,专门生产出一纸两色或多色的专用纸。
这不仅免去了作者们在禅心谒虑进行笔墨挥运创作的同时,还要去花费精力进行要求精细的拼贴粘接工艺,避免因拼贴粘接工艺不佳而破坏作品的效果,甚至使来书写良好的作品而流于失败。
这是书家创作丰富多样新形式作品的福音,同时也为书画用纸商赢得新的市场和利润。
6、 制作已是创作中的重要辅助手法
制作是美术创作的主要手段,但在书法创作上制作似乎一直是大忌。但展览会时代展厅视觉效果的诉求,却使制作成为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如颜料排刷刷制竹简效果,或用茶水颜料将纸色做旧,或做皱、做残、作破以取得古色古香效果,等等。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尚是初步尝试有所争议的话,那么制作已是一种被认可的创作辅助手段或重要的后期制作内容。
甚至一些书法辅导教学班也将其列为创作课程训练内容。
7、经营布置与计白当黑
经营布置是绘画创作中的六法之一,书法创作一般只是右上角启始,左下脚收笔或加落款而结束的通用模式,只有字距行距的有限章法变化。
但作为展览会展厅中的书作,对作品整体形式视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计白当黑不仅是绘画篆刻画面的必要思维和创作内容和方式,也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思维和创作内容和方法。现代书人在创作时充分挖掘古代碑志、尺犊、函札、题签、序文、注释、跋款、鉴藏、平阙等形式,运用于书法创作,取得了很好的作品效果,为展览会展厅作品形式的丰富性作出了历史性推进。
8、以大量印章调节整幅作品视觉效果
书作加印本来是增加书作作者的凭信作用。
但现在的书法作品钤印却更成为作品视觉元素的构成部分。这一来是印色的朱红与笔墨的乌黑形成鲜明的对比,提到了书作的视觉张力,二则古代经典书作流传至今有丰富的钤印形式文本可资借鉴发挥,而篆刻与书法两种艺术的交相辉映则更加丰富了书法作品艺术的丰富性。
一幅作品除了在落款姓名下钤印外,作品启首、天头、空白处、行间等多处根据需要多所加印。
印文内容有作者情思寄托或与书作文字内容相配套的闲印、斋号印、肖形印、鉴赏印等多种。甚至为了创作一幅理想的作品,专门创作一套大小不同、形制各异、朱白文交错的套印也属正常的创作过程行为。
大巨制、多块面、矩阵式作品更需大量丰富的印作与之配套。书法创作有向书印进一步综合的发展趋势。
9、 题签、序文、批注、跋款形式丰富多样
题签、批注、跋款在古代多为后人附加而成,但现代书法创作却将其作为作品图式经营布置的重要手法。
而且有大量频繁使用的趋势。这些题签、序文、批注、跋款多以与正文小很多的小楷或行楷字书就。
其或置文右首或右上角,或天头、或行间、或左上角,或左下部等,其墨色或黑、或淡、或用彩色朱砂等,有效地将书作语言层次拉开,形成丰富生动的效果。
但其盛行的流弊滥用,却使一些作者的书作批注、款跋,仿佛让白净的书作皮肤患上了牛皮藓或贴上了狗皮膏药,让人厌恶反感,挥之欲去。看来再好的形式手法也要运用得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是增色,却是添污的作用。
10、彩墨的运用
以朱砂代替黑墨是古代书丹的传统。在吴昌硕的篆书书作中即有运用。从八十年代的展览中也时有出现。
但近年一些作者尝试在黑色纸上用白色、绿色进行书写,使色墨的使用有了新的发展动向。色纸色墨的组合运用也许是未来书法发展的一个探索方向,但其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将会取得何种影响效果,这需要继续探索实践进行检验,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