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老师是如何教拳的
2009年3月14日
下午3:30见到了黄老师,我打了几个招式,黄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太极操,下盘不实不稳固,腰胯不灵。
黄师有他自己的训练方法,尤其是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扎实以后,逐渐习练劲的运用,尔后一步到位,径直向散手迈进。
这也许是原生态的太极,太极本无招,仅阴阳而已,所谓招式,也是后人强加上去的。戚继光的《拳经》32势,陈王廷就“拿来” 了29势,几乎成了太极拳的全部。而这29势一经陈王廷的“造拳”改造,外形姿势上也许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内在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因何在?阴阳而已。
下午近两个小时内,学了两个基本功:猫步和云手。
黄师讲猫步特有意思。为什么叫猫步呢?猫在捕鼠时,全神贯注,前爪轻轻地向前递出,重心没有丝毫变化,若情势不妙,可轻灵地收回。重心在前移时,是一丝一毫地加到前脚上的,仿佛抓一把沙子,一粒一粒地放下去。这就是拳论上讲的“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渊”。看来,拳论上的每一个字都还要细细品味,身体力行。
练习云手,杨氏与陈氏差异还挺大的,黄师的教法挺奇特,内八字下训练腰的旋转,此时胯被卡住了,只能动腰。云手要“匀”出抽丝的感觉,为何叫抽丝呢?抽丝时不能快,不能急,更不能用蛮力,稍不留神,丝就会断;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松懈,软塌塌的,如那样的话,丝又抽不回来。“运劲如抽丝”,就是这种感觉和状态,慢慢地、松松地去回味、去品尝。
在做猫步时,立身中正,膝盖正对着脚尖的方向,鼻尖也朝此方向,也即膝盖和两肩连线是垂直的,此时才能体现出“上下相随”,才能逐渐培养出整劲,不然一旦出现夹角,劲就被分散了。
“上善若水”,行拳应学流水,任意东西,遇到阻滞,视做无物,轻轻地旋个圈,又继续毫无牵挂地前行。听黄师讲拳理,宛如听大德高僧讲禅,悠悠扬扬,拳理就不知不觉地渗透进来了。
2009年3月19日
昨晚在体育馆跟着黄老师练了两个小时,首先练习摩擦步,行步时,脚掌要与地面完全平行,平起平落,起初可使脚掌与地面轻微接触,但绝不可用力。行步时,依然要立身中正,两臂在体侧平伸,掌心向下,五指向上翘,目的是手臂的大筋能拉伸拔长。俗话说,筋长一寸,劲增十倍。据黄老师说,坚持练习两周后,明显感到臂力大长,提水桶轻飘飘的,丝毫不觉费力。
然后练习转辘辘,意念在双掌,劲在两掌根,把全身的整劲发出来,似饿虎扑食。黄老师说,不要小看这一掌,和人搭手,猛然翻掌,就是一击。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与人交手,招不须多,一招足矣!
两小时的练习,偌大的体育馆就我们三个人,黄老师下午刚刚上完四节体育课,晚上来教拳,一招一式毫不松懈,那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头,让我想起了两句话: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
“基本功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