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式的悲凉和绝望

他的名字,在捷克语中意为“寒鸦”。

“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

这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呓语,这样的自我质问和审视,有些人会视为无病呻吟,充满了矫揉造作的意味,而另一些人——当然不是多数,而是极少数,会视之为人生的必要动作,我们称之为“发现自己”或者“倾听内心的声音”。

因为这只是极少数人生命中的一个仪式,所以通常这一部分人会比别人更孤独,但也更接近真实的自己——那个自己藏在面具、袍子之下,只有独自一人或夜深人静时,才出来晃一晃。在庸众的眼里,他们是活得像“一个问题”或者“一堆麻烦”的那类人。

所以,“卡夫卡”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的名字,也是生命的一种短暂的存在方式,一种人类永远的精神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讲,卡夫卡的人生和他的作品一样价值非凡。

卡夫卡一生被各种问题充斥:家庭问题、职业问题、恋爱问题、婚约问题、创作问题、信仰问题、疾病问题、死亡问题……

用米兰.昆德拉的观点来说,这是生命之“重”。而卡夫卡完全有机会和资本过一种相对更“轻”的生活,他家庭富有,职业体面,相貌俊雅,谈吐不凡……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能过上主流意义上的“好生活”。

但他却在与世界的对抗中,过完了惨烈却又默默无闻的一生。所有的惊心动魄或者云淡风轻,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的朋友遵从他的遗嘱,把他所有的作品付之一炬,他甚至不会在死后被人再度提起。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意为“寒鸦”,他是一只比孤独还要孤独的寒鸦。

卡夫卡的人生是该被我们同情还是赞赏?或许,我们并没有资格同情或者赞赏。就如爱因斯坦在读过卡夫卡后沮丧地承认:“我无法阅读他,因为人类的心灵还不够复杂。”谁又敢肯定,以我们的资质和悟性,可以真正理解卡夫卡呢?

所以,卡夫卡的人生不是一种可以评价的人生,它只是一种存在:充满了太多的困惑和诱惑,令人恐惧,又让人着迷。

“我走过的三十八载旅程,饱含着辛酸,充满着坎坷。”这是卡夫卡给他炽烈爱过的女友密伦娜信中的一句话。

卡夫卡只活了41岁,除了订婚三次又三次解除婚约,终生未婚,其他的经历和生活状态与常人无异。他是法学博士,保险公司高级职员。人生称不上春风得意,但也算不得凄风苦雨。

卡夫卡所言的“辛酸”和“坎坷”,更大程度来自于精神世界。卡夫卡在成人世界里非正常的,甚至是变形的、充满悲剧意味的生活,追本溯源,却在于他的家庭,在于他和父亲至死未和解的对抗和疏离状态。

从宿命的角度讲,人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试图改变某些与生俱来的东西,但又被这些东西左右一生。如果说未经本人许可被安排到这个世界是一种命运,同样,我们出生于一个富有或者贫穷的家庭,我们拥有开明或者蛮横的父母,同样是一种命运。

对这种安排,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委曲求全,要么抗争到底。卡夫卡选择了后一种。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并以此为傲,从而也养成了粗暴、专横、刚愎的性格。父亲对卡夫卡实行“暴君式”的管教,从来不曾试着去理解儿子的才华,也反感他所有的朋友。

卡夫卡称父亲是“坐在靠背椅上统治着世界”,而他自己则“像奴隶活在父亲掌控的世界里,并且已经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这让天生慧根和“反骨”的卡夫卡从童年开始,就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对抗之中。

这其实是几乎所有孩子共同的困境,来到这个世界,就被要求去接受无数的秩序、规则,因为这样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更主流、更正常、更成功的人生——虽然这未必是你需要和中意的那一款。大部分孩子默许和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卡夫卡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十分崇拜和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他一生都生活在父亲强大的气场之中,这形成了他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

1921年8月,38岁的卡夫卡给妹妹艾丽写信,就她提出的关于孩子择校的问题表达意见,说“孩子们可以拯救他们的父母”,还引用了斯威夫特的话,“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是最不可信赖的人。”卡夫卡认为家庭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稳定的有机体”,在家庭中,父母“剥夺了孩子的个性权利”,仅仅为“遵守某些要求的某些人”留下了空间。

这些言辞,正是卡夫卡在多年的遭遇和体验中形成的一种锐利、深刻的思考,也从一个层面上呈现了人生的荒谬感:我们人生最大的负面影响,正是来自那些我们认为天经地义应该爱着我们的人:父母、伴侣、儿女。

卡夫卡有时也会试着和家人接触。在他的日记中,记录着他陪父母打牌的心境:“我坐在一边,完全像个陌生人一样。我父亲要我玩一把,或者至少看他们玩,我编了个理由拒绝了。从童年开始,我就常常重复着这样的拒绝,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种冷静得近乎冷酷的叙述中,与其说我们看到了他和父母感情疏离的那种窘况,不如说我们看到了人生最深处的那种悲凉和绝望:即使最亲近的人也是很难分担孤独的。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向我描述,每次和妻子做爱,过程完整、热烈,不乏高潮,但在完事之后,他却觉得像是和一个陌生人在亲热。有一种小众的说法是,检验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只需用一个细节判断,在缠绵之后,他是不是会拥抱着你,有和你说话的欲望。这个细节可能会让大多数女人黯然。

其实卡夫卡式的悲凉和绝望,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只不过,和我们对此表现出的麻木、迟钝和顺从不同,卡夫卡仿佛从他本人中抽离出来,冷静地审视和品味着这一切,所以他对此的感受也远比我们敏锐、具体和深邃。

当然,卡夫卡这种过于灰暗的心理,也被广泛质疑。人是否应该向着光明疾走,而不是在黑暗中沉溺?这可能取决每个人的视野和心灵的宽度。和活得轻盈、自由的杜尚、梭罗不同,卡夫卡的生命恰恰不能承受这样的“轻”。

卡夫卡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或许可以用深受其影响的米兰.昆徳拉的话来阐释: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End

(0)

相关推荐

  • 李玫瑾:妈妈不得要领不停夸、爸爸居高临下从不夸……

    最近,看到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的一则演讲视频. 一位妈妈问:"我家儿子总是在做了他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要我表扬,其实我已经表扬过了.为什么孩子总是需要表扬,还要那么多表扬, ...

  • 小心这3种爸爸,伤害孩子最深,父母别不在意

    进化妈:身为父亲,对孩子多一些自主,少一点控制:多一些理解,少一点粗暴:多一些关心,少一点缺失.   作者:英子时光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之前,一则新闻登上微博热搜: 湖南一位男子,在儿子班的家长群 ...

  • 孤独随想

    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和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马尔克斯 窗外仍是浓墨般漆黑的夜,隐隐约约可见点点星光,教室里明亮的灯光透过窗子投影在深墨的幕布上,夜更黑了.忽然想起鲁迅说的"浓黑的悲凉 ...

  • 悲凉的一周

    (647) 悲凉的一周 生命终究有老去的一天,虽然有太多的不愿意,但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过去的一周,朋友圈里感慨最多的是四件生命的离开,有突然.有平静.更有惨不忍睹的愤慨和遗憾. 10月25日 ...

  • 《卡夫卡:寒鸦》

    96年前的昨天,1924年6月3号,卡夫卡去世.德语作家. 卡夫卡为寒鸦的意思.曾给父亲写过47页的的信,交给母亲,母亲没有勇气给父亲.受尼采影响,保险业职员,三次订婚,三次解约.有肺结核.<饥 ...

  • 想让生命更轻盈

    2019年3月8日,小多耳会荡秋千了. 作为老母亲,我边打扫卫生,变收到多耳爸爸在楼下发来的视频,也就看了二三十遍吧. 有了孩子后,就发现时间过的真快呀! 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而是为人父母. 不过对父 ...

  • 生命轮回的凝视

         作者:龙建雄    父母做我的父母44年,我和爱人做我孩子的父母还不到15年,除了感受生命妙不可言之外,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是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父母那代人吃尽苦头想尽办法来培育我们成长,在长了 ...

  • 被消费的迷幻 ──评孟京辉沉浸式戏剧《卡夫卡的梦》

    导读 孟京辉的沉浸式戏剧<卡夫卡的梦>以卡夫卡的文本为灵感来源,在良渚文化中心大屋顶创造了一个充满迷幻氛围的戏剧空间.作为去年杭州国际戏剧节的开幕戏,<卡夫卡的梦>吸引了大批观 ...

  • 「推荐」10部“卡夫卡”式的电影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星期五言:卡夫卡的大名及其对近代西方文学的影响无需多说了.至于他的作品,我认为其最大特色是他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建立起了一座"语言桥梁&quo ...

  • 什么是“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什么是“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 荒诞又疯狂!奥逊·威尔斯和卡夫卡的天作之合!

    电影供销社平台 专为中老年打造 公众号 前言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拍摄了许多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扎实的文本支撑,所以电影往往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今天分享会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小 ...

  • 读完卡夫卡,在人群里继续沉默而孤独

    有谁能拒绝卡夫卡呢? 这位魅力无穷的作家,110多年来征服了无数的中外读者和作家. 加缪盛赞,他的全部艺术,在于吸引读者一读再读. 莫言感叹,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像梦的,大概只有卡夫卡一人. 欧美各种权威 ...

  • 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博尔赫斯

    ∞<最后的对话Ⅰ>,2018En Dialogo I博尔赫斯×费拉里 著 陈东飚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

  • 卡夫卡:艺术对艺术家是一种痛苦

    雅诺施:"晚上您一定很累." 卡夫卡:"我是累,但也幸福.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纯洁的.摸得着的.到处有用的手工艺更美好的东西了.除了木匠铺,我在农村和花圃也工作过.那些工作 ...

  • 【卡夫卡变虫记】

    内容简介 一天早上,小男孩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棕紫色的超级大甲虫.但是没人注意到他变形了--他的父母.他的小妹妹.他的老师--除了他最好的朋友迈克尔,谁都没注意到.迈克尔想让卡夫卡变回小 ...

  • 卡夫卡:谦卑必须是彻底而持久的

    生命开端的两个任务:不断缩小你的圈子和再三检查你自己是否躲在你的圈子之外的什么地方.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