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郁证】

郁证

一、概念

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不舒所伤引起的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有卩、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诊断依据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诊断依据,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鉴别诊断

1.虚火喉痹郁证中梅核气应注意和虚火喉痹相鉴别。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志波动有关。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2.噎膈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虛则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二)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基本处方:柴胡15g,香附10g,枳壳10g,陈皮12g,川芎10g,白芍10g,甘草5g。

2.气郁化火证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苦而干,或头痛目赤,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

基本处方:柴胡15g,薄荷6g,郁金10g,制香附10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丹皮10g,栀子10g。

3.痰气郁结证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

基本处方:厚朴9g,紫苏6g,半夏12g,茯苓12g,生姜15g。

4.心神失养证

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

基本处方:甘草9g,小麦15g,大枣10枚。

5.心脾两虚证

证候: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

基本处方: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5g,黄芪9g,当归9g,龙眼肉9g,酸枣仁9g,远志9g,木香5g,神曲6g。

6.心肾阴虚证

证候: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基本处方:地黄30g,怀山药20g,山茱萸12g,天冬15g,麦冬15g,玄参15g,人参15g,茯苓15g,五味子10g,当归15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远志15g,丹参15g,丹皮10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取穴:内关、神门、太冲、后溪、三阴交、太溪。伴上肢抽动者,加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动者,加阳陵泉、昆仑;伴喘促气急者,加膻中。

操作:常规进针,内关、神门二穴只需进针时稍加捻转一两次即可,其余各穴可用捻转提插补法,行针10分钟,再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二)艾灸疗法

取穴:百会、太阳、翳风、神庭、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点燃艾条,在各穴位上做雀啄灸法,施灸时间为每穴15分钟左右,热度要适当、均匀,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次。

(三)耳穴疗法

取穴:交感、皮质内、神门、肾、肝、耳背肝。

操作:王不留行耳穴压豆,每一个穴位贴3〜4天,每天按压5〜6次。3次为1个疗程,左右耳交替进行。

五、药膳食疗

(一)百合蜜蜂

适用于肝气郁结证。

原料:鲜百合50g,蜂蜜1匙。

制法:将鲜百合加与蜂蜜拌匀,上锅蒸熟,不拘时服之。

(二)苦瓜炒痩肉适用于气郁化火证。

原料:苦瓜300g,猪痩肉150g。

制法:苦瓜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焯水后用凉水过一下,沥干待用;痩肉洗净,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盐调味即可。

(三)小麦大枣汤

适用于心脾两虚证。

原料:小麦60g,大枣14枚,甘草20g。

制法:小麦浸软、碾碎,与大穿、甘草共煮1小时,去甘草,暍汤食枣。

(四)灯心草蒸蛋

适用于心肾不交之郁证心烦、失眠。

原料:新鲜鸡蛋黄2枚,灯心草9g。

制法:先将灯心草加水100m1,文火煎30分钟,去渣入碗,加蛋黄拌匀,隔水蒸后服用,每晚1次,7次为1疗程。

(0)

相关推荐

  • 《临证指南医案》郁病篇

    <临证指南医案>郁病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定量的方法对其中所提及的病证.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总结归纳出叶天士治疗情志类疾病的38则病案41首方剂中,病种以气郁.痞满最多; ...

  •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以和胃理脾汤加减健脾益肾固冲摄血. 李某,女,58岁,2009年5月9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间断出现非月经期阴道下血,淋漓不断,量少,血色淡红,夹有少量血块,伴有腰背酸痛,汗出,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哮病 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