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刻新刊 诗韵书缘 ——宋蜀刻本唐人文集五种影印线装本出版
唐代是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王杨卢骆,李杜王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其中,一些诗文在当时虽已整理成集,但仍不断有散佚。至宋代版刻兴起,成为唐代诗歌流传的关捩点。而宋代蜀地,也就是今四川地区,版刻尤为发达,曾刊刻一批唐人文集,此即“蜀刻本”。蜀刻本唐人文集以独特的版本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在中国文学史和书籍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国家图书馆藏五种蜀刻本唐人文集——《骆宾王文集》、《孟浩然诗集》、《李太白文集》、《王摩诘文集》、《李长吉文集》为底本,影印出版了线装本。从版本源流的角度来看,这五种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骆宾王诗文自唐中宗时郗云卿奉敕搜辑成十卷,其后又有八卷本、六卷本、四卷本、三卷本、二卷本等版本流传,今存世最早之本即蜀刻十卷本。李贺诗歌由其生前亲自编定成四卷,宋代出现过京师本、蜀本、会稽本、宣城本、上党本诸多版本,今之所存着仅有蜀刻本和两宋之际的宣城本,以及蒙古宪宗六年( 1256)的赵衍刊本。而根据蜀刻本避讳情况来看,玄、殷、恒、贞等字阙笔,而曙、桓未阙,亦无无南宋讳字的情况,该本当刊于北宋仁宗时,仍为存世最早版本。总之,除了《李太白文集》尚有一部蜀刻藏于日本静嘉堂外,其余四种皆为仅存孤本。“书以最先者为佳”(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卷七),作为存世较早的版本,蜀刻本唐人文集在推求诗文面貌、校勘文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除了学术考证价值,宋刻善本的版本面貌也是历来被推重的重要原因。这五种唐人文集字体浑朴厚重,刀法稳健不滞,墨色精纯,堪称中国版刻之精华,深受历代藏书家青睐。如《骆宾王文集》钤有“宋本甲”、“毛晋之印”、“汲古阁主人”、“荛圃过眼”、“思适斋”、“汪印士钟”“三十五峰园主”、“聊城杨氏宋存书室”、“杨彦合读书印”等印鉴。该本在明末清初时曾入藏毛氏汲古阁,序文、目录阙页以及卷六至卷十皆为毛氏据宋本影钞补配。后归陆之逵小读书堆,黄丕烈曾借录,书识语于卷末。顾广圻亦曾于陆氏处借出影钞,并题记于书前、卷末,云此即《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之版本,后又据此本为秦恩复校刻石研斋本。此本后又为汪氏艺芸书舍、杨氏海源阁递藏。海源阁藏书散出后,傅增湘曾经眼,著录于《藏园群书经眼录》。毛晋父子、陆之逵、黄丕烈、顾广圻、汪士钟、杨以增父子、傅增湘都是藏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毛钞、黄批、顾校,亦是难得的际会。其余四种也都经历收藏名家的弆藏、鉴赏、经眼,几乎每一部都可以勾连起了小半部中国书籍史。
古籍善本的流传,同时也是一段段令人感怀至深的家国兴衰史。“子子孙孙永保用享”,这是杨氏海源阁的一方藏书印,承载杨氏以及历代藏书家的愿望,见证了杨氏书楼起、书散尽的全过程。海源阁第一代主人杨以增道光间担任江南河道总督,收得江南黄丕烈、汪士钟藏书,沿运河北上运抵东昌府,其中就包括了蜀刻本《骆宾王文集》、《孟浩然诗集》、《王摩诘文集》。至第二代杨绍和得怡府部分藏书,杨氏“先河后海”,与常熟瞿氏、钱塘丁氏、归安陆氏并成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不过,“人亡人得,聚散何常。昔之连年而北者,安知不捆载而南乎?”江标所言固然有艳羡嫉妒的成分,同时也是对海源阁和历代藏书家宿命的准确总结和预言。当然,海源阁藏书没有南下,而是继续北上,到达运河的终点天津和北京。至第四代杨承训经营不善,将藏书精品抵押给天津盐业银行,最终为北京图书馆所购。加上连年兵匪侵盗,海源阁最终繁华散尽。典籍的聚散同样也是国运的写照。此次影印的《李太白文集》卷十五至卷二十四系清代缪曰芑影刻补配,另一部全本原为同列四大藏书家的归安陆氏皕宋楼旧藏。王维文集的另外一部宋刻本—南宋麻沙刻《王右丞文集》亦曾为陆氏弆藏。然清季末造,国事蜩螗,家业难守,陆氏藏书被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痛事。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清华郇斋所藏善本准备在香港出售,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成功购回,其中就包括了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和赵衍刊本《李贺歌诗编》。而另一部宋本李贺文集,也就是宣城本《李贺诗歌编》,今藏台湾,隔着浅浅的海峡,叙说着国家离乱的伤痛和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
家国兴衰的宏大叙事令人唏嘘不已,隐藏在册页间个体生命的细碎呢喃同样动人。《孟浩然诗集》书前有“佞宋主人”黄丕烈识语一则,尽述其得书之来龙去脉、鉴书之体会心得、校订之版本优劣,复翁得书之乐,爱书之情,跃然纸上。该本后转归汪氏艺芸书舍、于氏小谟觞馆,再为杨氏海源阁所得。杨绍和曾题识于副页,然而此后该本辗转流传,今已不存,幸有《楹书隅录》载录其文:
道光乙未,先公观察襄阳。丙申,迎养先大父至官署。先大父平生喜登临,遇佳山水泉石,攀涉幽胜,尽意乃返。襄阳故多汉唐名贤及诗人栖隐迹,如隆中、岘山、鹿门、习池诸胜,支筇摄屐,日游其间,赋诗觞咏以为乐。尝绘图纪事,曰以续吾九水二劳之游也。署东偏有孟亭,供浩然先生石刻画像,乃乾隆辛丑吴门陈公大文所葺,即毛会建诗“一在襄阳一石城”者也。日久颓废,先大父因重新之,并自为赞镌石云:“隐继庞公,山登叔子。一代风流,青莲知己。省中阁笔,疏雨微云。谁其抗手?摩诘与君。踏雪寻梅,重阳就菊。神兮归来,襄水之曲。”绍和时甫六龄,最为先大父钟爱,游躅所至,必追随杖履以侍左右。缅想前尘,恍犹在目,而岁月不居,忽焉如驶。屈指于兹,已二十有九年,先大父、先公之去世,或二十七年、或十年矣。绍和不肖,不能仰承先绪,老大悲伤,惟呼负负。今读是集,枨怀旧梦,更不禁涕泗之滂沱也。爰濡泪敬书于后,以志和罪。时同治甲子秋仲十九日杨绍和识。
襄阳为孟浩然之桑梓,诗文遗迹留存甚多。杨绍和年少时在陪伴祖父襄阳揽胜,仿佛犹在昨日。如今至亲遗世,不得奉养,生死茫茫,再会难期,徒留伤悲。孟浩然登岘山感怀古人,“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绍和睹物思先人,亦垂涕泪。情之挚,思之悯,读之心有戚戚。千百年来,人同此心,心同此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1949 年,陈清华入境香港时,不知是否如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陆先生那样转身举起双手,作别了一个时代。只知道,那一代私人藏书家的罗曼蒂克,走向消亡。但同时,随着化私为公、化一为百的实现,善本古籍也不再是“鬻及借人皆不孝”的私属品,更多的读者可以展卷追思,接续属于自己的罗曼蒂克。“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这是五种蜀刻本唐人文集在岁月深处对世人的讲述。放下“子子孙孙永保用享”的贻谋,多一分“曾在某某处”的洒脱,古韵书香,展卷可得。
《李太白文集》
(全4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定价: 698.00元
《王摩诘文集》
(全2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定价: 398.00元
《骆宾王文集》
(全2 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定价: 268.00 元
《孟浩然诗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定价: 158.00 元
《李长吉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定价: 158.00 元
古籍新书报
ID:gujixinshu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