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6T【木兰从军】特种邮票
【2000-6】木兰从军
2000.04.30发行 全套4枚(连票) 发行量1875.2万套
(4-1)T 80分 木兰纺织 (4-2)T 80分 木兰从军
(4-3)T 80分 木兰征战 (4-4)T 80分 木兰还乡
邮票规格:50×38毫米 齿孔度数:12.5度
整张枚数:16枚(4×4,连印)4套 版别:胶印
设计者:郭承辉、黄里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木兰从军》讲的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河南虞城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纺织。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一部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并流传至今。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千古流芳。这个故事,起初在民间只是口头流传,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润色,成为中国古代优美的民歌。由于木兰的事迹未见正史,对于是否实有其人,历史上纵说纷纭,直至唐代以后众多学者才认为确有木兰的,而且在1993年5月的“木兰文化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木兰的故里在河南虞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最早记载该诗的书籍,为宋代的《文苑英华》、《故苑》和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全诗由336个字、62句组成,属于五言叙事诗。诗中采用重叠铺排、连锁句式以及问答、比兴、夸张、换韵等多种方法,使全诗抑扬跌宕,流畅自然。由于我国南北朝时期是个极度动荡的时代,当时群雄角逐,战乱频仍。据史书记载,那时我国北方的柔然是个专事掠夺的游牧之邦,对北魏的威胁很大,《木兰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木兰诗》作为这一时代浪潮的回响,它的社会感和爱国意识是鲜明的。
2000年4月30日,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木兰纺织”。画面描绘了木兰停下手中织机,对窗仰头沉思的情景。
诗句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2)为“木兰从军”。画面描绘了木兰女扮男装,穿上了新军装,代父出征的情景。
诗句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3)为“木兰征战”。画面描绘了木兰跃马提枪,驰骋疆场,勇猛拼杀的情景。
诗句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4)为“木兰还乡”。画面描绘了木兰回到家中,脱下戎装,照镜梳妆的情景。
诗句为: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慌。“同行十二载,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本套邮票采用连票形式,借鉴皮影、民间剪纸的设计手法,并采用古装书的形式录入整首《木兰诗》,诗画结合升华了邮票的文化品味,也为人们更好地欣赏邮票提供了参照,使邮票设计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