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六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024-05-09 08:41:37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六章(德篇第一章)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原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注解】1、孔德之容:大德的形态。孔,大;德,是道的显现和作用;容,运作、形态。内在无道是无法做到从容的。2、恍惚:仿佛、不清楚,似有似无。3、象:形象、迹象。指物质层面,看得见、摸不着。4、物:物体。指物质层面,看得见、摸得着。5、窈兮冥兮:遥远幽深。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6、精:精神,意识。指能量层面,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7、真:真切,真实不虚。指意识层面,真是由强大的信念系统所决定的。8、信:信念系统。9、以阅众甫:阅,视、察;甫,始。【释义】大德之人凡事秉道而行。道隐藏于万事万物中,若隐若现,当与物同体,则知“物理”,乃格物致知也;以理来御行,则可在物显现之前先“见”物。到更高一步的境界,可知物由意造,意由心生,可获意识造化之功,意识可以成真(物质),是因为信(信念系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意识引领物质,意识创造物质定理就从未变化过,我看古往先贤都以此成就道业。我是如何知道先贤们依此而行呢?因为现在我也是如此做并证明是可行的啊!【释意】道的特点是大,学道首先要学会接纳,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一个人首先要看他能容多少、容多大,这样才会达到“从容”。当信息量掌握得足够大,所有一切都在问题之中,则无需找答案。当知晓的越多,越会对道敬畏和尊重。有道之人做事,把“我”的变成“我们”的。这个世界外在的一切都反映着“你的意识”存在的大小。道在不同的层面运行,既包括物质层面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也包括能量层面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部分。道存在于物质、能量及信念层面,即象、物、精、真、信的不同呈现。象是道在物质层面的表达,精是道在能量层面的表达,真和信是在信念系统层面的表达。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领悟到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和存在形式,可见老子智慧的高深。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五章(法篇第九章) 知易行难 合一则贵(原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注解】1、言有宗:言论有其中心思想,围绕根本而说。2、事有君:做事有其主旨,围绕主旨而做。3、不我知:即不知我,真正了解我。4、则我者贵:则,效法;贵,难得。5、被褐:被,穿着;褐,粗布衣。6、怀玉:怀,珍藏、保藏。意为揣着知识和才能。【释义】道用言语表述出来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世间能真正了解其真义,并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通过一个人的言语和做事方式,可以看出他真正的意识状态。通过世人的言和行,说明世人并没有真正了解我。能真正懂我的人很少,能懂我并实践的人更少之又少。圣人如同身着破衣怀装美玉,人们只见褐衣,不见美玉。【释意】大道至简,所以容易知,但正因为简单,人们反倒不相信。道如果不用来践行,道将不存。懂道之人,就会“言有宗,事有君”,别人就会清楚如何与你相处。宗是源头,说话要达到想要的结果,就打破了原有的信念系统,但万变不离其宗。要说“言有宗”的话,行“事有君”的事。 赞 (0) 相关推荐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二十一章,开谈道与德,主要是道,描述道,赞美道. 先列下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二一章·孔德之容篇 道经二一章·孔德之容篇 繁衍昌盛的万物千姿百态, 皆遵循"道"的约束. "道"对于万物的作用, 即显明又隐匿. 隐匿啊又显现啊, 其中有万物效法的形象. 显现啊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大如江海为而不争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国篇第七章) 大如江海 为而不争 (原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 ...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道德经新译>第二十二章(民篇第四章) 知足不祸 知止无咎 (原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解]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大国下流各得其欲 <道德经新译>第十五章(国篇第六章) 大国下流 各得其欲 (原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非智治国德深乃顺 <道德经新译>第十二章(国篇第三章) 非智治国 德深乃顺 (原第65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此章名曰:知足者生. 老子那个时代的马真是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知足常乐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符合道,战马用来运粪种田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这一章节是老子对 统治者所说的,对有道无道的看法,再次重申知足常足. 先贴下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战马耕作, ...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