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哪些需要切除?7大问题,一文搞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为什么会长息肉?
一
二
▎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三
长了胃息肉自己未必感觉到
四
只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
▎息肉的大小
直径小于1.0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 直径在1~2cm者癌变率通常为10%; 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率通常为50%。
▎息肉的的组织学类型
▎息肉的的形态
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息肉的的部位
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此外,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增生性息肉极少恶变
五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遗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吸烟: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饮酒: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某些食物:有人认为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较少进食蔬菜类,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年龄性别: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六
哪些息肉需要治疗?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小息肉(直径小于0.5cm的),可以在做胃镜检查顺便夹除,也可以择机切除。 病理证实的腺瘤性息肉,且直径>2cm,广基的,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必须格杀勿论,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多发性息肉,你可以选择分期分次切除。 家族性息肉,要结合肠镜及其他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手术。 对于病理证实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疑癌、或已经癌变的,建议视具体情况,内镜下行EMR或ESD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七
切除其实很简单
▎内镜治疗
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微波灼除法:适用于直径小于50px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一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激光法: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氩离子凝固术: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37.5px者。 对于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内镜下EMR或ESD切除。
▎手术治疗
大于50px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疑癌、已经癌变者。
本文首发:胃肠病
责任编辑:Mary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