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岑公洞
库区水位已下降至150米,淹没于长江南岸水底的岑公洞,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容。
我用了40分钟时间,从长江北岸的万州野鸭冬泳基地,横渡到南岸的岑公洞前。泥潭之中,我虔诚地拜谒了这个被古人誉之为“神仙窟”的名胜之地。
隋朝末年,一个名叫“岑公”的湖北名士,为躲避战乱来到万州,一眼便相中了翠屏山下的这个天然溶洞,从此便在洞里隐居下来,寿达百岁有余。之后,又有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王士稹、何其芳等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来此游历,并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
据资料介绍,岑公洞内岩壁上,仅宋以来的摩崖石刻就达二十余幅,许多石刻还被当时的四川省定为省级文物。
岑公洞何以这样大的魅为,能吸引历代这么多名士纷至沓来?南宋范成大的《吴船录》对岑公洞有这样的描述:“至下岩,沿江石壁下,忽嵌空为大石屋,即石壁凿为像设。前有瑞光阁,阁上石岩如檐覆之;水帘落檐下,排溜阁前,此景甚奇。阁前有大荔枝两株,交柯蔽映。入蜀道至此,始见荔枝。”
岑公洞内,有佳泉,有石屋,有瑞光阁;岑公洞外,有水帘奇观,有珍果蔽映。游玩在岑公洞,近可观江枫漁火,远可赏峨眉碛月。难怪宋代时的万州郡守赵善赣,把岑公洞作为“万州八景”之一。“岑公灌芝”、“岑洞水帘”等美誉让古万州的岑公洞名声大噪,誉滿峡江。
然而,刚露出水面的岑公洞除了一个积满淤泥的洞口外,所有历史古迹荡然无存。我最为关心的洞内名人石刻,自然也深陷泥潭之中。库区蓄水之前,这些文化珍宝是否有妥善的保护措施,鲜见有官方媒体的报道,这不免令人忧心。当然,无论我现在的心情是如何沮丧,但岑公洞已无法回复到当年的模样。
早在1300多年前,岑公洞就已火得一塌糊涂,而今人们却只能从洞穴外这些寥寥的残留物想象古洞当年的盛况,只能从古代先贤们留下的文献中翻阅它当年的模样,这是何等令人唏嘘。
岑公洞老照片
岑公洞,至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据《方舆胜览》记载:在大江之南,洞广六十余丈,深四十余丈,石岩盘结如华盖,左右方池泉涌出岩际,盛夏注水如帘,松竹藤萝,郁葱苍翠,真神仙窟宅。
岑公洞老照片
旧《四川省志》记述,唐(隋)岑公曾隐于此,在石状如芝,名石芝。又有泉日:灌芝泉。相传隋末岑道愿江陵人,隋末避乱,逆江而上到南浦,爱石龛幽静,遂隐居此洞,百余岁方逝,故名岑公洞。洞内有清泉,钟乳石笋,洞门注水如帘,誉为“岑洞水帘”。
朗朗书声犹在耳,沧桑岁月成旧痕。
洞中留陈迹,洞外已新景。
沧桑和凄美,永远镌刻在坚固的岩石上
剪不断的是怀古之幽情。
五颜六色的岩壁上,流淌着岁月的沧桑与斑驳。
风雨变迁,沉浮往事,岁月的刀痕布满坚硬的岩壁,每一个榫眼都写满了故事
胜迹已随大江逝,此地空余岑公岩。
劈波斩浪,长江横渡,只为拜谒先贤,抚古思今,追怀历史。
凄美的感伤,与我如影随形,让我久久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