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12章)
第112章 大唐荣耀
当王维和璎珞一路辗转抵达河北定州时,玉真公主在长安收到了王维寄来的信。
信中,王维告诉她,他辜负了公主的一片期许,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了。
放下信笺,玉真公主心里先是一阵猝不及防的惊讶。待惊讶过后,便涌上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七年前那个意气奋发、积极进取的少年,七年后,为何选择了离开?
七年前,岐王带他来见她,请她鼎立推荐。其实,即便她不推荐,凭他举世无双的才华,一样能成为当年府试解元;
五年前,他进士及第,吏选时更是“身、言、书、判”俱佳,引来朝廷上下一片赞叹,一举官授太乐丞,名满京城,备受瞩目;
一年前,他和裴耀卿在济州负责泰山接驾事宜,圣上无疑是认可的,否则裴耀卿怎会立即官升一品?
今年春天,他在济州抗洪,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火,功莫大焉……
他曾经写过一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对科举落地的好友殷殷相告:“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可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一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子,竟决定离开官场,寄情山水……
哀莫大于心死,他这些年来在官场经历了些什么,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一瞬间,玉真公主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愧疚感。
无力的是,他已做出选择,她无法再替他挽回什么了。
愧疚的是,唐太宗在推行以考取士后,曾向世人宣告“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这不正是告诉李唐王室,要广纳天下栋梁之才,让他们愿意为大唐效劳么?如今王维选择离开,皇兄不该有所反省么?
正这样怔怔地想着时,玉真观的小道童引着一名宫中内侍走了进来。
“启禀殿下,传圣上口谕,八月初五是圣上生辰,宫里要举行'千秋节’盛典,圣上请公主进宫同乐。”
“有劳内侍了,知道了。”玉真公主牵了牵嘴角,淡淡地笑了笑,目送内侍离去后,在心底叹了口气:“当年让王维惹祸上身的'黄狮子舞事件’,不正是发生在皇兄生辰前夕么?如今,皇兄生辰依旧,黄狮子舞犹在,王维却已离开太乐署,离开大唐职官队伍了。”
几天后便是八月初五,玉真公主和霍国公主一同进宫,为皇兄贺寿。
这是唐玄宗41岁生辰。对这位41岁的壮年天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圆满。
半年多前,他登顶泰山封禅,成为继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以来第5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对于帝王来说,封禅泰山,是上天对“天子”的最高荣耀和肯定。这次生辰是他泰山封禅归来后的第一个生辰,自然要比往年更为隆重。
但最近朝廷上下却隐隐有种议论,圣上对中书令张说越来越不满了。别的不说,光看今年的“千秋节”盛典就知道了。因为,往年的“千秋节”盛典都由中书令张说统筹操办,今年却改由侍中源乾曜统筹操办了。
这看似微小的变化,却透露出一个信号,曾经颇受唐玄宗信任、在朝廷上下一言九鼎的张说,并不是不可动摇的。
都说伴君如伴虎,越是身居高位,越能感受到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张说本人也隐隐感到了圣上对他态度的变化。
其实,这个变化源自泰山封禅。
唐玄宗封禅泰山前,任命张说为右丞相兼中书令,并指定张说撰写《封禅坛颂》,刻在泰山顶上。可以说,张说一生的荣光,在这时达到了巅峰。
都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则会跌重。世间万事万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张说也不能例外。
封禅时,唐玄宗要在山顶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让张说拟定参加祭祀大礼的官员名单。张说知道,凡是参加祭祀大礼的官员,封禅之后必有进阶行赏之事。因此,他私心发作,想趁机推荐一批和自己亲近的官阶较低的官员。
正式确定名单时,需要中书舍人张九龄草拟诏书。说起来,张说和张九龄之间还有一段渊源。721年,张说入拜宰相时,比他小11岁的张九龄还是司勋员外郎。张说见他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结为宗族兄弟。在张说的赏识和提拔下,张九龄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张九龄为人耿直,办事公允,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随声附和。张说让他草拟名单时,他提醒张说道:“恕下官斗胆,下官思之再三,有几句话当向大人直言才是。官爵乃天下共用之器,如今圣上封禅泰山,广施恩泽,乃千年一遇之大事。大人选择随行人员时,当选清流高品、素有厚望之人,以免引起天下士人非议。”
然而,此时的张说哪里还听得进去,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一意孤行道:“就这样定了便是,那些荒唐无据的小人之议,何须挂齿?”
果然,封禅归来后,和张说关系亲近的一批官员纷纷加官晋爵,其他人员则没有动静。对张说的结党营私行为,朝野内外一片哗然,颇有微词。时间久了,唐玄宗也有所耳闻。
如果说唐玄宗这时对张说开始有了看法,那么,726年春天的“二崔事件”则进一步加速了唐玄宗对张说的不满。
这年春天,御史大夫程行谌因病去世,唐玄宗追赠其为左丞相、广平郡公,并让张说抓紧物色合适人选继任。
张说和太常卿崔日知素来友善,就上书推荐他担任御史大夫。如果在以前,对于张说推荐的人选,唐玄宗一般不会干涉,但这一次,唐玄宗却出手了。他御笔一挥,任命河南尹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崔日知则改任左羽林大将军。
左羽林大将军看似名头很大,其实是一个虚职,而御史大夫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重要职位,专掌文武百官的监察执法,对相权有一定的监督和制衡作用。
这一次,张说终于意识到,唐玄宗已经对他的用人方案有了不满。对圣上身边的近臣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皇兄信任张说也罢,不信任张说也罢,对玉真公主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皇兄心里,哪个臣子不是一颗棋子呢?
玉真公主静静地坐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上,和往年一样,这一天,皇兄会在这里赐宴群臣,还会有教坊专门创作的大曲《千秋乐》等乐舞表演。
宴会结束后,皇兄带他们到了勤政务本楼,和往年一样,这里将要举行高潮迭起的舞马表演。果然,音乐声中,“衣以文绣、络以金珠”的数百匹舞马,训练有素地腾挪跳跃。音乐达到高潮时,只见领头那匹骏马,熟稔地口中衔着酒杯,屈膝为皇兄献酒,在场众人无不高声喝彩!
面对如此盛况,张说决定将功补过,好好表现一番。被誉为“燕许大手笔”的他,文如泉涌,当场创作了两首《杂曲歌辞》,送到唐玄宗面前。
一首是《杂曲歌辞·舞马词》:
万玉朝宗凤扆,千金率领龙媒。
眄鼓凝骄躞蹀,听歌弄影徘徊。
天禄遥征卫叔,日龙上借羲和。
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
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帝皂龙驹沛艾,星兰骥子权奇。
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
二圣先天合德,群灵率土可封。
击石骖驔紫燕,摐金顾步苍龙。
圣君出震应箓,神马浮河献图。
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踟踌。
另一首是《杂曲歌辞·苏摩遮》: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
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击鼓送寒来。
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
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
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
当唐玄宗读到“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时,嘴角不禁扬起一阵笑意,看来张说有点坐不住了,他这是借诗来向自己献殷勤、表忠心了。
赐宴、赏乐、舞马表演结束后,心情大好的唐玄宗,大手一挥,声如洪钟道:“赏。”身旁的高力士立即会意,马上一一传了下去。一时间,“圣上有赏”的口谕便一层一层回荡在了兴庆宫上空。
唐玄宗赏给前来贺寿的四品以上官员的礼物是一面锃亮的扬州铜镜,亦称“千秋镜”。唐玄宗赐镜,是提醒群臣要以史为镜,让大唐基业千秋万代、代代相传。
赏赐铜镜后,唐玄宗似乎意犹未尽,便对身旁的高力士说:“力士,朕要题诗一首。”高力士会意,马上准备好他日常喜欢的笔墨,恭恭敬敬送到御前。
唐玄宗的行书写得极好,颇有“二王”之风。他御笔一挥,便写下了五言绝句《千秋节赐群臣镜》:“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轮。对兹台上月,聊以庆佳辰。”
当高力士毕恭毕敬、一脸崇拜地捧起唐玄宗御笔,代唐玄宗大声朗读这首诗时,这场“千秋节大典”可谓达到了巅峰。雷鸣般的掌声像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向唐玄宗。这其中,自然也有玉真公主。
在耳畔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原本还想劝皇兄几句的他,忽然自嘲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她心中渐渐明白,此时此刻的皇兄,早已不是14年前刚登基的皇兄了。一手开创开元盛世的他,一手率领群臣登顶泰山封禅的他,已经有足够理由可以志得意满、功成名就、坐拥天下了。不必说一个远在济州的小小王维,即便位高权重如张说,不也被皇兄轻而易举控制于股掌之间?或许,王维的选择,是对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