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68篇 忠义孝顺 家教当先
过得穷的人,三件事上表现得很“大方”,基本错不了
原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译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反喂母鸦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忤逆不孝的人生的孩子也会是逆子,如果不相信只要看看屋檐滴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进了旧坑里。不应该揭露别人的短处,应多宣扬别人的好处,尽力掌握好这两个问题。妻子如果贤惠,丈夫就少遭祸患,儿子如果孝顺,父亲就心情舒畅。
注释
①忤逆:违反,抵触。②檐:屋顶伸出的边沿。③执:判断,权衡考虑。
评析
中国人重视孝道,在君权至上的传统思想中,人们将它与精忠报国摆在同一个层次,可见它地位的超然。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历代统治者都把提倡孝道作为立身教民的根本和建国治邦的基础。元代甚至出版《二十四孝》,作为宣传孝道的工具。今天,虽然作为封建思想的护身符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依然具有自身的价值。
人应当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还要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深广如海的养育之恩。羊跪乳,鸦反哺,动物尚且知养育之恩,人又岂能不为父母尽孝?当今社会不赞成愚忠愚孝,但是孝敬老人还是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的。同时,这种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下一代是否能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需要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自己对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后代模仿的对象,不孝之人得不孝之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想要妻贤子孝、和乐美满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样。“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就是这个含义。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当然,扬善不是曲意奉承,隐恶也不等于包庇坏人坏事。它指的是称赞别人的优点,不揭露别人的短处。人人都喜欢赞美,人人也都需要赞美,因为人人希望获得肯定。所以,对于别人的长处和成绩我们要学会赞扬。同时还要懂得“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应给予善意的忠告而不是大肆宣扬。每个人都有自尊,谁都不希望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下。使别人难堪的结果不仅不能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还会招来对方的嫌恶。处世应该把握好这两种尺度,持一颗真诚包容之心去对待他人。
典例链接
母慈子孝
董黯字叔达,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他自幼丧父,砍柴为生,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有个邻居叫王寄,富而不孝。
有一次,王寄的母亲见了黄氏说:“我家境比你好,身体却不如你,为什么?”黄氏回答:“虽然家贫,但儿子待我很好,心情愉快,身体自然就好了。”王母听了,回家责骂儿子,她希望儿子以董黯为榜样做一个孝子。没想到王寄非但没有听进去,反而怀恨在心,有一天趁董黯不在家,他把黄氏打成了重伤。
董黯知道后,跪在母亲床前痛哭:“儿子不孝,让母亲遭此大罪”。黄氏说:“不怪你,是我自己失言造成的。”不久,黄氏含恨去世。董黯悲愤交加,他想立即报仇,但想到王母只有王寄这一个儿子,如果现在就杀死王寄,也等于要了王母的性命,他于心不忍。他给母亲守墓,想着报仇的事,睡觉也枕着斧头。他日夜痛哭,以至于泪积成潭,树上的乌鸦也被他的哭声感动,伴他哀鸣不止。
终于等到王母去世,董黯砍下王寄的脑袋,祭于母亲墓前,他写下《歼仇告母文》:“人子酬德,孝为至先。鞠我育我,诚然信然。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今已杀寄,祭于墓前。昔仇已报,更无后冤。”随即去官府自首。官府“大其复仇,义其锡类,而杀人者死,国有常宪,持两不能决”,只好上报朝廷。汉和帝听说了董黯报仇这件事,觉得他孝心可嘉,便下令免去他的杀人罪,并要他出来做官。董黯没有应诏,他愿意终老山林,活了八十岁。
当初,黄氏得了一种难治的病,她想喝大隐溪的水,因为大隐是她的故乡。那时董黯母子住在慈湖以北的阚山脚下,距离大隐有三十里路。董黯经常早出晚归,去大隐挑水给母亲喝,后来又干脆把母亲接到大隐溪边居住。终于黄氏的病好了,他们又返回慈城。有一天,董黯正在劳动,院子里忽然泉涌成渠,那泉水的味道丝毫不逊色于大隐溪的水。乡里人都说董黯孝感天地,董黯却说:“是吾母之慈所感也”,于是将这条渠水取名“慈溪”。到了唐开元年间,县令房琯把句章县治从城山渡迁到慈城浮碧山,他望着不远处阚山脚下的那一条“慈溪”,决定将“句章县”改名为“慈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