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穿衣服等级森严,有贵贱之分还分三六九等

现代生活中,对穿衣并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么在古代,人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衣服吗?以等级制度森严著称的古代,当然不允许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这不但是法律制度的规定,还是封建礼制的要求。按照礼法要求,人们不仅要注意言谈举止,更为重要的,是要“量体裁衣”,穿适合自己身份等级的衣服。如若不然,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关于古代服饰划分等级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材质表贵贱。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穿绫罗绸缎的。通常,只有皇室宗族、达官贵人能够身着锦帛。没身份、没地位的黎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因而,古代的平民百姓又被称为“布衣”。颜色明地位。上古时期,人们以黑白为主色,黄色为贵 色。后来,黄渐渐成了皇家专属,红为吉色。这在服饰文化上,也有所体现。史书中所载的“白衣”、“乌衣”便是身份地位较低的人所着服饰。“白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平民,也指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乌衣”通常指的是地位较低的胥吏所穿的黑服。而像“朱绂”、“紫绶”之类,则指的都是地位较高的人。晚唐诗人韦庄有诗云“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另外,在官场中,通常穿青绿官服的,多为六品以下官员;着紫红官服的,大都为五品以上。纹饰划等级。这种等级划分标准通常适用于官场,这样说,是因为纹饰划分等级主要体现在官员所穿的服饰上。据史料记载,天子所穿之服,也就是龙袍,上面绣有日、月、星、辰、山、龙、雉、宗彝、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取其九五至尊,庄重威严,光明贤德之意。诸侯之位,所着服饰纹饰绣以龙以下的图案;士族则只能用水草、火两种图案。衣服长短显身份。穿长衫的人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诸如伙计、下等人之类,则只能穿短衫。可见,在古代,人们穿衣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据史料记载,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

而据《明会典》记载,补服的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 ,胸背各一,表示品级 。文官的补子用鸟 ,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九等分别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则是:练鹊,风宪官,獬豸,蟒、斗牛等题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