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课标应该是上线还是下线?
日前,张景中院士文章指出,列出超标内容,禁初中生学小学生都可以理解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有违我国正大力提倡的创新。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开始,一直采用教学大纲的提法,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以来的提法。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明确规定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与深度、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 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有不少区别,从原来的教与学的内容纲要,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结果纲要;从原来关注教师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课程实施过程;从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转向行为主体是学生,等等。但是,无论是大纲还是课标所规定的是统一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应该是学习要求的下线而不是上线。
在教学过程和教育评价监测中,学习内容不能超标,考试内容不能超标,这种兜底的下线要求变成了封顶的上线要求,又怎么能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呢?尤其是中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能力展示的空间呢?
张院士提出了课标是上线还是下线的质疑是一个大问题,既然课标是保证所有人都达到的下线要求,按照人尽其才、因材施教的要求,还应当对中线、上线提出原则性要求。按照国家大力提倡的创新要求,应当鼓励优秀学生超纲超标学习,在选拔性考试中给与发挥空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或许是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