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汤药方集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清肺汤|杏仁|咳嗽|甘草|紫菀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肺汤
处方薏苡仁 防己 杏仁 冬瓜子仁各23克 鸡子白皮7.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经实热内壅,发热汗出若露,咳嗽气喘,咽中塞如呕状,或唾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苇叶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药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清肺汤
别名紫菀汤(《普济方》卷一八四)。
处方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诃子(煨,去核)各60克 汉防己3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气咳逆,喉中如水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绝,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鸡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医宗金鉴》卷四十一:清肺汤
处方麦冬 天冬 知母 贝母 甘草 橘红 黄芩 桑皮
功能主治治肺经燥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胸膈气不快,加枳壳、桔梗;咳久则宜敛,加五味子。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一
名称:清肺汤
组成:酒炒花粉、麦冬(去心)、天冬(酒蒸)、甘草、桔梗、当归(酒洗)各五分,生白芍(酒浸)、黄芩(酒炒)、丹皮(酒洗)、知母(蜜炒)各四分
用法:上加生姜一片,水煎服。一二服即止。加入发灰一钱,调服尤妙
主治:痘毒上冲,鼻中衄血
出处:《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名称:清肺汤
组成:桔梗(去芦)、片芩、贝母各七分,防风(去芦)、炙甘草各四分,知母七分
用法:上以水一钟,煎至五分,加苏子(捣碎)五分,再煎温服
主治:斑疹咳嗽甚者
出处:《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名称:清肺汤
组成:桔梗汤加麦门冬、款冬花、杏仁、贝母、牛蒡子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痘疹肺热,喘嗽吐痰
出处:《张氏医通》卷十六
名称:清肺汤
组成:桑白皮(蜜水泡)三两,地骨皮(去,骨,生甘草水泡)三两,麦冬五两,栀仁二两(炒),川黄连(用红花二钱酒煎,汤泡,炒)八钱,车前子(微炒)八钱,熟大黄二两
用法:上为末,菊花煎汤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早饭后或临卧滚白水送下。红退为度
主治:热在心肺,眼多红丝者
出处:《眼科阐微》卷三
【方剂名】养阴清肺汤,清·《重楼玉钥》,本方制成糖浆,名“养阴清肺糖浆”;制成膏剂,名“养阴清肺膏”。
【组成】大生地二钱(6克)、麦门冬一钱二分(3.6克)、玄参一钱半(4.5克)、生甘草五分(1.5克)、贝母八分(2.4克)、牡丹皮八分(2.4克)、薄荷五分(1.5克)、炒白芍八分(2.4克)。
【用法】水煎服。糖浆:每服10毫升,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喉问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鼻咽癌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反应、小儿支原体肺炎等病症。
新冠病毒肺炎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膩,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
(2) 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膩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官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 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
名称:清肺汤
组成:桑白皮、雪梨皮、陈米、白茯、陈皮、当归、生地、白芍、黄芩、天冬、栀子、紫菀、阿胶各等分,甘草减半,乌梅一个,大枣二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内伤积热,咳嗽,先见痰后见血
出处:《采艾编翼》卷二
名称:清肺汤
组成:枯黄芩、贝母、桔梗各七分,防风、炙甘草各四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麻后咳甚
出处:《麻科活人》卷三
名称:清肺汤
组成:五味子、五倍子、黄芩、甘草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久咳失音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名称:清肺汤
组成:麻黄一钱五分,麦冬二钱,桔梗二钱,知母、荆芥、花粉各一钱,诃子八分,杏仁十四粒,石菖蒲八分
用法:上水煎,加生姜汁、竹沥各数匙服
主治:疹后余毒留滞于肺,咽干声哑者
出处:《治疹全书》卷下
清肺排毒汤
适用范围: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苓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苑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服法: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
(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清肺排毒汤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推荐处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诸药,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
清肺排毒汤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官牛黄丸。
欢迎点击“在看”留下倩影
欢迎“写留言”留下精彩点评
(0)

相关推荐

  • 中医辩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

    中医辩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临床应用多年,疗效可靠! 仲景之方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 ...

  • 【内科名医方系列(25)颜正华内科方16首】

    颜正华,生于1920年,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孟河学派第四代 ...

  • 紫菀汤

    紫菀汤 <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紫菀汤 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紫菀 五味子 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 桂心 人参各6 ...

  • 【马莲湘:儿科方】

    【马莲湘:儿科方】

  • 川贝母主要产在哪?有什么功效?一般都怎么配药?【一点资讯】

    主治]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常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义]方中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润肺以止咳:桑叶轻清宣透, 以散燥热:甘草.扁豆补土生金:川贝母.杏仁.百合润肺止咳. [处方]沙参18克,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成书于1174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所著.此书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quo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至房劳坠堕,皆能致之.方书五种之说,未为详论,但去圣逾远,文籍简脱,难以讨论,虽是缺文,不可弃置,随其有无,提其纲目,庶几后学以类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运论、五运时气民病证治】上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君火论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 相火则丽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于君火,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 人之初生,必投生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形. 精属肾,肾属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叙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叙论夫阴阳升降,在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地理之应,标本不同,气应异象,逆顺变生,太过不及,悉能病患,世谓之时气者,皆天气运动之所为也. 今先次地理本气,然后以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读书笔记12th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淋证: 膏淋.尿血: 葎草. 热淋:五苓散+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肚脐下急满.小便憋而不出:血余炭(止血.化瘀.利尿)+冬葵子: ...

  • 中医十大名方之十: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十大名方之十: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总论脉式

    <经>云∶ 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乃可诊有过之脉. 或有作为,当停宁食顷, 俟定乃诊,师亦如之. 释曰∶ 停宁俟定,即不拘于平旦. 况仓卒病生,岂待平 ...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学诊例

    凡欲诊脉,先调自气, 压取病患脉息, 以候其迟数,过与不及, 所谓以我医彼,智与神会,则莫之敢违. 凡诊脉, 须先识脉息两字. 脉者,血也:息者,气也. 脉不自动,为气使然, 所谓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