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

苏令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否则,这些所谓先进的课程理念就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而已。那么,执着地保持一种实践中的反思状态----一种清醒状态,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新课改必须进入的一种状态。《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正是我国首部反思课改教学的图书,尤其关注了课堂操作,这部书提醒我们:课改应保持反思状态!

在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良好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和解决的。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具体而微的实践层面上的落实环节,它左右着广大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方式的转变问题,决定着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先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实并检验这些理论的效度和价值,否则,这些所谓的先进理论和理念就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也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而已。

因此,我们在关注先进课程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问题,并且时刻保持一种反思状态,《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丛书包括《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正是我国首部反思课改教学的图书,它尤其关注了课堂操作,拒绝对新课程“纸上谈兵”。丛书切入课堂操作实际,使新课程教师研修进入到课堂的深层探索阶段,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对课改实验区已有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它从理念的神坛走下来,面向具体的操作层面,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致力于解决实际操作层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学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实施形式、评价方式以及备课思维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在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群人”的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让这群人“静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步调一致地听讲,或者练习。这种整齐划一的情形是不是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显然不是!但教师们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困难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课堂多样化的组织方式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和了解;其二是在不同组织方式的具体“操作技术”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如何能够在课程改革的呼唤中,理解并学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小班教学”、“网络化教学”的确是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校品牌的理想目标,但是这种“口号”我们听得过多过滥,因此,本丛书致力于如何获得对这种组织方式的特殊的“操作技术”等一线教师更加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高歌某些“先进理念”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课改实践的切身体验之中去反思、探索和把握的。

在教学准备上,备课是教学过程当中首要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如何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以符合新课程理念?备课,是一项有创造性的个体劳动,备课的好坏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要求,教学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由于人们的惰性以及长期以来对备课的要求过于死板,教条化、程序化倾向严重,备课越来越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机器,其本身的创新和价值受到了严重弱化。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对备课进行深入的反思,加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塑备课新思维,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

与此同时,新课程还对教师的说课、听课与评课有了一定的要求。说课作为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工作,听课作为现场的研讨观摩和检查督导工作,评课作为考核评价和推进推广工作,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也都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以说课、评课、工作布置及业务学习相结合的传统教研方式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需要大力开展以说课、听课、评课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整体提高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如何建立?如何才能不拘泥于形式而提高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实效性?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的教学问题,否则,我们将很难跳出传统体制的窠臼。

我们知道,不管是多么充分的教学准备,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中去,这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和生命载体。但是何以做到在深入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的同时,用一种反思的目光来对其加以研究和审视,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完整的一堂课、比较典型的一个教学片段或一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生动,活灵活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如何才能够做到既立足现场、关注细节,又跳出现场、忽略细节?如何从综合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由现场和细节所反映的个别问题来引发对整体教学的思考,从而感悟出教学的道理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些都是新课程中不断困扰我们的重要教学实践问题,这也是本丛书致力于反思与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实效。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重要问题,它左右着教学的方向、目标与价值取向。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是课改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和束缚。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教师如何在教学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怎样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方式如何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重新进行反思和定位,本丛书很好地汲取来自课改实践中最新的评价改革经验,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在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刻教学反思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课改的亲历者、研究者,都非常投入地沉浸在课改的实践中,沉浸在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中,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们自身经历和探索的一个缩影,是在困惑、迷惘、犹豫、彷徨基础之上的深入反思和探索,能够使读者在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受到深刻的启迪。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序言中所写的那样:“本丛书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叙述着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它将激发广大实验区的校长与教师的激情、智慧和信心。”教学问题是课改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只要我们对此时刻保持清醒的反思状态,我们终将解决这个矛盾,冲破这个瓶颈,基础教育将会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春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