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虾养殖,如何才能提高养殖成功率?

冬棚养虾

随着对虾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冬棚养殖的面积及规模也逐步扩大。利用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不仅具有能保持养殖水体温度以使对虾安全越冬,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特点,还表现出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通过对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冬棚养虾产业进行跟踪了解,可总结得出影响冬棚养虾主要问题为:

水温低,养殖周期延长,投资成本高,风险性大;

对虾生长缓慢,体质弱,疾病抵抗力较低;

温度低、光照弱、气压低、溶氧低,水生物(有益藻、有益菌)生长受限;

传统养殖区都检测出虾肝肠孢子虫感染源,对虾极易感染EHP。

为了有效提高冬棚养殖的成功率,扩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应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温控温、水质监控、科学投饵、疾病防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01

彻底清塘消毒,消除病原隐患

1

洗塘、晒塘:对于土塘来说,收虾后排干池塘水,彻底冲洗塘底,清除淤泥,充分晒塘至塘底泥层龟裂,杀灭隐含于塘底的病原,消除其残留隐患。

2

清塘、消毒:清除塘基杂草;每个养殖池进水20-30公分后使用生石灰(PH调12以上)侵泡过夜,然后再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剂进行塘底消毒,且用消毒水喷洒塘壁;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且一次性加满水,全池泼洒生石灰粉调pH 12以上进行水体消毒,打开增氧机将残渣集中并排出,待pH稳定在8左右做水放苗。

02

搭建牢固冬棚,完善增氧设备

冬棚的搭建应选择在10月底至11月中以前进行。冬棚设计要合理,材料质量优良,棚的高度适当,网罩合缝严谨,铁丝紧固牢靠,薄膜透光且柔韧性好,从而保证冬棚达到不漏水透风,采光和保温的效果。养殖全程应防止冬棚破损,经常检查和修补大棚,及时导流棚顶积聚的雨水。

由于冬棚属于较封闭的空间,空气交换少,水体溶氧量低,除了传统的叶轮式及水车式增氧机外,可适当安装涡轮式风机和纳米盘进行底部增氧,改善池塘底部溶氧环境。

03

合理做水,培藻培菌

水体消毒3-7天后进行做水。建议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做水方法,忌施花生渣、豆粉、化肥或未经发酵的动物粪肥等易使塘水富营养化的肥水剂。水做起来后大量施放优质微生物制剂提高水体总碱度,建立平衡的菌相藻相。待水色稳定为茶褐的硅藻水或嫩绿、黄绿色的绿藻水1~2天后,准备放苗。

04

选择优质虾苗,科学放养

目前,虾苗市场较为混乱,为了保证所投放的虾苗不含特定病毒、抗TSV、不携带EHP感染源、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产量高,建议选择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质量相对有保障的大品牌虾苗选苗时,应注意:

选择整齐、有活力、体长1cm的虾苗;

选择游泳时有较强附底性、逆水性和粘壁现象的虾苗;

选择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肠道笔直,充满食物,无发炎发红的现象;鳃丝发育完善,呈枝叶状;肌肠比大于4的虾苗;

选择试水24小时后成活率在95%以上的虾苗。

放苗要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应选择水温在22℃以上的较稳定的白天进行,避免在寒潮、阴雨、刚回暖等天气发生变化的转折期放苗。放苗前1天应解毒,打开水面张力提高水体溶氧量。一次性放足苗,并且注意采取防应激措施。

放苗后,注意藻相的变化,适时适量使用正大调水套餐,稳定藻相,并预防应激反应。鉴于虾苗蜕壳频繁,应适量使用补充能量、矿物质和免疫之类的产品,可按说明混合拌料,也可全池泼洒,增强虾苗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05

科学投喂饲料,促进对虾生长

冬季水温较低,虾的生长代谢缓慢,在选择投喂优质饲料的同时,要合理规划和控制投饲量。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勤检查料台,切不可急于加量,避免对虾暴食,也有效地避免饵料过多的浪费,减轻残饵腐败对底质的破坏。在水质变恶化,温度骤降,温度低于20℃,蜕壳期、阴雨天、发现病兆等特殊时期,可酌情减料甚至停料。可适量添加VC、免疫增强剂或中草药等,增强虾体的抗病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

06

稳水改底,优化养殖环境

加强日常管理

增加巡塘次数,观察水色,注意水温变化,关注对虾生长和摄食情况,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注重调水

1

水位控制:冬棚虾一般不宜换水,因为冬棚内外水温差异大,如果换水不当,可能引起对虾应激反应,导致虾发病;养殖中后期氨氮亚硝盐极易爆表,应选择高效去除氨氮亚硝盐生物产品;如排换水,一定视养殖情况注意孢子虫的消杀工作。

2

保持水体通透:促进上、中、下水体交换,可定使用具有底改作用的水质改良剂。

3

保证溶氧充足:由于冬棚虾水温相对较低,藻类光合作用速度慢,产氧少。因此,为了保持水体营养充足,除了要合理开动增氧机,还要适时适量使用化学增氧剂,防止底质腐败导致水质变坏,从而引起对虾应激、爬边、游塘。当天气回暖至22℃以上时要及时揭开薄膜,促进空气流通,加强空气水体交流。

4

稳定藻相:根据水质情况,除了适时适量使用稳水套餐外,还应适量补充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镁。镁元素是叶绿素中的成分,在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缺镁植物细胞内的核糖核酸合成将停止,氮代谢紊乱,缺镁也会影响藻类对钙的吸收。提高水体镁离子含量,增加水体硬度。

5

平衡菌相:适时适量补充有益菌分解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平衡水体中的菌相、藻相,稳定水质。

6

定期解毒:棚内空气流动差,水体交换能力弱,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难以溢出挥发,可能会引起水质恶化,建议将使用正大解毒宝进行解毒,减轻毒素的积累。

7

保持水体盐度:在淡水区域,养殖水体池水的盐度保持在 2-3 格,一个月左右定期加海水或盐卤,有地下水的区域可以将地下水加至蓄水池,待处理好之后加入池塘。高密度养殖时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水体矿物质。

注意改底

对虾是底栖水产生物,塘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虾的健康安全。少量多次地使用生物底改,或在晴好天气时用活菌与沸石粉混合后使用。这样,可渐进的分解塘底的有机物,避免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底部缺氧。

07

加强疾病防控,保证对虾健康

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

1

保肝健肠:加强营养,及时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使用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制剂拌料投喂,增强肝胰脏动力,调节肠道功能,提高对免疫力。

2

抗应激:首先应采用相应手段消除或缓解应激因子(天气变化、水质底质恶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对虾的影响,然后使用抗应激药物以及补充能量和营养,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预防疾病。

08

顺利收虾,增加收益

根据虾价的走势及自身养殖状况,合理安排生产,选择适合时机出虾。一般情况下,春节期间虾价相对较高,出虾效益较好。出虾应避开蜕壳期,选择天气较好,对虾活力很好时收虾,避免或减轻对虾损伤,降低虾子的应激反应,提高对虾的耐运输性与成活率。刮虾后,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水底修复。

对于对虾的冬棚养殖来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虾塘,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养殖环境,以及不同的时期,养殖户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今年各地屡次爆发的虾肝肠孢子虫病。因此,冬棚养殖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注意,面对实际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在强调规范操作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池塘特点及养殖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找到较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确实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来源 | 卜蜂水产阳江有限公司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