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丨郭德康:小小工作室不到一年纯收入十万元
学员制作的每件陶艺作品都让郭德康爱不释手(7月17日摄)。记者 韩亮摄
天山网记者 阿依夏木古丽·阿布拉
在位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博梦工场科技与文化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里,“陶喜文创”招牌并不起眼,走近一看,7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别有洞天。陶罐、水杯、笔筒……顾客手工制作的陶艺饰品和手绘油画分布在工作室的每个角落,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6岁的郭德康是陶喜文创工作室创立人。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工作台前,教小朋友用陶泥制作绵羊。随着暑假到来,来工作室体验陶艺和手工油画的顾客越来越多。郭德康开心而自豪地说:“工作室去年9月正式营业,现在纯收入已达十万元。”
小小工作室,一共两名员工,是如何快速实现盈利的?“是因为创业基地的扶持和政府对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视。”郭德康心怀感激。
2019年,大学毕业的郭德康在父母的支持下,和朋友合伙在盛达广场开了一家陶艺工作室。因为在大学期间有创办工作室的经历,一开始工作室运行十分顺利。没想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工作室的生意受到影响,各种问题让他应接不暇。
7月18日,郭德康在为小朋友教授陶艺制作技巧。记者 韩亮摄
就在感到难以坚持的时候,郭德康从大学老师那里得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还实行零水电、免费取暖、网络、物业等配套服务。
“我想都没想就向基地递交了大学生创业申请和创业计划书,经过审核,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和基地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当天工作室的钥匙就交到了我的手上。”郭德康说,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后,基地创业导师一步一步地指导,帮助他准备工商注册所需的材料,仅用了一天,就办理好了工商注册。
因为工作室配套设施很完善,郭德康将电窑炉、画架等设备搬进工作室,划分工作区域后,就立刻开始对外营业了。
“基地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创业的大学生,我很幸运能成为他们其中一员。”郭德康说,创业孵化基地有50多名创业导师和2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设立了300多万元孵化资金池,入驻后有财务、法律、管理的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还免费为创客协调对接相关扶持政策和人才资源。
7月18日,郭德康在为小朋友教授陶艺制作技巧。记者 韩亮摄
前不久,郭德康就通过基地在社区申请了政府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通过后,他将获得4000元的补贴。
随着乌鲁木齐文化消费持续升温,依托博梦工场作为乌鲁木齐市文惠卡联盟单位的资源优势,郭德康的工作室生意愈发红火。
“消费者还可以使用文惠卡,一节体验课相当于打五折,这样的优惠方式吸引了很多顾客来体验陶艺。”郭德康说,“乌鲁木齐文惠卡”是乌鲁木齐一项文化惠民项目,市民通过充值文惠卡享受政府消费补贴,也带动了工作室的客流量。
这些天,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帮助和对接,郭德康的陶艺工作室又与一些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举办了线下陶艺体验活动,增加了收入,同时拓展了业务渠道,提升了工作室的知名度。下一步,郭德康打算和基地的其他文创企业合作,依托新疆旅游业发展,设计、打造一批具有新疆元素的文创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把工作室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