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之战:高阙奇袭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元朔五年 前124年
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馀万人,击匈奴。
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至,饮酒,醉。卫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译文】匈奴右贤王屡次侵扰朔方。天子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塞。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于车骑将军卫青统领,同时从朔方出击;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同时从右北平出击;共十多万人,北击匈奴。
右贤王认为汉军路远,短时间来不了,依然饮酒作乐喝醉了。卫青等人率兵出边塞六七百里,晚上到了王庭,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趁夜逃走,独自和数百名精壮骑兵突围北上。这一战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王庭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牲畜几十上百万头,于是卫青引兵凯旋。
【解析】一、高阙奇袭概况图
高阙奇袭,共十多万人,兵分三路,以卫青为主。第一路是卫青率领的三万骑兵,这一路是军锋;第二路是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等人统帅的综合兵种,从朔方出发,这一路是后续援军;第三路是李息、张次公率领的部队,从右北平出发,这一路是牵制。
从建制上看,这是一套攻防兼备的队形,深入敌境,情况好则骑兵冲锋,万一情况不妙,汉骑落败,可以用战车结阵,内置弩手,射杀追击之敌。
从事后的分封来看: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乃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頿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赐爵关内侯。
酱油大王李息这次总算混了个关内侯,关内侯是军功爵,虚封,没有封国,但按规定享受待遇,和实封侯爵是有股权和有分红的区别,说明右北平那一路兵线接敌了。从朔方方向的情况来看,右贤王这边并没有什么斩杀,说明没有遇到主力,右贤王的主力很可能都调去支援左贤王了。卫青是趁机突骑偷的家。
二、高阙奇袭的战法
漠南之战,高阙奇袭拉开序幕。高阙奇袭,是建立在河南之战的基础上的,其核心战术就是一个字:快!
电视剧常有八百里加急的剧情,八百里快马加急,往往是建立在修建好的驿道,和单人匹马快速驰骋,以及不停地换马的基础上的。高阙奇袭,卫青三万骑兵,穿过沙漠和戈壁,奔袭六、七百里,按照元朝骑兵的速度,都要三天。这个速度已经让人难以预料了。所以右贤王接到了战报仍然不以为意,饮酒作乐,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卫青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他的理解范围了。向右贤王这种征战沙场的老油条都失算翻车了,想象一下,卫青的速度有多快。卫青应该是放弃了后勤供应,只带了几天的粮草,因为身后有大部队跟进。
为什么说高阙奇袭是建立在河南之战基础上的胜利?第一是因为地形,如果没有收复河套,卫青就无法从高阙出发,河南之战足足让汉朝北部边境线足足推进了六百里,如果没有朔方,卫青奇袭的路程就翻了一倍,会大大丧失突然性,拉长补给线。
第二是因为战马,三万骑兵,六、七百里奇袭,看似消耗不多,其实消耗不少。光说六、七百里的短时间长途奔袭,想出人意料,怎么说也需要3匹马轮换着赶路,不停轮换,单单一匹马,是无法强行军六、七百里的。大概按照这个标准算,3万骑兵强行军六、七百里,大概需要9万匹马的配置。再加上后续接应部队和右北平牵制部队的骑兵,这一战,十多万马匹是最低配置,如果没有河套平原养马之地,汉朝是没有这个资源调配能力的。
三、高阙奇袭的意义
高阙奇袭是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长途奔袭的典型战役。此前卫青的龙城奇袭战虽然也是长途奔袭,但是战役本身的价值并不大,只是振奋了汉军的士气。
这一次奇袭,不同于奇袭龙城。这一次针对右贤王的奇袭,是第一次成建制的俘虏匈奴高层。俘获小王十多人,所谓小王就是匈奴单于和左右贤王之下的王,比如说: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等这些。还有其他男女一万五千,这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右贤王的中枢系统算是被一锅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