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33-再谈意义-放弃掌控思维,进入合作思维

掌控思维,它的本质是:否认别人的存在,试图用自己的意志来决定一切。

概念

上节课我们讲到,意义建立于人与世界的联结,也就是说,意义感来自于你与你之外的东西建立关系,而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承认万事万物是有别于「我」的,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这样,它们与「我」才能产生真正的互动,才会有联结和意义感的容身之处。

但是掌控思维,其实是在认知层面上消灭了你以外的万事万物。

他们不重要。他们是什么呢?他们是一些符号,一些元素,他们是机器人。

其实我们从小就在接受这种思维。比如说「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这种观念里,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关系」。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把别人排挤掉。你学习成绩好,你就比其他人更成功。你拿到名额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这就是成功。那些被你挤下去的人呢?他们不重要。它是一个目中无人的状态。我们觉得一切都是由「我」来控制的,我只要努力就可以了。

我们来做一个思维实验。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游戏,你通过按键盘,给屏幕上的小人发出指令,让它上下左右地移动,产生剧情。但这个游戏有一个特别之处,它不光连着你的键盘,也连着其他人的键盘,好几个人同时都在玩这个游戏,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你按键让他往左走,结果它刚走了两步,就回头向右走。因为其他人想让他向右走。你的意志不能被完全贯彻。

这个实验是一个特别好的隐喻,它就像我们的生活。

我们前面一直在讲合作,很多事情是你和别人共同决定的,虽然它看起来可能是你一个人的事。就像你玩这个游戏,如果你看不到其他的网友,你就会以为自己就是唯一的玩家,你会觉得这个游戏怎么说呢,磕磕绊绊的,自己明明想往这里走,有时候很顺,有时候怎么也走不过去。然后你会想,是不是我没找到方法?我还应该再好好修炼,去找一本成功学的书,学习一下怎么把它操纵得更顺利。有时候它好像真的变得顺利了,你以为是自己厉害了,其实不是。

可能只是你在无形当中,顺应了大的形势而已。

你要看到这一点,你首先就要看到别人,看到关系。

老师从来不会告诉我们:要看到别人,了解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会跟他们一起做事情,实现你们共同的目标。老师只会说,你学习超过他们,他们就不重要了。

那我们从小学习到的「关系」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其实是人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什么是关系?关系就是我可以利用的对象,通过跟别人一起喝酒,一起打高尔夫,一起按摩,或者给他送一些礼物,把这个人变成我的一个「工具」。它跟泡学一样,最终仍然是物化的,他怎么想不重要,都是被我操纵的。你想一想,在这样的关系里,你真的觉得有意义吗?

他就像你的智能机器人一样,你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我想嗨,我按一个按钮,立刻就能嗨,这真的是我们追求的关系吗?如果我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真的有意义吗?

所以,我建议你换成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叫做:合作思维。

合作的前提,就是你承认有很多事情是你掌控不了的。所以你的世界里终于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了,这个游戏不是只有你一个玩家,还有他,他,还有他们。很多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话,你就终于可以打开聊天频道,对他们说:嗨,我们认识一下吧!

一切跟合作有关的互动,沟通也好,谈判也好,管理也好,都是在承认他人独立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先承认这个东西不是你,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才能和他建立关系。

还记得我们在第一节课中提到的那个比方吗?象与骑象人,大象与骑在大象身上的人。我们说,骑象人如果想用蛮力控制大象,就像控制自己那样控制,一定会失败。所以他需要去学会去理解这头大象,跟它合作。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就算这个人拥有了很大的蛮力,能够控制这头大象,让它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又能怎么样呢?他会觉得很无聊,很孤独,因为大象对他来说,不再是一个伙伴了,而只是一个纯粹的代步工具,一切都被设定好了。那有什么意思呢?想一想手机上的 SIRI ,你问他什么,他就告诉你什么。过几年他还会变得更智能,跟你对话,想要什么他都会给你。但是你会跟他倾诉心事吗?不见面的时候会想念他吗?会为他流泪吗?

很难。它只是一个工具。但还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活生生的,无法被掌控的人。

阐释

看到不同的人,跟他们合作,这样的思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意义感。但这种思维也并不容易。毕竟我们都希望掌控一切,哪怕是幻想呢?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解决问题,我们希望大象跟着我的想法走,我们希望游戏里只有自己一个玩家。这样最简单。

所以我们在思维里,总希望有一套模型或一种方法,消灭一切违逆自己意志的存在。

我们追求更可控,更精确,更有效,但同时我们也觉得更空虚。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快速地把游戏打完了,通关了,然后我们想:接下来我们干什么呢?还有别人吗?

空空荡荡,只有自己的回声。

而更多的时候你没有那么幸运。你发现那些方法没有效果,别人就是不听你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无法掌控的不确定。你很焦虑。反而让你陷入到了无穷尽的自我怀疑和折磨。

你什么时候接受了这一点,什么时候才能活过来。

合作思维的前提,就是这个接受。接受不确定,接受我的无法掌控。承认自己是无力的。在我们心里无论我是多么的唯一,我都必须承认,我不是唯一可以做决定的那个人。

就像那个有上万名玩家的游戏,我只是其中一员,我说了是不算的。

如果我说了不算,那是不是我就放弃这个游戏呢?我干脆不玩了,反正我控制不了。那也不是。这么想的话,说明我还没有真的在接受。我还希望它应该是被我一个人控制的。

事实上,我意识到自己不能掌控,我还会继续玩,而且反而玩得更有意思了。因为我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意志之外,还有更高的东西,难以违抗的东西。甚至在某些时候,是会跟我一起往前走的东西。这时候我就轻松了。

因为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也只是被赋予意义的一份子。

这么一想你就释然了。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失落。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什么都能按自己的意志力。小孩子的心里都住着孙悟空,它是全能的,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一切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而当他渐渐意识到,其实不是一切都围着他转的时候,这个小孩子反而成长了,表面上看他好像变弱了,这个小孩子觉得好伤心,搞了半天我没有那么伟大,他看起来是变弱了,但其实我们作为成年人来看,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其实是变得更成熟了。因为他终于知道,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沟通、对话、跟人合作来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

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那只孙悟空逐渐消失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这个人可以跟别人通过充分的合作去实现更多可能性的过程。

我们承认有些事情无法掌控,这是一件好事。

承认失控就可以放下。就好像在海里驾驶一艘帆船,海浪和风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很大的浪,海水一直在起起伏伏。我们没办法控制整个航程。

但这是一件好事。失控并不代表我会被淹没,它代表着我可以学习,学习怎么跟海水相处。 我永远都无法控制风浪,但我会驾驶得越来越稳,这个过程会变得很有意思。

我们跟人在一起,也是一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跟身边的人相处,就好像是在大海中行船的人,无法控制周围的人会怎样,我们其实也是在失控的状态里。想象一下你坐出租车的经历。有一天你又困又累,你一坐上车,告诉司机你的目的地之后,你就会说:「师傅,你自己开吧,我现在要休息一会」。你信任他,于是你放松地闭上了眼睛。与此同时这辆车就会安全、稳定、高效地接近你的目的地。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或者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看风景,玩手机,打电话,这就是你放下掌控获得的好处。但如果你非常担心,你希望掌控这辆车的运行,你就必须坐在副驾驶座上,不停地指挥司机:加速,减速,靠边。走这条路,不对,走那条路。

他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但那样你会很累。很多事情做不了。

无力的人,反而要比掌控的人活得更好,做的事情更多。

所以每个人在人生当中的某些时候,都需要承认自己的无力,像是坐上出租车,眼睛一闭,说:「我要去这里,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你相信他,可是你为什么相信呢?如果要深究这一点,背后的逻辑就太多了。就像你为什么相信去饭店吃饭,对方提供的食物一定是安全的呢?你买到一本没开封的书,你怎么知道它一定是好看的呢?你在网上看到一样商品,毫不犹豫地下了单,你为什么相信自己付了钱,对方一定会发货呢?

我们这门课最早的一批听众,付费购买的时候,这门课甚至还没有录制完成,你们回想一下,是怎么决定付这笔钱的呢?万一这门课我不讲了,卷钱跑路了怎么办?——你会有很大的信心说,不可能。你会觉得我有名誉,我为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不至于做这种事。我们是法治社会,如果你们真的遭受了损失,可以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等等等等。

但是想一想,在那一刻我们真的想了这么多,这么深,这么麻烦的互动吗?没有,我们就是交了一笔钱,把它放出去了,然后期待会得到一些好的东西。本质上是一个无能为力,顺其自然的过程。但也有反例,最近小黄车退押金的事情,闹得很厉害,这些反例给我们更深刻的无力感。饭店可能会用地沟油,电视可能会打骗人的广告,老师可能会虐待学生,出租车司机可能会伤害乘客。每次出现这种新闻,大家都会很愤怒。愤怒的是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再轻易相信别人了。但是我们还要不要坐出租车呢,还去不去饭店吃饭呢?大多数人还是会的,归根到底,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只能依靠别人。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诉诸人类的普遍情感,通过善良,通过道德,通过礼貌,通过交流,通过互惠的合作,通过诚信的交易,来搭建一个普适的有意义的体系。人人有钱赚,人人有自己的角色,目标,和方向。我们共同构建出一个好的社会生态。这里说的好,不是你一个人的好。不存在一个人的好。好是所有人的好。

从单个人来讲,我们往往会看:我学习不好,我长得不好看,或者我的个性特点不招人喜欢。我们希望通过某种手段改变这一切,让我变成一个好的,或者说是完善的状态。就拿情绪来说吧,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时刻:某一天特别沮丧,什么都不想干。你对自己说,不要再沮丧了,让自己振作一点!有用吗?没有用的。虽然是你自己的情绪,但是你控制不了。那你怎么样才会好呢?就是等你意识到,你控制不了的时候。你说,可能是我这段时间太累了,我需要休息,我需要有人关心我,我真的没办法了。你承认了,没办法。然后你会好一点。

你可能会打几个电话,找一些人聊天。你也可能会改变一下工作的进度,或者请别人帮忙。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疲倦,你可能会重新考虑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这样一来,你的情绪就是有意义的。它在跟你互动,改变你的生活。

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承认你的渺小和无法掌控。

所以佛教才一直在说放下,你放下了,心就安了。反而也就活过来了。

练习

最后,请跟我一起做一个练习。

在你的生活中,找到5种你掌控不了,同时又很重要的东西,可以是经济的走势,公司的业绩,你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可以是你身边的麻烦和困扰,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你的孩子,你的伴侣,你的同事,甚至可以是你自己。你说,自己怎么可能掌控不了。其实你只是不承认,很多时候,你真的掌控不了你自己。比如你的情绪,你的健康,你头脑里面的思维。

把它们写在纸上,写 5 样东西。

可以是人,比如你很发愁孩子的学习成绩,你就写: 「我掌控不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我承认它是我控制不了的。」 也可以是物,比如明年的经济走势,那么你就写: 「我掌控不了经济的形势,明年我能赚多少钱,我承认它是我控制不了的。」 或者是身体健康,那么你就写: 「我掌控不了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我承认它是我控制不了的。」

用这样的格式,写 5 句话。

接下来,请你把写下来的5句话反复读几遍。可能读起来会有点不舒服,觉得很丧气,没关系,多读几遍。在读读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接受它,直到你确定自己可以心平气和了,然后在每句话后面,补充半句:

我可以怎么做?在这样一个大的不受控的背景下,有什么事情是我一定能做的?就像我无法控制天会不会下雨,我能做的,就是放一把伞在车上。

我掌控不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这是前半句。后半句是——我能做的,就是发现并且赞美他付出的努力。我肯定他取得的每一分成就。

剩下的,我掌控不了,交出去。

我掌控不了明年的经济形势,可能赚不到太多钱,我能做的就是对家庭经济做一个统筹规划,节省一些开支,闲下来的时间多学习,为将来做储备。

我掌控不了我的健康,什么时候会生病。我能做的就是平时多健身,规律生活,同时呢,买一份医疗保险,真遇到生病的时候,就充分地休息。

大家理解这个练习了吗?现在就做起来吧。

结语

我们建立意义感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放弃掌控的过程。我们越是意识到很多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当中,我们试图去理解别人的意志,去理解时代的意志,去理解更大的,更超验的那些命题,我们就越是会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看到我的意义在哪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