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斋脉法78条

导读: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周氏医术高明,救治病人甚众,在当时享有盛名。《本草述钩玄》载:“自明以来,江南言医者,类宗周慎斋。”周氏门人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胡慎柔、石震等,皆为一时名医。本文仅供后学参考,提供思路,非金科玉律,烦请同道去粗取精,择其善而从之。医家秘奥脉法卷(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肾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四)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俱旺,亦六味地黄汤。(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阴水不升,阳火不降。(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者气虚,不能降下也。(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上升也。(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火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十八)尺脉浮沉俱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十九)寸脉浮沉俱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二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二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二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二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沉数阴中无阳,八味地黄丸。(二五)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喘促泄泻而亡。浮而虚,补中益气汤;沉而迟弱无力,命门无火,宜大补阳气;数为虚损,难治之证。(二六)右尺洪而有力,六味地黄丸;无力十全大补汤;沉细八味地黄汤。(二七)左尺沉细数,亦用六味地黄丸。两尺浮大,肺气先绝,金不生水,故尺浮大。(二八)左尺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浮大,病名虚损,调二三年方愈。(二九)凡浮大之脉,见于右尺者,俱是假火,按内伤施治。(三十)凡虚损痨病俱见于右尺,伤风外感俱见于左尺。左尺不见太阳,内伤劳役无疑。(三一)脉沉而有力,大便秘者,用承气汤;沉而无力,大便秘者,芎归枳壳汤。(三二)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倘豁大有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三三)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俱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三四)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于胆部,黄连泻心汤。(三五)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倘非沉缓,药必不效。(三六)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俱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三七)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三八)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三九)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苓芎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四十)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四一)凡脉沉迟冷汗出,险;沉细冷汗出,死;洪大冷汗出,立死。(四二)如脾脉顿数,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证,宜补中益气。尺脉大于寸脉,阴盛阳虚,宜汗。寸脉大于尺脉,阳盛阴虚,宜下。尺脉浮而有力宜表,无力补中;沉而有力滋阴降火,无力地黄丸之类。(四三)凡脉洪滑系阳脉,无痰则为富者脉,洪大、浮大俱为病脉。沉细系阴脉,沉迟寒,沉数热,倘沉实、细、数俱为病脉。(四四)左脉微弱,右脉豁大有力,方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四五)右尺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邪火不杀谷,宜温火以生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四六)血证脉见豁大无力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不祥。(四七)凡身热有汗,俱属血分虚。若脉浮大无力,作阴虚治之必不效。(四八)唯脉浮大有力者,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或作汤服。(四九)下部见数,不得用干姜,宜附子升起;上部见数,宜用干姜,以其温中达下也。(五十)心脉洪大,命门脉不起,是为心之正脉,主富;匀净,主贵;沉小,亦是正脉;豁大,心包络少血,宜归脾汤之类。脉见短涩,俱是心包络不足。(五一)肝脉弦长脾脉缓,不唯无病,且富且贵。(五二)肝脉弦长脾脉短,是为脾阴不足,宜山药、莲子、五味子之类;带数,中气不足,宜补中益气汤。(五三)脾脉缓,但肝脉或弦,或紧,或弦紧洪数,俱从肝治之。(五四)肺脉短涩,心脉浮洪,宜利小便。肺脉浮大,或豁大,或微细,虽心脉不平,亦当从肺治之。(五五)浮而有力,表实当汗;无力,阳虚当温。沉而有力,积滞燥粪,当下;无力,阴亏当补。(五六)凡豁大之脉,俱是阳虚。(五七)沉而紧数属热,脾阴不足也,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沉而短数、细数俱从内治之。(五八)脉见于右手不平者,莫作外感有余治;脉见于左手不平者,莫作内伤不足治。(五九)左曰有余,右曰不足。(六十)若脉浮大数,宜于气分中佐以血药;若沉细之脉,宜于血分中兼用气药。(六一)人之为病,虽曰虚、实、寒、热四者,而多兼见焉。(六二)热则流通,凡浮、大、数者皆热也。(六三)寒则坚凝,凡沉、小、迟、短皆寒也。(六四)实则形刚,滑、弦、紧皆实也。(六五)虚则形柔,涩、濡、缓皆虚也。(六六)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数为热,小迟为寒,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弦紧为痛,短坚为积聚,濡缓为湿,缓大为湿热,滑为血实、为痰,涩为血虚有郁。(六七)凡右关缓而有力者,胃强脾弱,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三分,甘草五分,陈皮五分,共为末,肉汤调服。(六八)凡细脉宜沉细而起,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证,脉在中,不死。(六九)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芪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七十)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七一)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茯苓,五苓散。(七二)涩脉,燥热所伤,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七三)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七四)六脉俱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证。(七五)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证,宜温之。(七六)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虚寒之证,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七七)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七八)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0)

相关推荐

  •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第三章李士懋 阴阳脉诊类型及其意义 阴阳脉诊类型繁多,为清晰起见,分三类分别论述: 1.因阴脉之改变,而导致阳脉变化者:2.因阳脉之改变,而导致阴脉变化者:3.阴脉和阳脉独自产生变化,无相互因果关系 ...

  • 附子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的伤寒论与 [ 引火归元 ]的命门火理论到底谁是真理? 很多人关心的「上热下寒...

    很多人关心的「上热下寒」,到底该怎么调?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 ...

  • 医家秘奥:明朝周慎斋脉法 & 山西萧通吾5世家传《脉诀》

    ●●●●大道不值一分文,路边白白送与君●●●● 导读: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周氏医术高明,救治病人甚众,在当时享有盛名.<本草述钩玄&g ...

  • 周慎斋秘传脉法78条

    杏林讲坛 公众号 导读: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周氏医术高明,救治病人甚众,在当时享有盛名.<本草述钩玄>载:"自明以来, ...

  • 【中医】周慎斋秘传脉法78条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导读: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 ...

  • 古代秘而不传的脉法78条!!!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 ...

  • 古代秘而不传的脉法78条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 ...

  • 周慎斋:脉法秘传78条

    周慎斋(公元1506-1585年),名子干,明代江东太平县(今安徽省太平县)人.周氏医术高明,救治病人甚众,在当时享有盛名.<本草述钩玄>载:"自明以来,江南言医者,类宗周慎斋. ...

  • 明代脉学大家周慎斋老先生就认为,脉“数”...

    明代脉学大家周慎斋老先生就认为,脉"数"就是虚证的体现.在我的临床中也基本是这样的,尤其是脉浮数,但是按之无力,底下为空,这一定是虚象的表现.不管这个人症状是口腔溃疡,还是其他上火 ...

  • 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廖育群:周潜川古脉法分经候脉法 [②] (周潜川大夫报告) 一.分经候脉之由来 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 < ...

  • 名医周慎斋详解名方——补中益气汤

    周慎斋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中年因病自习医学,潜心研究<内经>,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参以刘河间,后又正于薛己之门,问难数月,豁然贯通.周氏精通脉学,擅长于内伤证的诊治.今天我们就跟随周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