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深

性命之道

传承万圣修行之道,破译千古得道秘诀。指点后学修炼迷津,实修实证金丹大道。
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胎息是一种养生法。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编中云:“胎息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其道成矣”。

历代道家及养生家对胎息十分重视,把修炼胎息称为“大道”、“仙道”,著有《胎息法》、《胎息经》、《胎息铭》、《胎息诀》等大量文献。因而,胎息作为一种实在的养生方法,是毋庸置疑的。
究竟什么是胎息?历代认识并不一致。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呼吸方法,如《万密斋书十种养生四要》说:“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我们知道,胎儿在胞中是无呼吸的,所需氧气完全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取得,虽通过脐带,但并非进行呼吸;呼吸绵绵只描述呼吸的慢细匀长,把它说成胎息是不合适的。
还有人把胎息与内丹混为一谈,如《胎息铭》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实际上否定了胎息。我认为,胎息一词,比拟胎儿在子宫中的呼吸状态,这种比拟并未反映胎息的实质,但胎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它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葛洪对胎息的定义“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描述的是一种没有口鼻呼吸的吸氧方法;“道成”是达到的一种境界和状态。
苏东坡在《苏沈良方》中记述他的练功感受是“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这其实是对胎息景象的真实写照。
我在气功实践中也时时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发功练了一段时间后,动作越来越慢,越来越轻柔,呼吸绵绵若存;继而动作完全停止,全身达到至松至静状态时,顿觉全身毛孔张开,体内外气体交融在一起,此时呼吸全无,清凉感通透全身,肌肉、关节均无压力感,如失重状,肉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完全解脱,真有飘飘欲仙、超脱凡尘之感,其中乐趣,非语言所能表达。
但好景往往不长,留恋这种景象的念头一生,这种状态也随之消失,持续时间仅有二三分钟。根据葛洪和苏东坡的说法,这就是胎息了。那么,呼吸绵绵只是胎息出现的前奏,不以口鼻呼吸才是真正的胎息,依此,我谈谈对胎息的看法。
一、胎息即体呼吸
胎息虽然能不以口鼻呼吸,但人在胎息状态下,并非不与外界交换气体。由于在胎息状态下,全身毛孔、穴窍张开,内外气体交融,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实现了呼吸功能。这种人与外界交换气体的方法,称为体呼吸。
这里说的体呼吸,是指气体交换而言,非指一般的呼吸也。按修炼的感受,是无呼与吸划分的。人通过皮肤与外界换气,已为科学所证明。正常人在用口鼻呼吸时,也通过皮肤与外界换气,这一途径一旦受阻,人将得病甚至死亡。
而气功锻炼,有可能强化体表的呼吸功能。一旦从体表进入体内的氧气,与细胞呼吸(科学上称为内呼吸)相结合,皮肤、穴窍的呼吸作用便会强化,进而完全不以口鼻呼吸,胎息便开始了。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司皮毛的开合;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司气化,也司皮毛的开合;认为皮肤毛孔则是人体气化的门户。胎息的实践,实乃中医这一理论的证明。
《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因而又有踵息之称。从体呼吸角度看,脐息、踵息要是可能的话,也是体呼吸的一个特例罢了。如果我们把不以口鼻呼吸作为胎息的主要特征,那么,脐息和踵息都属于胎息。而胎息的概念,比踵息、脐息更为广泛,也更全面。
二、胎息是一种高级气功态
葛洪用停闭呼吸法并延长闭气时间达到胎息状态,使人们误以为胎息是一种呼吸锻炼方法,故《摄生三要》指出“但知闭气,不知胎息,无益也”,苏东坡“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指出不以口鼻呼吸决非强制如此,而是功到之时,自然出现的生理状态。
由此可以说,胎息是一种高级气功态。它与各种初级功、内丹术以及别的高级功不同,其主要特征是不以口鼻呼吸。说它是高级气功态,主要理由是:
1.一般能进入初级气功态的练功者,不一定能进入胎息状态,即使偶然经历过胎息,也不一定能再次进入。
2.从保健治病的效果上讲,它比初级气功态更强,古人说它“非只治病,决定延年”是有道理的。它使人有飘飘欲仙超脱凡尘之感觉,因而被历代道家看作是修道成仙的大法,即所谓“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三、如何练胎息
古人说:“法无定法”,练习胎息的方法很多。
葛洪提出的方法是:“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一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耳”,这是闭气习练法。
其实,不仅可以通过延长闭气的方法达到胎息境界,还可以通过数息、随息、存想、返观内照,或者自发动功等方法进入胎息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功法因人而异,别人的方法可行,对你就不一定合适。
此外,胎息是一种高级气功态,不是所有的锻炼者都能达到的;还有的虽然经历过胎息,但是以后竟不能重复出现。什么原因呢?关健要得其法。
《胎息经》提出,习练胎息要“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必须做到“心念不动”,才能“无来无去,不出不入”。
几种指导练胎息的著作也指出,要“先了心源”、“先修心静之门”、“澄心息虑忘情”、“心境相忘”,如此种种,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高度入静、心身两忘。
无论通过什么方法练胎息,这个要领是一定要掌握和做到的,否则,只执着某种方法,一味模仿,刻意追求,到头来必定落空,甚或有害无益。
(0)

相关推荐

  • 运动时怎么呼吸,运动用鼻子还是嘴呼吸

    用鼻子呼吸 1 从医学角度来看,运动时最好用鼻子呼吸,因为鼻粘膜可以净化,湿润气体,提高气体温度,从而避免寒冷,干燥和带有细菌,尘土的空气吸入肺中. 嘴巴协助呼吸 2 在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进行剧烈运 ...

  • 究竟什么是胎息?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深!

    胎息是一种养生法.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编中云:"胎息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中,其道成矣". 历代道家及养生家对胎息十分 ...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这误解太深了!

    原创健康中国2021-04-25 13:47:04 如果手莫名有些抖动或者颤抖, 你能想到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超过半数的人, 应该会想到帕金森病. 你听到过这样的玩笑话吗?说某某吓得哆哆嗦嗦,就像 ...

  • 你对胃镜的误解太深了!

    我国胃癌人数约占世界胃癌人数的50%,每年死亡49.8万例! 在我国高发肿瘤中,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总的来看,胃癌的发病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60岁年龄段常见,而男性患者大约是女 ...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这误解太深了!附赠自测方法及治疗药物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靖怡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 ...

  • 藿香正气水,你被误解太深了(祛湿圣药)

    我叫"藿香正气",诞生于1078年宋太医局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今年941岁,被历代医家称为: 藿香这味药是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解表是主药.紫苏既解表又理气:白 ...

  • 什么是真正的中庸,我们对中庸的误解太深了

    我们在讲一个人做事比较保守,循规蹈矩,不愿抛头露面,不会发表过于激进的言论,遇到问题往往选择明哲保身时,往往会说:"这个人太中庸了",其实,中庸这个词放在这里是错误,原因我们对中庸 ...

  • 必须有钱有闲?你怕是对户外误解太深

    自从玩了户外 朋友圈就开始严重两级分化-- 要么志同道合 要么每次都抛来 灵魂两连问: --你怎么整天到处玩啊? --你怎么这么有钱? 做了那么久笑而不语的 "冒牌有钱有闲阶级" ...

  • 世人对杨振宁误解太深!看到清华开的年薪,才知道他有多伟大

    对于杨振宁,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只关注他的负面新闻,显然已经忘记对我国做了哪些贡献.其实杨振宁是一个相当伟大的科学家,世人对他有着很多的误会,看到清华给他开的年薪,大家就能知道他有多伟大. 首位华人 ...

  • 很多中医对“藏象”的误解太深

    紫薇医道 今天 藏象学说具有层次性与关联性:同时,藏象学说是象数和五行的综合模拟.第一,藏象学说理论内涵的丰富性,它的发展程式是外延式.第二,藏象学说与西医关于器官的理论有不可通约性. 第三,藏象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