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對焦之淺見
尼康公司成立百年之際,推出一款帶有移動對焦功能的相機。近期,筆者對此功能進行了多次嘗試,拍攝對象包括但不限於昆蟲、玩具、文物等。
根據說明書提示,使用移動對焦功能時,拍攝張數從1-300張不等,拍攝間隔時間從0-10秒之間,均可自行根據拍攝對象及環境進行設置。一開始不太理解拍攝原理,在後期處理時,看著類似核磁共振逐漸顯形的圖像,方才恍然大悟(文末有後期處理視頻)。
說起來,一隻無意中獲得的碩大天牛,是引發嘗試移動對焦攝影的起點。由於它是個動物,花了兩天時間拍出來的結果才稍感滿意。至於後期處理方式,與景深合成方式一致。
▲移動攝影之天牛1,光圈:F2.2
左圖:單張
右圖:183張疊加
由於天牛一刻不停的在爬動,如何進行數百張拍攝是個極大的難題。突然想起以前有老師說過把昆蟲放在冰箱裡涼快一會,會稍微老實一點。此法果然有效,設置拍攝300張,實際上前183張可用,拍到三~五分鐘後這傢伙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從左圖可看出天牛的主體清晰,背景模糊。而以相同設置拍攝183張疊加後的天牛,全部清晰,該功能效果明顯。
第二次拍攝對象是一輛玩具坦克,光圈縮小到F8。
▲移動對焦之玩具坦克,光圈:F8
左圖:單張
右圖:37張疊加
由於光圈縮小,這次拍攝對象主體部分很難看出區別,唯有背景的地板清晰度不同較為明顯。
之後又嘗試拍攝了一些不同尺寸的飾品與藝術品,效果也不盡相同。
▲移動對焦之象牙胸針,光圈:F8
左圖:單張
右圖:104張疊加
▲移動對焦之金飾,光圈:F8
左圖:單張
右圖:101張疊加
▲移動對焦之瓷碗,光圈:F1.8
上圖:單張
下圖:100張疊加
▲移動對焦之福祿壽,光圈:F2.2
上圖:單張
下圖:100張疊加
▲移動對焦之梅花鹿,光圈:F1.8
左圖:單張
右圖:230張疊加
通過多次嘗試,對移動對焦功能及後期處理有了初步認識:
1,拍攝對象越立體,效果越明顯。
2,小光圈效果好過大光圈。
3,不推薦手持拍攝,否則數百張拍下來非但吃力,且易失敗。
屈原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移動對焦拍攝與微距拍攝相仿,拍攝時如何布光非常重要,這又是一個待學習的領域。所以說,要拍到滿意的移動對焦或微距作品,需要不斷鑽(ZHE)研(TENG)才行。
最後奉上一張新鮮出爐的作品:
▲移動攝影之天牛2,光圈:F8
左圖:單張
右圖:110張疊加
▲後期處理視頻(4倍速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