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我找到了自己的“贵人”

读完《曾国藩传》前两章,“反躬自省”,跃然纸上。

反躬自省

生活于世,群聚而存,实则是不停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差异只在于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孔子最得意之门生颜渊“不迁怒,不二过”;曾子理解“孔子之道”唯“忠恕而已矣”,均是在解决问题时始于“反躬自省”。

从我自己分析,问题在哪里,我对问题的本源是否了解,我的行为方式是否合适宜,纵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另一个“巴掌”的事,当由他自己去解决。

我需知自己的失误,并认可自己的失误是个成长的过程,而后调整自己的认知及行为方式,如若再遇见此类问题,方有空间举一反三,处理的更好、更合适宜,这就是成长。

我想,曾国藩少时读四书,“反躬自省”定潜于身心,有此心性,才能走上日后的人生道路。

 “圣人”之敬—“美好”之求

在书中,对曾国藩日记内容的记述异常生动,读着他的那些'自责、纠结、两小人打架、信誓旦旦、戒烟成功的沾沾自喜’,哪一个不是现实中的我们所为。

书中说后来

他做事越来越有恒心有毅力,待人接物越来越宽厚、周到、真诚,朋友一天比一天多。他的品质越来越纯粹,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
《曾国藩传》

哪个不是在此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我想这些是基于他对“圣贤”的认可、崇敬、向往,因为所有如此种种,他觉得“美好”。

就如同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圣人”太过高山仰止,可遇不可求,但追求“美好”乃是人之天性。我们都愿能排除万难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我们都愿以已之真诚得他人之认可;我们都希望朋友遍天下,而自己的心灵越来越纯净;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历经沧海桑田之后,千帆归来,任是少年!做一个自己都喜欢自己的人。

可是大多数人,都在如同曾国藩的那些自责、纠结中,就放弃了,因为我们不相信前方真会“美好”,看不到“美好”之光,故无法象曾国藩一样心意坚定,持之以恒。“曾”之“有恒”,当是浸润于骨血里的“敬”,方可做到的吧?

“日记”—原来“此非彼”

以前对日记的认知,真的是记了就好,即使称之为“流水帐”,都很好。一个人若能坚持不懈记多年的“流水帐”,都欣赏不已。

今天读到这里,方知,此日记非彼日记;一直认为日记是私人之物,不可于外人观,而曾国藩所记能拿着到处找评论的日记,方知,此日记非彼日记。

值得仔细琢磨,人生不尽相同,真的应是对待事物的状态决定的吧。

“经典”—贵人

曾国藩为官自修时,在翰林院,读了大量前世之人所传经典书目,从《传习录》开始,且尊大儒之建议,实践于生活。

想起现下经常听人说,人生三大重要之事,忘了其二,只记得其一“生命中需要有一个贵人”。

何为贵人?

我想就是能给自己真正的智慧、安定自己的内心、助自己成长,在遇到困难时,能指导自己正视困难、走出困难的“人”,而中华千年的“经典”不就是这位“贵人”。

记得老师说过,经典有三个特性:1、原创的;2、经过“长期历史”检验的;3、常读常新的。古人千年的思想智慧,于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筛选,依然源源流长,让每一时代的人,都能读出当代韵味的经典,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稳定、最可靠的贵人。

书中说:

曾国藩也是资质平常,他身上也有着普通人常有的性格缺陷,甚至一生中也做过很多错事,留下过很多遗憾。
《曾国藩传》

但也正因此,他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留于世间之人,得以让我等在百年之后看他在世上如何“勇敢”的行走!读完前两章,意在如此,极好了。

共读张宏杰《曾国藩传》第一章——曾国藩的第一次人生至暗时刻

悦读共读张宏杰版《曾国藩传》,先说点题外话

5月共读 | 张宏杰《曾国藩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