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深爱着你》:深沉的爱与痛,是她一生的救赎

1K62021.05.02 20:20:29字数 3,083阅读 730由菲利浦·克洛代尔执导的法国电影《我一直深爱着你(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以一种沉寂素淡、循序渐进的基调,开始电影的情节发展,讲述了母爱另一种沉重的伟大。作为一部母爱电影,这部影片并没有以家庭和子母的口吻作为叙事的过程,而是以痛苦和死亡作为铺陈,直到最后才渐渐以半展开式的叙述向观众陈示了偏颇到极致的母子之爱。

当朱丽叶杀死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她的内心便从此灰暗起来,而法庭的十五年有期徒刑,更是让她内心的灰暗逐渐凝结了一层层的冰。十五年来,每度过一天,她的内心便多了一层薄薄的冰,直到她的内心完全死去。十五年过去,出狱后的朱丽叶,内心已完全被痛苦和绝望支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妹妹丽雅来到了她的身边。妹妹的热情和朱丽叶的冷漠形成了非常矛盾的对比,她根本不了解发生在朱丽叶身上的痛苦和绝望,甚至还以为朱丽叶还只是小时候那个教她弹钢琴、送她上学、陪她玩耍的姐姐。只是在这个时候,在她眼中的姐姐已经被世俗法律披上了弑子之罪的标签,朱丽叶也在这样的标签里越来越沉淀,越来越痛苦。而在朱丽叶服刑期间,她们的母亲已经完全否认了朱丽叶的存在,甚至不许妹妹丽雅去牢中看望姐姐,更不许旁人提起她。在这种极致的自我否认与自我欺骗之下,母亲很快就得了精神病,在一家疗养院里平静地逃避这种沉痛的现实。当朱丽叶出狱后再次在妹妹的怂恿之下看望她的母亲时,母亲已经人格分裂了。

当痛苦得以自由喘息时,希望还会远吗?妹妹丽雅和她的丈夫卢卡有两个女儿,但都只是领养的,基于姐姐朱丽叶的前车之鉴,夫妻俩担心他们也会做出和朱丽叶相同的举动。大女儿路易丝对这个既美丽又神秘的姨妈颇感兴趣,几次三番地追问有关于朱丽叶的事情,然而出狱的朱丽叶以一声不耐烦的语气回绝了一切问题,将自己的内心紧紧关闭。在朱丽叶来到妹妹家的当晚,这份晚餐显得分外冷清,妹妹的丈夫卢卡总是对着这个女人怀有戒备心,不让她照顾两个孩子。出狱后的朱丽叶所有的遭遇、周围人们的冷漠、应聘工作时的驱赶,都在时刻提醒着她这个杀人犯的身份。而对于为什么杀掉自己的孩子,所有人并无从过问,可即便是有人出于情有可原的同情和关照而过问她,朱丽叶也不愿提及。朱丽叶与世隔绝的十五年间,整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她看着这焕然一新的世界的确有些不知所措,但这也使朱丽叶的外表变得格外冷静和沉着。正是这种沉着冷静,让朱丽叶面对他人的嘲弄和戏谑时表现得若无其事。其实不然,这同时也只是她内心麻木的另一种体现,而在她内心麻木的另一端,她的心头依然有一处隐秘的角落在悄悄地流泪和滴血,朱丽叶这种无从体现的沉默,正好也恰恰证明了她内心潜藏在冷静外表下的敏感和脆弱。周围人先有的蔑视,身边人先有的冷漠,使朱丽叶的内心愈加麻木。照亮她内心的光亮多么细微和渺小,熄灭她内心的冷水多么冰冷。用她对卢卡父亲所说的话,在监狱的外面,是一个没有“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着朱丽叶自己和那些冷视她的人们共同塑造的一堵高高的围墙。这堵墙为朱丽叶打造了一颗麻木不仁的心,和一副只身在黄昏下独坐的背影。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痛苦和绝望,为朱丽叶的内心悄悄地打开了一道小小的窗口,让迟到的温暖和阳光随着痛苦静静地流露在她的心田。她从一个穿着暗沉老旧、面容粗糙颓废的中年女人,到后来打扮得优雅从容、时而露出迷人的微笑。是对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对以往消极生活的一种释然。她从一个不会照顾妹妹养女、时而对她们发出吼叫的孤僻女人,到后来为小路易斯讲故事,并教她弹钢琴的举动。是对自我内心责任感的抒发,有时候,她还会亲吻和拥抱她们。她从一个对周围环境有所抵御、冷漠拒绝的态度,到后来她会经常和警官一起喝咖啡,并度过了一个连自己都忘了的生日,还会和大学教授一起讨论Emile Friant的画作。甚至,她还与妹妹在长椅上,分享与一个男人发生性行为的经历。影片中朱利叶与妹妹丽雅互相弹琴的画面,她们彼此微笑地哼着那首没有原唱的民谣《À la Claire Fontaine》,两人又像从前一样,流露出无比珍贵的感情。在钢琴轻快优美的琴声里,在小路易斯手舞足蹈的欢乐下,在卢卡父亲的沉默注视中,她们彼此握手言和。可是对于她为什么杀死自己的儿子,朱丽叶却只字未提。

狠狠撕裂后的痛苦,还会重生吗?朱丽叶的事业也随着她内心的变化逐渐有了起色,她也不想占用妹妹的房间太久,在被医院正式录用之后,朱丽叶也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并邀请妹妹和她一起去看她的新公寓。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丽叶急急忙忙收拾完东西出去工作,压在枕头底下的字条被妹妹的小女儿捡到。这是朱丽叶的儿子写给他心爱的母亲的遗书,被妹妹捡到之后,她赶紧跑到姐姐新租的公寓里问个清楚。这个时候,朱丽叶放晴的内心终于迎来了暴风雨般的撕裂和破碎。可现实的是,发生在朱丽叶身上的事情她自始自终只字未提,那么她的内心又何来放晴?当他人的温暖和感动深深地滋润着朱丽叶的内心,可她的弑子之痛却是与世隔绝的,即便是朱丽叶感受的爱与温暖再多,她对自己儿子的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面对着妹妹的死死追问,朱丽叶的痛苦愈来愈强烈,最后,满脸是泪的朱丽叶撕心裂肺地问:“你们能做什么?!”。此时,妹妹迟来的拥抱和深深的歉意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朱丽叶经历痛苦、绝望、无奈、孤独,以及法律的审判和世人的误解之后,终于也迎来了她内心最后的解脱。朱丽叶缓平情绪后,终于可以慢慢地细说她自始至终都不愿提及的过往,最后她说:“亲人的死是最大的牢狱,你将永远囚禁于此”。即便是朱丽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她内心深处的牢狱永远将她死死地捆住。

深沉的爱与痛,终于放晴在雨天鲁迅先生说:“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的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的确,痛苦与幸福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深爱着你”将这种爱和痛以一种非常之惨烈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将朱丽叶深埋的心底的母爱沉重地烙在囚牢里的每一个角落。她对外人所能承受的,所有的被冷眼、被误解、被驱逐、被断绝,使她的痛苦加倍地呈现在我们的眼中。而我们对之嗤之以鼻的,是她这种过于偏执和几近疯狂的母爱,给我们的心里留下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而朱丽叶为孩子所做的,则是她心中最蒂固根深的痛苦,杀死她的孩子,让我替你承担。面对儿子的病痛,她只能说,与其让你痛苦至死,不如让我代你受过,我给了你生命,也可以宣告你的死亡。这对朱丽叶是一种极度的折磨。但是,这种折磨至少让她觉得,我的孩子还活在的我心中,我也将会一直深爱着你。

可以说,朱丽叶早已想到了自己会经历的种种遭遇,但这些遭遇和自己对孩子的爱相比实在太过渺小,也正是因为这样,自己的希望却是那么渺茫。从杀死她的孩子的念头冒出来开始,朱丽叶就已经渐渐在刻薄的世俗之见中迷失自我,但一想到自己孩子以某种方式又活了过来,并且永远陪伴在她身边,世俗和自我就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不值一提。看似麻木不仁的心,或许早就已经被这种深沉之爱点亮了整个心房。在她为自己画地为牢的监狱里,虽然满是伤痕与痛苦,但这种痛苦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不时还会有人来探望,偶尔也会有阳光照射进来,使她痛苦的一生多了一些甜蜜,使她黯淡的生活多了些温暖。痛苦与绝望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如何承受,而在于如何看待,如此快乐和幸福便有了和痛苦同等的本质。如果朱丽叶没有忍受这些痛苦,那么她对儿子的爱就不会如此深沉。这种的痛苦一直在朱丽叶的内心中挣扎着,让她萌生对美好生活和人生幸福的渴望,这就是痛苦为朱丽叶所指引的方向,也是朱丽叶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就如同最后的那场延绵细雨,只有在雨天,雨滴才显得格外美丽。“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朱丽叶不仅告诉自己,也告诉她所爱,同时也爱她的人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