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的第一道槛是“去创始人化”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146天的第146篇原创文章
今天是得到app三周年生日,作为其忠实用户和得到大学的一员,祝得到app三周年生日快乐。
三周年的开放日活动,“得到”选择在知名夜店vics举办,连续六个小时的15个人的硬核演讲,是“得到”选择的庆生方式。
今天断断续续地听了其中的部分演讲,晚上演讲的全文公开出来之后,又都翻看了一遍,很干货、很精彩,对这个团队,又有了新的认识,不得不说,这个知识服务商,很让人尊敬。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得到知识资产组负责人吴博的演讲《为什么要“杀死”罗振宇》。
为什么要“杀死”罗振宇?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吴博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家好公司,而不是去服务一个网红,就这么简单。”
“我们追求的,是这家公司的基业长青。”
深以为然。
从7年前,看到罗振宇的辞职信,一路看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再到三年前,得到app成立,再到《罗辑思维》变为日更,成为得到app里面的一个版块。如果说现在的“得到”和早期的《罗辑思维》有什么不同的话,最大的不同就是“得到”在越来越“去罗胖化”。
放到三年前,你如果问《罗辑思维》没有罗振宇行不行,答案肯定是开玩笑,这就是罗振宇自己的节目,怎么可能没有他?但是现在,如果再问“得到app”没有罗振宇行不行,看完今天的得到开放日的分享之后,答案很显然——如今的得到,没有了罗振宇可能会少了跨年演讲,可能会缺了《罗辑思维》的板块,但是,作为一家知识服务平台的“得到”,仍然会继续运行下去。
这就是“得到”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去罗胖化”。
早期,罗振宇作为“网红”,罗辑思维这家公司充分享受到了网红带来的红利。但是渐渐地,罗振宇自己和这家公司都意识到,这种红利的背后,会带来一个东西,叫做“路径依赖”。它会产生一个后果严重的副作用,就是网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公司的能力发展不起来。
所以,吴博说,“对于一家追求基业长青的公司而言,兄弟姐妹们来到这家公司,一定不是为了养大一个叫罗胖的网红,大家的目标,是要把知识服务这门手艺,变成一个好业务;把得到这家公司,变成一家好公司。”
把这段话,迁移到其它公司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所有追求做强、做大、做久的公司来说,“去创始人化”是企业突破的第一道槛。
摆脱创始人对公司的完全个人化的控制,就是给公司加冕,而不是给创始人加冕。
为什么要这样?
第一,对于公司的所有兄弟姐妹来说,你是为一个皇帝在工作,还是在为一个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在工作?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一旦实现了去个人化,老板就会从指挥员变成教练员。从亲自冲锋陷阵变为培养手下的人,让手下人成长起来,努力地带出更多的领导者来。
第三,在这样的公司,只讲能力,不讲资历,你能为公司做多大贡献,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是非、高下、对错,大家一起来探讨,不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忠诚更是绝对不会成为负担。
那么,如何做到“去创始人化”?
回到“得到”的案例,我们来看看“得到”是如何做的。
为了“杀死”罗胖,作为罗振宇的贴身管家,吴博会严格做好罗振宇的时间管理——与公司业务不相关的事,或者这事儿只是服务于个人利益的,罗振宇通通都不会参加。甚至个人的社交活动也要尽可能减少,连媒体采访也很少参与。也就是说要做“绝缘体”。
而积攒下来的时间,要作为资产打散,罗振宇要作为“路由器”去连接公司外部各方面的资源跟关系。
除了做绝缘体和路由器,罗振宇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开模机”。吴博说,做一个高精度的零部件,需要开模,罗胖就是用它做知识服务的经验,为公司做内容的同事开好了“模具”,然后规模化生产。也就是,把创始人的能力,转化为公司同事的能力,向内部赋能。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做培训嘛。但这一点,还真不是老师教学生那么简单。
得到采取的是脱产学习、高强度训练的方式,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让做内容的同事们回炉重造。看起来,是给全公司做内容的同事做培训,实际上,是要把罗振宇做知识服务的能力,想方设法,翻译成一套可复用、可学习,可以不断有多人来迭代的一套技术。
这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要交接好手头工作,完全脱产学习。罗胖每天写一篇罗辑思维的稿件,“抗大”(得到的脱产学习班叫八里庄抗大)的同学们也得每天写一篇,每天还会有选题的打磨会,罗胖还会对每个同学的稿件做打磨反馈。
当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条件”实现这种高强度训练,但这种培训模式的核心却值得借鉴——自古以来,所有“师徒制”的核心就一条,把老师和徒弟在一起的时间,放的足够长。只要老师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和学生沤在一起,就一定有效。
只要老师和学生买都充分投入时间精力,那些最难传授的知识,也就能够从罗胖身上迁移出来,转化为每一个人的战斗力。
作为得到来说,吴博说,“只有把作为网红概念上的罗胖消散了,那些这个市场上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跟我们合作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是在给罗胖捧场,而是罗胖在给他们捧场。”
迁移到其它公司身上来说,只有去创始人化,减少对创始人的路径依赖,把核心人员的手艺挖掘出来、翻译出来,变成一套可迁移的技术。只有更多人掌握了这门技术,这个公司的整体水位才会提升。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去罗胖化的“得到”的体系在越来越完善,3000万用户选择这个平台,是因为这个知识服务商有着最严格的品控,打造着专业分工的机制,注意长期价值,用心做良心产品。
得到这一套去创始人化的心法,值得迁移。
感谢得到开放日的分享,再一次祝三周年生日快乐。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