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被中国人玩成了啥样?
中国式摄影
何为中国式摄影?网上疯传的有这样几种模式,称之为“中国式摄影”:
1. 有钱有时间的:设备齐全,喜欢拍青藏高原戈壁沙漠,不求与众不同,但求大家相同。这些人最喜欢组成沙龙,喜欢讨论哪个山头南面,哪棵树什么季节的叶子红的最好看,为的只是能抄袭的像某某“大师”一点。然后一起穿着酷似防弹背心的摄影背心,背上十几斤的器材,前往名山大川或者不毛之地。他们的MSN或者BLOG里经常会写着诸如“在路上”之类的话。
2. 有时间没钱的:多为年轻人,镜头不算好,喜欢拍MM,背景得是芦苇和铁道的,后期得是负冲的,天必须是绿的,文字写得像诗的,意境是颓废和看不懂的。常用词语是“在一起”、“不分开”。
3. 有钱没时间的:买得起镜头没时间跑,喜欢用长焦拍纪实。老人最好是满脸沟壑的,妇女最好是表情夸张的,街道最好是脏乱的,天空最好是阴沉的。微笑最好是苦涩的,眼泪最好是含蓄的。
房屋最好是破旧的,大树最好是枯死的。冲突最好是激烈的,结局最好是悲壮的。
4. 没钱没时间的:镜头最好是借的,车最好搭顺风的,门票最好是逃的,模特必须是蹭的,拍的模特基本都是10岁以下以及常见家禽家畜,常用词语是也许明天会好。
中国式摄影,变成了大众娱乐的代名词!
中国摄影也有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国式摄影乃体制的必然,特色的体现、官府的宠爱、导向的青睐。
但应该指出的是,有的地方沙龙或小团体负责人就是不向影友传播摄影历史和摄影应担当什么,年复一年的教光圈速度怎么使用,拍鸟用600,拍小虫用微距,长枪短炮装备了身边人。拍出的大作也就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什么的,这样的摄影沙龙或摄影小团体要更新观念,走向真正意义上摄影还需要时间。
现在无论是在各个景点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公众场合也罢,总是能够看到很多扛相机的人,相机咔嚓声响起、众人你拥我挤拍同一个场景的情形,于是悄然间形成了一股“中国式拍摄风潮”。
来自广东的张艺,开始或许也是从这个群体中走出来的,但是等到了一个阶段之后,她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摄影对于自身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拍摄千篇一律的景象似乎满足不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于是当她出去采风拍摄的时候,她的镜头不再对着美好的山山水水,不再追云逐雾,起早贪黑了,她面对这些群体创作的情形开始反思:摄影可以做什么?摄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表达?
眼前这些聚众扎堆的拍摄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她在无数次的群体创作中,把手中的镜头对准了这些扎堆的摄影师,通过图片累积的形式,让我们窥见当下中国摄影这些小群体的一个个现状。而这些图像反应的恰恰是“中国式摄影”中最标志性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