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回归排超关注度仍持续萎靡!虚假热度,中国排球仍在冬天?
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第一阶段的比赛全部结束。最终A组的北京女排、八一女排,B组的天津女排、广东女排,C组的上海女排、山东女排,D组的江苏女排,辽宁女排成功晋级。
众所周知,本赛季的排超联赛新增了两大看点:
第一就是联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在赛制上第一阶段进行循环比赛,决出小组前两名。而第二阶段八强球队将重新分为两组,其中A组和C组合并为E组、B组和D组合并为F组。也就是说A组的北京女排、八一女排,C组的上海女排、山东女排将在第二阶段并入E组;B组的天津女排、广东女排,D组的江苏女排,辽宁女排合并为F组。第一阶段交手过的球队不再碰面,第一阶段的成绩带入第二阶段。
其次就是本赛季的联赛取消了二次转会这一争议性较大的政策。
第二个看点就是朱婷的回归。为了和国家队队友更多的磨合,朱婷本赛季回到了国内打球。而天津女排也因为朱婷的回归而实力大增。在朱婷的带领下目前天津女排无一败绩,成为了联赛夺冠的最大热门。
但令人遗憾的是,似乎在中国女排热度越来越高、联赛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排超联赛以及中国排球关注度和发展并没有随之提高。
最显著的就是联赛的关注度持续萎靡。作为排超联赛第一阶段的的收官之战,几场比赛包括朱婷所在的天津女排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热度可言的。与当日的中超和CBA相比,排超联赛似乎只是自娱自乐。
与收视率相呼应的是排超联赛转播中的一地鸡毛。多场的排超联赛网络转播都出现了延迟问题,比赛首局已经接近结束而转播信号刚刚搭建好的现象屡见不鲜,转播镜头单一和模糊问题也多年不见解决。这样的职业化程度又怎能自称世界第一大女排联赛?
本赛季即使有了朱婷回归,排超联赛的热度也并没有随之提高。这又是为什么呢?要知道我们的排超联赛并不缺球星,张常宁、龚翔宇、姚迪、袁心玥等球员都是家喻户晓的球星,而曾经的世界第一主攻金软景,美国女排主攻巴奇等都正在或曾经在排超联赛效力。
而关注度低带来的无疑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问题。众所周知,在中国看一场排球比赛的成本非常低,本赛季的排超联赛在经历了改制后单场票价更是有不小幅度的下滑。即使30元看单场、100元看整日,我们的联赛上座率也是相当低。即使到了总决赛各单位组织统一看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中国女排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的标签,但国内排球联赛和排球运动发展确实有些难堪。各种原因也不难分析,真正喜爱排球或真正参与排球运动的人太少了。而在中国女排的影响下,女排国家队和各俱乐部也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好处,而这更凸显了男排现状的凋敝。联赛的发展离不开球迷,看上去中国女排火爆的同时中国的排球热正在路上,但排球在中国遭遇的种种现实尴尬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排球发展仍在冬天。
(罗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