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微藏史】|拉萨“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的由来和诞生
据佛史记载,释迦牟尼经苦行苦学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实证。
公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祇园精舍城,以无比神奇的幻术和多种神变击败了外道六师及其追随者,大获全胜。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信徒们尤其是王室和富贵者,每天施舍巨财,供奉佛像,布施僧众,祈愿永世太平,即创立了“大供养法会”。
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在藏地获得王权鼎力支持和弘扬的时期。
随之,佛僧地位受到自上而下的极大尊崇,大众对出家为僧趋之若鹜。
由于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发展,被抑佛者利用、进而打压。
供奉佛僧之风一度衰落,直至逐渐消失。
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抑佛、灭佛事件。
随着吐蕃王朝的分崩离析,佛教在藏地漠落。
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迎来藏传佛教后弘期,雪域藏地政教格局状态也导致了藏传佛教派生出了各类教派。
15世纪初,经过宗喀巴大师的倾力完善和改革,藏传佛教格鲁派正式创立。
一时间,格鲁派势如破竹,藏传佛教也因此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藏地上层社会和僧侣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下,雪域高原出家为僧者众多,然而社会财富与佛僧供养并不相互匹配。
物质和经费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一现实问题也被摆在了刚刚诞生不久的格鲁派面前。
也成为了宗喀巴大师需要积极面对并解决的现实困难。
然而,这并没有难住大师和格鲁派。
通过一个重大佛事活动,不但解决了物质供养的紧缺问题,同时格鲁派的影响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大。
宗喀巴大师决定按照本篇开头所讲的古印度祇园精舍城“大供养法会”的形式,举行一次规模空前大法会。
这就是著名的“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
也称“大祈愿法会”、“祈愿大法会”、“传大昭”、“传召大法会”等。
公元1408年秋天始,在当时的帕竹政权以及大量权贵和僧众百姓支持下,宗喀巴大师即启动了“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筹备工作。
包括了对大昭寺殿堂、厩院、转经道、佛像、壁画等进行大规模的修葺、翻新。
尤其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戴上了金质五佛冠,全身获重新镀金以及更加华丽的披衣,焕然一新。
据说,对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觉沃仁布钦”༼ཇོ་བོ་རིན་པོ་ཆེ།༽的称呼,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公元1409年正月初一,“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按照古印度祇园精舍城“大供养法会”的仪式仪轨,在拉萨大昭寺隆重举行。
这就是拉萨“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的由来和诞生。
其中之隆重,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将在后期继续分享,请持续关注。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西藏佛教大祈愿法会史事述略》|周润年 李双剑
《西藏佛教的正月大祈愿法会》|东智才让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用意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