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旧赋:南阳知府衙门
中原衝要 控制秦关
南阳知府衙门,简言之就是南阳府衙,位于城区民主街。南阳在修复府衙的同时,把周围搞成了访古商业街,还违规重修了府财神庙,现在周围已是一片美食、商业集聚区。财神庙没关的时候,周末在庭院中央是古玩、旧书交易市场,只要有闲暇时间,我总和妹妹来这边逛街吃东西,淘旧书。
府衙因而也不陌生,亲眼见证了其门票从十元、二十元、三十元涨到目前的四十元。一路走高,不曾倒退。府衙内部倒也没少去,不过向来周末逛街懒得背相机,所以照片倒没几张。为了《南都旧赋》这个主题,捡了个好天气,专门背着相机去了一遭。其实,我和妹妹更喜欢下雨天的府衙,大抵是南方人曾在这里当官的缘故吧,府衙的回廊将三进庭院串联起来,走在回廊里,可以到达每一间房子,丝毫不会被雨所困。
晴天也有晴天的好,闹市区的府衙因为收费的缘故显得格外宁静,蓝天白云下的建筑,也颇为耐看。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后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是目前清代全国215个知府衙门中到2013年保存最完整、规制最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
走进府衙大门,迎面而来便是仪门,仪门为礼仪之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内。仪门之后便是大堂,即公廉堂,它面阔5间,进深3间,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宽敞。大堂是知府开读诏书,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它仪仗等。屏风两侧悬挂楹联:“府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大堂之后的二堂是府衙长官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有庄重威严的气氛。穿过二堂大门20米,便是三堂,是知府商议政事,处理内务及燕居的地方,称之为燕思堂。堂后为府衙花园,为知府及家眷的休憩场。
南阳府衙是多进、多套四合院汇聚在一起的明清建筑群,其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布局合理。南阳府衙的营建是中国官署文化的活标本,可谓内封闭,外开放。对内封闭,知府在深宅大院内,赏花植木,修身养性,营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同时,整个建筑也对外开放:打开大门,走过回廊,知府可处理政务,可投身红尘俗世,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遁世与出世,可谓全矣,封建士大夫之精神于南阳府衙可窥一斑。
说起南阳府衙不得不提“父母官“、“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的诸多典故及其丰富的楹联文化。羊续悬鱼,典出《后汉书·羊续传》。说汉时官吏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有府丞送鱼给他,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他就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从而杜绝了馈赠。后用以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而召父杜母,同样典出《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杜诗》。典故指的是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 。他们都曾为河南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因以“召父杜母”,是“父母官”的最早来历。
当然还有那副著名的长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读来让人深思良久。
南阳自古便是战略要地,在已拆毁的城门上,有知府顾嘉衡的题刻“中原衝要”、“控制秦关”等,是当年南阳府地位的真实写照,而今也只余片石,和这仅存的府衙,及其一众孤立的默默诉说着过往的繁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