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书>十七:读万卷书,升维思考降维行动

亲爱的小芯甜:

你好呀!
没有想到吧,今天我们还是继续《价值》,妈妈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时间与你谈谈阅读与思考。张磊在书中提到升维思考降维行动,之前妈妈很崇拜的一位师兄的原创公众号也将这句话作为格言,这句话细想起来,真的非常富有智慧。
这其实非常是网络爽文小说的套路,男频基本都是自强男主一直迎来只越级一层的boss刷经验、女频基本是玛丽苏女主可以降维打击各路配角。这样的套路屡见不鲜,因为这样的方式确实爽到了每个人的爽点。
对比与生活与工作,没有了剧本安排的BOSS,妈妈最推崇的是其中的升维选择的是“思考”,不是“社交”、“勤奋”等等,因为很多时候脑中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而降维选择的是“行动”,而不是“约束”、“规划”等,因为想的一般都比做的好,要做到极致,就得预先给给自己留出机动,学会与自己和解。
降维行动很多时候好做,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来聊聊思考如何升维。张磊在书中有一段分析“研究”的论述,很精彩,与你分享:
一、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

前者强调因果逻辑的深度,要寻找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找到基本的公理、处世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后者强调穷尽各种可能。
第一性原理听起来很抽象吧?妈妈举个上学时候的例子,有一门学的不好的课叫计量经济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相关性。而很多时候相关性在没有研究深的时候就被当成了因果,会得出一些可笑的逻辑。
当时上课有一个例子就是超市中啤酒和纸尿裤销量正相关,得出用纸尿裤的人都喝酒的结论,就很可笑了。从给你买纸尿裤来看,应该是纸尿裤体积比较大,所以如果出门采购需要开车和爸爸,爸爸顺手买了啤酒,这样是不是听起来就合理多了。
二、长期研究=关键时点+关键变化

书中有一句话讲“时间”与研究,妈妈觉得很好,叫做“要用大量的时间研究过去,更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当下和判断未来”。“只有长期、动态地跟踪变化,投资人才能够对变化产生超出一般意义的理解,从而拥有与市场不同的观点,而且是基于非常长期的视角的不同观点”。
妈妈想到了三个例子,但是估计是现在思路受限,都是与金融相关:

1.房价不是只会涨的

地产周期看人口。你成长的时代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妈妈真的是伴随着房价上涨长大的,小时候卖一套房子才三四万,现在大概在老家也只够个厕所。所以一代人的意识中房价是一直会上涨的,在期盼或是诅咒中涨到曾经不敢想象的位置。但是这只是因为还不够长,不够人口周期和地产周期的长度。

2.不知道如何选股,就先买几个试试。

妈妈忘记这是哪个二级投资大师的方法了,他一般是先买入几只,然后研究观察,确定自选池。当时妈妈觉得很莫名其妙,那为什么不选好了再买,后来才渐渐体会到万事在岸与在潮中是不同的感觉和心态,这就是对培养对关键时点和变化的敏感的方法。

3.散户不求大富,如何开始炒股?

选一个好的股票,耳熟能详的,一直看,时间久了自然就对它什么时候贵了、什么时候便宜了有感觉了。

三、独立研究=独特视角+数据洞察

其实以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独特的视角是大方向的把握,数据洞察是从数据退出真相,用理性系统分析支持自己形成的判断的过程。它们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过程。
独立正是体现在从数据出发向后对于真相的还原和理解,向前对于大方向的判断和决策,是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独立最大的作用,妈妈觉得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独立思考,才敢于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借用书中的一句话,“这是一条越走越坦然宁静的道路”。

四、如何深入、长期、独立地思考?

1.如何才能让思考的维度高于自己的现状?如何才能不让屁股决定脑袋,而让脑袋决定屁股?

无他,唯手熟尔。训练思考。

2.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思考?

一从生活中来,二从阅读中来。

(一)从生活中来

这是一次爷爷和爸爸妈妈聊天的时候讲的,妈妈印象深刻,并且每次应用都会有新的体会。爷爷当时说,在基层的时候就在想局长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办。其实这就是最典型,也最实际的升维思考。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挑战,遇到复杂的事情先如此思考,在慢慢观察和反思就会知道自己疏漏了什么,格局上小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技巧,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处理人际关系,长此以往,领导自然成了老师,经历自然成了课程,你的脑袋考虑和解决的也不会再是自己屁股的问题。
当然,以上是多数时候我们最能够抓住的锻炼机会,思考、代入、观察和反思强者,而有时会有更好的机会。感谢这个时代,这种机会越来越多,好的平台越来越重视培训、扁平化的传帮带,就如书中提到的高瓴资本信任即可参与听总监的投资分析,年会的分享,如现在很多平台上的讲座圆桌会议资源。但是,宝宝你要切忌,这些只是机会去看看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获得思路上的启示,真地锤炼是自己多留心、多思考,下苦功。

(二)从阅读中来

我们再来说阅读,别人可以告诉你的,书中有,而书中有的,别人未必能够告诉你。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深入的思考需要加深对第一原则的挖掘和理解。基本的公理、人性已经累计了无数经典,读之弥久,读之弥新,每新有会意,就是思考的加深。而想要如上所说做长期的研究,有什么比书籍更能够全面的汇总?读史使人明智正是此意,将基本发展史融会贯通,了解变化背后的要素,要素背后的因果,才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最后,我们再说最难的如何独立思考,妈妈想说,还是阅读。第一、读经典,自妈妈副修的经验来看,读经典的过程对提高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能够读懂,能够理清论证逻辑,从质疑假设到推演到结果到检验,你会慢慢地建立自己理性分析的世界。
第二,会追问会反驳,自己用输出倒逼自己成长。妈妈很喜欢哲学院的有些课堂以及一些外国大学的授课模式,将阅读提前并且放在课下,课上主张学生互相提问、解答乃至讨论、辩论,再以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梳理输出。你会发现理解是一回事,能讲清楚将是更深一层次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将更容易培养出独立的思辨。
五、关于阅读的心得

(一)自己读

如今市场上有各种号称多少页的读书笔记,几节课带你读懂XX的音频课,其中做的好的如樊登读书,他曾说因为每个人阅读能力不同,让很多人读同一本书,收获的没有我多,所以我做书的传播者。阅读能力有差异我同意,但解决方式不是听别人读书,吃是所谓精华的颗粒,而是提升阅读能力和享受阅读过程。
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你可理解的开始自己阅读,当然妈妈倡导你阅读不是为了所谓的阅读力。而是,首先,阅读是思考的过程。只听结论,不看前提、推导、举例、验证,结论只会是过眼云烟。思考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它的基础就是自己的投入,听人读书大概就像买椟还珠一样。
其次,即使是同等阅读力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自己动手,你才会发现你最需要的。妈妈每半年会整理自己这本年读过的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读过的书就是走过的路,有些内容当你不在或者未经历的时候不会触动你。所以你对书的印象中包含了你对那时候自己的理解和回忆。
例如,妈妈在第二份工作时,老板随心所欲,将一个很好的创业团队和开始打击的分崩离析、离心离德,那时对《How Google Works》里面激励创意人才,《第五项修炼》里面的学习型组织方有体会。那两本书中可以学习的一定很多,但是我吸收的是那时我最缺少的思考。书就在那里,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第三,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将阅读区分于机械的学习和背诵,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你只有自己读过,才会有自己的感受,所谓身临其境,于阅读也应当如是。
(二)享受阅读

妈妈讲给你写的信整理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分享和自得其乐,这个公众号的名字是“会意小讲”,取自妈妈认为最贴近自己的读书态度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喜欢,但是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妈妈从来都不追求背诵,不追求没有错误,不追求任何角度的完美,我享受的是有所收获的时刻。所以不必要把阅读等同于学习,更不要将学习等同于辛苦,那样会带给自己很大的负担。有时候同样的路,不同的心情,就是不同的风景。

任何一个习惯,都要是有所收获,有所享受才能坚持的,阅读值得你如此。如果强求不快乐,不要强求,如果计较很辛苦,不要计较,开卷有益,享受过程就好了。

不必给自己设限制,大块头啃辛苦了,就看看小散文。报告文学读郁闷了,就看看柏杨骂人。想放松放松,就看看书法或者画集,翻翻金庸古龙,不用想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以自己为中心,享受自己的阅读。

(三)间隔式给自己沉浸式阅读进行沉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