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看电影/于小燕(原创)
作者: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最爱看电影/于小燕
有人说,当你越来越喜欢回忆往事,那就说明,你已经老了。我自认为自己不老,不知为何,这两年,我也渐渐变得越来越爱回忆往事了。
尤其那些童年旧事,总是跳跃在脑海,好像要鲜活起来一样。
我的家,是在北方的一座小城。那时,我父亲还活着,身体很健康,我们一家生活得很快乐。
城的四面都是农田,田里种着瓜果、蔬菜、玉米,麦子,城中心有一座百货大楼,南街上有一座电影院,叫“七一剧院”,东街上有一个电影院,叫“和平电影院”。
因为我家在城南,每年夏天,“七一剧院”便成了我们的乐园。那时候,看一场电影一毛还是几分,我忘了。因为我们大多时候都是不掏钱看电影的。
那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看电影,小学时,看电影不掏钱。每隔一段时间,全校同学排成长长一个队,黑压压的便开往电影院。一路上欢歌笑语,热闹非常。
到了电影院门口,身上带钱的伙伴便拿出一角钱,买五分钱的瓜子,再买一根冰棍,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走进电影院。
不过没钱的同学也就遗憾那么一瞬,因为电影马上要开场了。大家开开心心的挤进电影院,一会儿就陶醉于电影中了。
放了假或者星期天,我们几个爱看电影的,没事就到电影院去。那时候的人特别好,有时候我们跟在不认识的大人屁股后面,冒充他家的孩子。那个大人看见了,回头冲我们笑一笑,然后照旧走,我们就跟他混进去了;有时我们灵机一动,随便的跟在买了票的人后面,走到检票口,前面的人一检票,我们蹲一下身子,让检票的人看不见,跑进去(那时候是多么的幼稚啊,其实现在想来,检票口就那么窄窄的一个通道,无论我们怎么蹲身子,检票人员一定都看到了,他肯定是故意放我们进去的啊);有时候,我们老远看到检票员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便相视一笑,大大方方的走到检票口,望着老爷爷笑,老爷爷就一挥手,说:“过去吧。”然后我们马上就撒丫子跑进去找座位。
我们没有买票,自然没有座位。但是我们很自觉,如果看没有座位,我们就靠在墙边的暖气管子上站着看。如果看还有座位,我们就坐下。一看见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拿着手电领着观众挨座位看号,不管是不是我们屁股下的位子,我们都马上早早站起来,把座位给人家让开。
有时候恰恰那边还有位子,而那个观众恰恰看见了我,会说:“没事,叫那孩子坐去,我坐这儿。”
那时候,像我们这样没买票混进去看电影的孩子很多。有时候电影特好,剧院坐得满满的,我们这些孩子,顺着电影院的两个墙,一溜排过去,黑压压的,连过个人都很难,可是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没买票或者抢着坐了人家的座位而受到工作人员或者买了票的人的一声呵斥。
童年的电影院给我留下了许多温馨的回忆。我至今喜欢跟陌生人说话,就是因为那时候,陌生人给了我许多温暖的缘故。
除了电影院放电影,我们那时候还有露天电影。放电影的用自行车捎着电影放映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放。
在村子中央,早早就挂一块白色的幕布,等人们收了工回家,吃过饭,拿着小板凳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放映员便开始忙活起来,一道白色的光束照向幕布,电影便开始了。
我们是看电影的游击队,附近村子,哪里有电影,我们便往哪里去。不光我们小孩如此,大人们比我们更积极。下班的比往常早,快快做饭,快快收拾了锅碗,男人女人便成群结队的去看电影了。有小孩的把小孩带上,像我们这样的大孩子,父母是不管的,等电影看完回家,才会想到我们。
不论大人还是我们孩子,一路上都是大说二讲,争论电影里的情节。男孩子不断学着电影里英雄说话的腔调,模仿着英雄的动作,迅速出击,或者慢慢倒地,模仿得惟妙惟肖,要开心好多日子。
我天性笨,语言能力差,模仿动作也模仿不来,但是我会做梦。梦见日本鬼子进村来,我和小伙伴们全部都在参加战斗,埋伏在一堵矮墙下,准备消灭敌人,然后天亮了讲给伙伴们听。
长大以后,看的电影就少了。尤其结婚以后,我老公觉得,与其坐在电影院看电影,不如在家看电视。
而我也觉得,现在的电影院虽然高档舒适,但已然没有童年的那种趣味和感觉了。童年的电影啊,随着白发的一根根增多,越来越让人记忆犹新,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