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的人生经验就是后辈的人生解药

这几天儿子的胸口和肚子偶尔有些疼痛感,多强的疼痛,我们无法感知,只听他频频喊疼,当他喊的时候,我和妻子就会抱着儿子详细确认到底是哪里疼。
儿子一会儿指着胸腔的左边,一会儿指着胸腔的右边,一会儿指着正胸口,一会儿指着肚子,一会儿指着脖子下面,很明显,这个疼痛感一阵阵发作,并且时刻转移。
最初我们没在意,觉得是神经痛吧,过两天就好。可是好几天过去了不但不好,孩子报告的次数还越来越频繁。这让我们有点儿不淡定了。但更不淡定的是儿子,一旦有了疼痛感,儿子就会忧心忡忡地向我们报告,并悄悄地问妈妈:“不会有生命危险吧?”
这句话儿子一个多月前说过。那时候我得了一场重感冒,接连不断的喷嚏打了两天,实在受不了了,我不得不用棉花团塞住鼻孔,喷嚏才稍微缓解。之后就是头疼,真应了那四个字“头疼欲裂”。除了四年前得的那场流感外,这次是我这辈子感冒症状最严重的一次。
我担心是流感,也担心是新冠,于是就把自己隔离在次卧,在家里都戴着口罩,并且连夜去做了流感检查,结果显示不是流感。我深信不是新冠,就没做核酸检测。既然不是流感,那就只能扛着,从始至终我没吃一粒药,就一个人关在屋里躺着。
儿子很担心我,一次次把门开个小缝儿查看我的状况,看完了就会悄悄地问妈妈:“爸爸不会有生命危险吧?”儿子这么问的时候,妻子就会隔着门问我:“儿子问你有没有生命危险?”我会说:“不会,好着呢!”
我的感冒很快好了,但是儿子的那句担忧的话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常想,一个七岁小男孩忧心忡忡地思考爸爸有没有生命危险,他在想什么呢?
这次,儿子的疼痛使他开始担心自己有没有生命危险,从他频繁的报告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担心。但我和妻子觉得儿子太敏感了,可能小孩子到了这个时期就会对生命有这样的理解和担忧吧。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常识,觉得先观察几天再说。
但前天,儿子强烈要求去医院,强烈要求做心脏B超和心电图。心脏B超、心电图等概念是我和妻子讨论时说的,儿子记下了。既然儿子自己要求做,我们当然得去做。于是前天下午我们去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做了心电图、彩超,验了血。检验结果都正常。
昨天儿子又报告了很多次疼痛。我们于是怀疑是不是这几天口服的三种药引起的。一周前儿子做了一个小小的门诊手术,正在口服几样药物。在我和妻子看来,这些药吃不吃都没关系。
于是我准备自作主张停掉这些药,就和儿子商量。前几天想把其中一种中成药从一日三次减为一日二次,儿子不肯。那么苦的药,儿子每次服药时都很愁,但让他减一次他却不肯。昨天我想停掉所有口服药,儿子又是强烈反对,他提出我们又不是医生,他自己只听医生的,不听我们的。除非我们联系医生,医生亲口说可以不吃。
为了追求身体的健康,宁可主动忍受吃药的苦。从这份倔强中,我看到了这个7岁小屁孩对生命的热爱,心头甚是欣慰。
后来我给手术医生发去所有检查单据,并陈述儿子的疼痛,问询可否停掉口服药。医生说可以,并说其实前几年这种小手术都不吃药的,不知道怎么的这几年统一都要吃药。当我把医生的话告诉儿子后,儿子才如释重负。显然,不吃那么苦的药了,他是很高兴的。
昨天晚上睡觉前儿子又提议明天去湘雅医院检查。他太担心有没有生命危险这个事了,我和妈妈反复安慰,依然不能打消儿子的忧虑,于是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我的父母。我父母今年77岁了,人老了,身体有各种不适,疼痛如影随形,我想让爷爷奶奶给小孙子讲讲疼痛。
电话接通后,我让儿子问爷爷奶奶身体上有没有什么疼痛。爷爷还好,浑身上下疼痛的地方不多,奶奶从胳膊到腿到腰,都疼。尽管吃着药,但作用不大,隐隐的疼痛长年累月如影随形。
听了爷爷奶奶的诉说,儿子才稍稍放下心来。洗漱好上床之后,我盘腿坐在床上,给被窝里躺着的儿子做心理辅导,告诉他怎么理解疾病,怎么理解就医,怎么理解吃药,怎么理解爷爷奶奶的话。儿子听了我的安慰,安心地睡着了。
我突然觉得这个事情很奇妙。关于病痛和生命危险,后辈总是没有前辈淡定。当我自己有了病痛之后,我也会忧心忡忡,特别忧虑的时候,我会想到父母,他们那么大年纪,一辈子没进过医院,都还那么坚强自信地活着。
只要父母活着,我就有了榜样,就有了底气,遇到关于生存还是死亡的忧虑时,我会想到父母,会从父母那里寻找安心。记得19年6月我就咨询过父亲关于疾病的问题,最后还写过一篇文章《用我的谨小慎微来守护你的无忧无虑》(点击阅读)
现在,我是少不更事的儿子的父亲,就如我的父亲是我“活着”的榜样一样,我是我儿子“活着”的榜样,只要我健康地伫立在儿子面前,儿子的生命就有了榜样,他就不会为“有没有生命危险”而过度忧虑,就算有了忧虑,我也会释解他的忧虑,就像我的父亲释解我的忧虑一样。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什么老人是个宝呢?明明老得不能自食其力,要给儿女们增加很多负担啊。我想,老人之所以是宝,可能主要是因为老人能给后辈一些“活着”的经验,老人是生命的“百宝箱”,他们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他们经见过太多的世事沧桑和生生死死,他们的记忆里有太多关于“活着”的经验。当后辈遇到有关“生命”的疑惑时,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拿出一件让后辈安心的案例和感悟。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崭新的第一次,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都是自己生命中全新的时刻。生命的前头,有阳光,也会有风雨,当一个人经历生命的风雨时,那种彷徨和恐惧,甚至无助和绝望,需要一些精神的力量帮助支撑。
而人生经验满满,一路殴打过人生路上无数小怪兽的前辈的经验和话语,无疑是抚慰每个后辈心灵的灵丹妙药,有了这些灵丹妙药,后辈们的生命才不至于那么恐慌和沉重。前辈的人生经验就是后辈的人生解药,千万不要从物质的多寡上评价前辈,他们健康地活着已是生命最高的成就。
孩子在刚刚开始懂事的时候,是不是都有对“生命危险”的深深恐惧?我记得我差不多也是六七岁的时候,得过一场病,卧床不起,端着大碗一碗一碗地灌中药汤子,生怕自己死掉,恨不得连碗底的药渣子也吞掉。
十三四岁时,我的右手被铡刀铡断了动脉血管,在流血过多且没有医生的乡下,我躺在父亲的怀里问他:“我会死掉吗?”那个场景我历历在目。当时我一定是怕极了,才会问父亲,因为平时我不太敢跟父亲说话。
活着的过程,就是个慢慢淡定的过程,也是个慢慢积累生命经验的过程。所谓豁达,就是洞穿生命后的波澜不惊而已。
父亲说十多天前的一天,他白天肚子疼,就没有在意,傍晚时疼得不行,去村卫生室买药,医生没来,那几天医生一直都不在。他想着扛一扛算了,结果到了晚上三点钟,痛得死去活来。二哥上城去了,他喊了堂弟的车,拉到乡村集市所在的街道上,土郎中配了点药,吃了也没用。后来他自己摸索着乱吃了点利胆的药,缓解了,第二天又吃了点,好了,到现在没事了。
父亲虽然是想用自己的疼痛来安慰孙子,但我听了特别难受,这么大的事,都过去十多天了,父亲没给我提过一个字。他可能觉得我在千里之外,不但夜间的急症靠不上我,平日的病痛,也只能自己扛,说给我听,徒增我的烦恼而已。
每个身处异地的子女,在这个不能返乡的春节,听到电话那头老父母故作轻松的讲述,内心都不会轻松。
愿每一位在家乡的父母们健康长寿!


本号作者杨昇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6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3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一文更是引爆了关于“社区团购”的话题,随后的舆论海啸导致了最高层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