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学习效率有关的反思——哲学漫谈之二十八

    不知不觉间,在人之初的问题上又胡说八道了好几天,整体还是不知所云的感觉,因为每天写出来的东西多是临时起意,彼此之间虽然看似有联系,但又有缺少明确的方向感,至少我自己的心里是这样的感觉,难道写文章不需要规划,只是现生心儿即可?不能够啊!亦或这真是妙手偶得?!不能够啊!难道我是被莫名的力量给控制了不成?!从唯心主义的角度,似乎真有这个可能唉!
    开个玩笑,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这样说只为告诉大家,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这一主题很好,很宽泛,人人都可以借题发挥,或许真可以另辟蹊径出来。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自己是坚定地这样想的。我现在想写的东西真的很多,但总被所谓的主题而将原有的思路叉开,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普遍联系原理?!只要主题选对了,思路上真的可以信马由缰?!
    认真反思过后,还颇有些这样的感觉,只是过程性焦虑还是蛮多的,毕竟我的写作经验与哲学学习一样,是从零起步的,具体思路还是要苦思冥想的。如果真的写出来点儿什么了,那一定是哲学的系统性指使的结果。哲学的系统性可以让人顿悟,能把顿悟梳理出来,说容易也不容易,但说难似乎也不太难的样子呢,有趣!
    说到哲学的系统性,回忆之前写的那些东西,应该主要是想说明,只要路子对了,掌握哲学的系统性是可以提速的,所以我写的都是些自以为的经验,心得体会而已。比如现在我在思考的人之初问题,我认为就是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这是需要以我们学哲学当下为起点向前反思的,是以持续不断的前提批判展开,且必然要找到才行的,因为若找不准这个起点,我们就判断不清楚现在,当然就无法清晰地展望未来。
    这种过去——现在——未来的纵向时间概念就是所谓的唯物史观,有了这样的主线,我们就可以把哲学史上的任何事件在这个时间轴上定位,这样贯穿起来学习哲学史,可以让我们初学者避免掉入浩如烟海的哲学专著里淹死。高屋建瓴地学习,当然比那些死抱哲学大家大腿式学习要高效得多。有了这样的时间轴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暂时忽略某些非主干哲学家们思想的结节,这才是让我们迅速顿悟的关键所在。
    想想那些盲目崇拜某些哲学家的犟种们,我真的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谛所在了,原来任何哲学家都只是哲学史意义上的承前启后者,这是由哲学从零起步并无限向前展开的特性所决定的必然,而一旦沉迷于某门某派哲学不出来,那就相当于掉进哲学漩涡出不来的主儿,是一种类似科学迷信的哲学迷信。
    
    哲学本来是帮助人们破除迷信的,可为什么许多人要产生新的哲学迷信呢?就是因为这些人先天狭隘的功利心使然,这样的人满足于某家、某派哲学思想一知半解的有用性,看到该部分哲学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部分问题便觉得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了。
    这样的人学哲学,通常根本不考虑哲学还有终极追求这档子事儿。这说明人类天生具有迷信什么的本能,本质上是人的惰性使然。认识这种惰性,是实现哲学自觉与自省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一旦掉进这种固步自封的陷阱后,别人很难把他拉出来。
    唯心主义者最容易有这样心理,唯物的人如果放弃不了过分的功利心,也容易掉进去。两相对比,还是唯物信仰更具理性得多。毕竟哲学是不断进步的,这也是世界上为什么唯物主义越来越多,唯心主义越来越少的原因所在。人们都常说,唯心主义神学因科学进步而退后,但我认为,科学只是帮助人实现理性进步的工具而已,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哲学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一切。

    哲学爱好者中比比皆是的固步自封现象说明,人的功利心最难破除,但人类现有哲学最擅长的恰恰也只是帮助个人破除这种功利心,也就是仅擅长帮助个体实现顿悟,而在人类整体顿悟方面束手无策,而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也没有具体办法的,于是所谓的共产主义理想只是马克思预见的一个趋势,从来不是具体操作方案。
    这种具体操作方案的建构是兼具政治家身份的哲学家的任务,如列宁、斯大林,如果希特勒的社会主义也算的话,那么他们最终都是方案建构失败的典型,整个世界也因为他们理论的不周全付出了惨痛代价。代价虽然很大,比如世界大战一样的惨烈,但结果也只是让人类变得相对理性一些,并不足以让人类实现绝对理性,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哲学的不完善,因为哲学对人类的全部本质挖掘得并不足够,所以人类还必须继续忍受哲学进步中新的代价与成本的付出,新的痛苦在所难免。
    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式方案的教训也很深刻,但总体呈现的却是可人为调控状态,因此才成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能给人希望的共产主义构想,比较而言,人们更应该把这种希望的产生与中华传统思维习惯建立起更多必然联系,这充分说明中华文明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模式是先进的,也与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实现干系重大。
    请大家务必原谅我思路的跳跃,因为不这样大跨度思考,恐怕我也要掉进哲学局部的陷阱,那对哲学常识化和普及化应该是不利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清楚,只能提示大家自己慢慢体会。
    哲学问题,从来没有哪个人能够全部说得清楚呢?想都别想。虽然产生这样的期待心与依赖感很正常,但如果不能主动消除这种错误心理,想学好哲学定是难上加难!

(0)

相关推荐

  • 陈修斋:我们是怎样进行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学习和讨论的?

    文章导读 我们哲学史教研室为研究生开设了"哲学史方法论"这门必修课.分为四个单元,学习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 作者简介 陈修斋(1921-1993),字哲民,祖籍浙江东阳(现浙江磐安 ...

  • 哲学基本问题

    含义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和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 ...

  • 二元论

    ​二元论: 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 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 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 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 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 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 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 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 ...

  • 西方哲学史  近代哲学(下)

    德国古典哲学 自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近代哲学进入了它的晚期.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和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自己的最高阶段.上一个时期盛行 ...

  • 党性是人性的集合——哲学漫谈之二十九

        又看了一遍昨天写的东西,最后突然想到,世界性共产主义运动失败是早在共产国际时就埋下的,因为党争在人类史上从来不曾直接推动文明进步,只是不同利益群体间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这是政党的伦理性,是由人 ...

  • 人类整体的臭不自觉——哲学漫谈之二十六

        人类社会早期没有哲学的文化时段应该很长,上帝概念得以明确形成可以认定为哲学的第一次相对成熟.这背后是人类宗教文化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过渡,更是哲学史上零乱的智者文化向哲学的系统化过渡期.这个过渡 ...

  • 此上帝非彼上帝——哲学漫谈之二十五

         在人类早期社会环境里,人的社会属性主导着社会的运行,人类整体上普遍具备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大我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这种意识延续于类人猿的群体生活,同时亦直接构成当时人类的潜意识,这意味着,当 ...

  • 哲初尴尬今尤在——哲学漫谈之二十四

        前面说过,人之初的人文环境相当恶劣,人命尚如草芥一般,人性问题便根本算不上问题,初期人类(原始社会)的所有生活都在祭司们的带领下献媚于神灵,一切活动都主要服务于温饱问题的解决,当死亡都顺其自然 ...

  • 道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漫谈之二十二

    哲学先贤凭借自己无边的智慧悟得人类终极自由之境,无奈一般世人只盲从于现实的苟且,不舍得将自己的智慧运用于寻求终极自由的冲动,他们鄙视修行的清苦.是故,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本质与人类从零起步的认知局限共同决 ...

  • 学哲学必须杜绝固步自封心理——哲学漫谈之二十

        最近由证果师兄主导的群聊把有关哲学话题争论的愈发深入了,可惜关在键问题上颇有永远不能求同存异的架势,总有两方在刻意强调自己学识的正确性,任凭较中立的第三方怎么调和也不妥协.     实在没忍住 ...

  • 哲学的最后一次转向(连载二十六)

    关于旧哲学人对本体论命题的集体性无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形容,很贴切,但也很过分,因为圣人不仁的才是哲学常识化转向所真正期待的淡定心境,那是人之为人意义上用终极理性绝对控制先 ...

  • 哲学假死困局的破解(连载二十五)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现代人虽然言必称逻辑,但实际却一不知逻辑的本质即人的主观存在本体,二不知逻辑的运作的机理上具有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这就是人类文明至今仍处于不能自圆其说的局限状态的逻辑内因. 哲学常识 ...

  • 封闭哲学开放性的历史必然性(连载之二十二)

    哲学一旦因常识化转向而普及,自然是语言转向和实践转向等一切转向的终点,因为可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成熟,意味着哲学的开放性的闭合. 我用自己的理论创新过程证明,建构主客观双重本体论,是发现主客观一致性的逻 ...